聶媛
【摘要】本文從教材難度發生變化、教師教學方式及方法發生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及狀態的局限等方面,對初、高中數學銜接過程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闡述了初、高中數學銜接的幾方面教學策略,以期為初、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銜接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高中 數學銜接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2-0145-02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領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初、高中數學知識的銜接提升了重視,其不僅僅是兩個學習階段的簡單過渡,更是數學教學內容的逐漸深入。因此,面對在數學教學之中長期困擾教師的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問題,應對其存在的主要原因進行充分的分析,并采取合理的教學策略,促進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的有效開展。
一、初、高中數學銜接過程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難度發生變化
從教材本身出發,初中數學教材本身對知識點的容納量較少,且教材上的知識內容是以常規題型的教學為主,具有難度較低、深度較淺、知識內容較為直觀等方面的特點,較為易于學生對其進行理解及掌握。但高中數學教材與之相比便存在較大的差異,首先高中教材容量較大容納了較多的知識,且這些知識內容在難度方面更高也更加抽象,且其中習題數量與類型都有所增加,若想學好高中數學教學之中的內容,則學生需要擁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及數據分析處理能力,這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了要求。
(二)教師教學方式及方法發生變化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之中,因教學內容較少且相關知識內容的難度較低,教師通常會在學時的基礎上均衡的分配教學任務,這就使得教學進度會被放慢,在數學概念、知識點方面也會進行反復細致的講解,題型的歸納也愈加全面,且學生本身便擁有較多的時間學習。這種教學方式的開展使得學生在學習之中僅需跟隨教師的教學步伐,按部就班的學習便可取得較好的成績。但在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之中,教學內容較多、較為復雜且相關知識點較為抽象,但課時卻較為有限,教師便會在教學之中加快教學進度,在教學內容的展開之中也會側重于重點內容的講解,無法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此時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
(三)學生的學習方式及狀態的局限
在初中階段數學教學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及方法,通常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之中養成相應的習慣,而對于我國初中階段教師所開展的細致全面的講解,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產生依賴心理,使得其在自主學習、思考、知識點歸納、總結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缺陷,也養成在數學學習的整個過程之中跟隨教師的步伐及教學內容走的習慣,使其無法形成自我學習方式及學習節奏,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之中。而這種在數學學習方面的習慣,也隨著學生升入高中而帶入到高中數學學習之中,但對于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而言,學生的這種被動學習的狀態會使之無法跟上教師的授課節奏,對知識內容也無法得到良好的掌握,若此時學生未能及時的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整,則無法適應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致使其成績大幅度下降。
二、初、高中數學銜接的教學策略
(一)轉變學生數學學習思想
在初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之中,銜接問題之所以作為教學開展過程之中的重點及難點,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習慣、方式、思想到了高中階段難以轉變過來,致使學生在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之中處于被動狀態,從而難以達到良好的數學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之中,初、高中的數學教師都應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思想加強重視。首先,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之中,教師便應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自主知識學習與歸納的好習慣,能夠在數學的學習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以便于接下來高中階段數學知識的學習。而后,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之中,教師應首先對班級內學生的學習狀態、習慣、思維方式等方面進行全面的了解,并依據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導,使之能夠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的改正,從而快速適應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
(二)準確把握初、高中數學知識銜接點
在數學教學之中做好初高中的銜接教學,無論是對學生本身思維及心理的成長,還是高中階段接下來數學方面的學習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數學教學的開展之中,高中教師應在充分掌握初高中知識體系及內容的基礎上,準確找出數學知識的銜接點,并通過這些銜接點展開相應的數學教學工作。在實際的教學之中,為實現初、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銜接,教師應在教學之前進行相關教學方案及練習題的編制,并將相應的銜接內容在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之中滲透。例如,教師在進行函數與方程的教學時,可以編制函數y=x2-2x-1、方程x2-2x-1=0、不等式x2-2x-1>0等相關的問題。教師也可在進行集合AB求有無極限方面的教學時,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引導,使學生可以利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來進行問題的解答,這就將初中階段的知識通過數學的相關內容與高中階段的知識進行了有效的銜接。此時應注意,在整個初、高中過渡階段的數學教學之中,教學內容的銜接都需通過相應的銜接點來完成,以此來確保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之中良好的適應并掌握新知識。
(三)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改進學習方法
無論在哪個階段的數學教學之中,其本質都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將新學習到的知識體系與自身原本的知識體系進行融合,從而推動自身的整體知識體系的更新與完善的發展過程。因此,在初高中階段數學的銜接教學之中,教師應充分注重對學生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使之能夠掌握相應的內在關系,從而幫助學生構建出科學的知識體系。例如,教師在進行習題2n+2與n2之間進行大小的比較這一問題的教學時,絕大多數同學都通過帶入整數的方法對二者進行比較,通過驗證n=1,2,3,4的方式來進行比較,可得出2n+2>n2,也可通過證明2n+2-n2>0的方式來進行。在大部分同學都利用自身原本的知識解答出了這一問題時,教師可以此作為銜接教學的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接觸更加便捷的解題及驗證的方法,如數歸法,通過新知識達到學習與補充,使學生可以建立起相應的知識體系[1]。
在初、高中數學銜接的教學開展的整個過程之中,教師是工作的主要執行者也是知識的傳播人員,其本身在知識銜接方面的意識及自身的綜合能力,會在一定程度上對銜接教學的開展效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例如,在教學之中知識的銜接點主要在含參數的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不等式及二次函數等方面,為此教師應有意識的做好相應知識的銜接工作。此外,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引導啟發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的能力都會影響到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接受程度,需定期開展相應的培訓工作,提升教師數學銜接教學的能力與技巧[2]。
結論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教師若想做好初、高中數學銜接工作,則需采取轉變學生數學學習思想、準確把握初、高中數學知識銜接點、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改進學習方法、提升教師知識銜接意識及綜合能力等方面的策略,來實現教學工作的良好開展。
參考文獻:
[1]劉玲.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探索[D].南京師范大學,2014.
[2]白雪.高一與初中數學教學銜接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