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摘 要: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主要借助粉筆、黑板以及自己的一張嘴,教授給小學生各種語文知識,但在聾校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因為聾校的小學生自身聲音系統存在著嚴重的缺陷,這種單一接受型的語文教學就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育設備已經廣泛應用在教學當中,將其應用到聾校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能有效解決聾校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難題,能很好地激發聾啞小朋友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和學的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聾校小學;語文教學;運用優勢
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多媒體設備能夠集合圖像、色彩、聲音、視頻、文字、錄像以及動畫于一體,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其運用到聾校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通過精心的設計,向聾校的小學生展現出鮮艷的色彩以及動靜結合、形象逼真的畫面,能把這些耳聾學生帶入形象生動、豐富多彩的知識世界里,充分激發出他們的好奇心理與求知的欲望,從而引發他們的思考,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繼而提升語文課堂整體的教學效果。接下來,本文就對多媒體在聾校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優勢進行詳細闡述。
一、進行多感官教學,激發聾生學習的興趣
聾校的學生大多是自身言語器官方面存在缺陷,他們對于外界的事物雖然極度好奇,充滿了探索欲,但受自身條件以及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他們對于外界的事物,在認識上普遍較為片面和單一,因為他們所認識的外界事物,大部分都源于教師在課堂上的灌輸,這種灌輸模式對于活潑好動、精力旺盛的小學生而言,無法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也就阻礙了他們語言文字學習的效果。而采用多媒體進行語文的教學,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將文本教材的內容以圖片、視頻動畫等形式展現出來,使知識內容更加形象、鮮明和生動,對學生進行多感官的教學,這樣豐富多彩、富于變幻的信息傳遞方式能有效激發起聾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更加愉快、生動地進行學習,從而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二、化解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在聾校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聾生在聽力以及言語器官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缺陷,只能依靠眼睛這一器官認識外界的事物,這就使得他們對于語文教學活動中事物的認識活動存在著特殊的困難,在相當多的時候,他們對于外界事物的感知都具有較大的片面性與不準確性,因為很多事物的表象都較為貧乏且不穩定,使得他們想要形成正確且準確的概念十分困難,由此也導致他們的抽象思維發展較差。而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利用豐富的色彩和直觀的圖像與視頻發揮視覺代償功能,就能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借助多媒體教學,能夠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使這些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出來,這樣就能幫助聾生理解、掌握這些知識點,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三、擴大聾生的語文信息采集數量
新課標對于小學生語文的課外閱讀數量進行了明確的規定,但聾校的學生因為自身條件的限制和束縛,他們無法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而通過采用多媒體教學,教師能夠教授他們學會基本的電腦操作,這樣就為這群特殊學生群體的課外閱讀提供了條件。因為網絡上教育資源十分豐富,可供聾生閱讀的書目很多,尤其是一些語文繪本教材,具有色彩鮮艷、圖文并茂的特點,這樣能有效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為這部分聾生進行大量的擴展閱讀提供了可能,同時也使他們的閱讀學習更具主動性和自由性,這樣不僅能擴大他們語文信息的采集量,還能使他們在進行閱讀的同時,更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生字以及詞語,從而促進他們語文素養的發展和提高。
四、培養聾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當前,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聾校小學語文教學教學也不例外,必須培養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在聾校小學語文教材當中,包含著很多核心素養培養的內容,比如古詩、散文、寓言等諸多不同的文體,這些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情景再現,能充分地再現出語文學科在語言結構、思想意境方面的教育意義,使他們在多媒體設備創設的教學情景中自覺地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從而獲取相應的語文知識和技能,同時還能凈化他們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這樣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使他們更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
總之,將多媒體設備應用到聾校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教師通過合理、有效的運用,將其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結合,進行多感官教學,能有效激發聾生學習的興趣,化解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擴大聾生的語文信息采集數量,培養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這些都是多媒體教學應用到聾校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優點,當然,這僅是筆者的一家之言,希望能對相關研究者的教學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李虹.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聾校語文課堂教學[J].普洱學院學報,2017,33(3):134-135.
[2]邊春艷.無聲勝有聲,媒體顯功能:淺談現代多媒體技術在聾校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6(2):63.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