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澤陽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教育模式和方法發生了一些變化。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這種填鴨式教育方法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不重視學生的其他品質,這種方式雖然可能會使得學生成績提高,但對學生的德育卻很不利。目前,這種情況在我國中小學生中也很常見,因此人們也越來越重視中小學德育教學的研究。
關鍵詞:中小學生;德育;生活化
一、中小學德育現狀分析
1.德育內容脫離現實
中小學生吸煙、飲酒這種情況已經普遍發生在很多學校中,甚至有些學生因為沉迷于網絡游戲經常會偷偷的夜不歸宿,甚至出現了很多中小學生違法犯罪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的原因在于學校中我們太重視學業上的教授,而忽視了同學們日常生活中的實際需求和精神需求,難以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起到指導和教育的作用。片面地認為學生只要掌握了道德知識,就會有理想的道德行為。學生也很難將這些知識內化為他們自己的道德品質。
2.有多種干擾道德教育的因素
由于計算機技術在我國的迅速發展,網絡也逐漸滲透到每個家庭,許多家長開始為中小學生配備了手機。由于各種信息的泛濫,很可能對中小學生的德育造成很大的威脅。互聯網上的許多不良信息容易誤導學生,中小學生是非判斷力低下,因此他們很容易受到互聯網上一些不利因素的影響,而且網絡游戲對學生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有關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的報道。
二、開展中小學生德育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對中小學生開展德育教學可以提高他們的思想品質,這樣不僅有利于他們在日后的成長中不偏離科學的軌跡,而且也能將其培養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全面型人才,而不是只會讀書的那種書呆子。實行中小學生德育教學生活化可以很好地提高中小學生德育教學的效率,將德育貫徹到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逐漸對中小學生進行影響和滲透,從而逐漸改變他們的觀念和思想。
三、開展中小學生德育生活化教學的措施
1.建立一支具有豐富德育和教育經驗的骨干教師隊伍
學校應采用送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為班主任提供各種培訓機會。班主任利用例會設置班主任心理咨詢講座,指導班主任進行心理咨詢。讓班主任經常通過家訪和會談了解學生,并開展一系列教育活動。例如,開展“優秀班級主題活動”的評選活動,開展“怎樣生活”“怎樣做人”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的常規管理,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指導學生思考人生發展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歡樂。
2.建立良好的校園德育環境
良好的校園德育環境可以對中小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可以促進德育的發展。此外,中小學生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在這種無形環境的影響下,它們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更快的成長。因此,各校要充分利用校園德育環境,做好德育宣傳教育工作。例如,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公告欄的作用,開展“德育之窗”板報項目。在實際的校園生活中,可以對好人和英雄事跡作合理的宣傳,鼓勵學生多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另外,學校還可以在食堂中張貼一些文明就餐、不浪費糧食等宣傳標語,在教室周圍的墻壁上張貼一些名人名言,以此來激勵學生刻苦學習等。
3.開展科學有效的活動,以此引導學生
中小學階段是學生“三觀”形成的萌芽階段,也是學生逐步建立良好信念的階段。因此,在九年制義務教育中,教師需要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日積月累中,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在日常教育中滲透德育。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告訴學生應該做什么以及不應該做什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大局,做好指導工作,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完善自我。活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為了幫助學生逐步完善和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在教學階段,教育工作者可以組織“德育在我心”演講比賽,德育相關的辯論比賽等方面的活動。讓學生參與這些活動,體驗道德教育的深層含義,實現道德教育觀念的滲透,進一步幫助學生提高自我。
4.學校、家庭和社會合力滲透生活化德育
德育單憑學校教學是無法實現的,家庭及社會在中小學生德育方面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德育要求家庭、社會及學校協調起來,從而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通過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合作,改變家長僅僅重視學習成績的習慣,認為孩子的教育僅僅是學校的責任這種錯誤認識。要讓家長注重對學生德育的培養,通過家長和學校的聯系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同時,德育生活化的開展還需要社會支持,這就需要利用社會上的一些教育資源,通過組織學生參觀教育基地、圖書館等以此影響學生德育的提升。
總之,生活化教學法應用于中小學德育中是符合現階段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要求的。盡管中小學學生德育生活化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隨著生活化教學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有效改善,中小學生德育將會越來越好,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裴麗麗.生活中育德,生活中育人:淺談小學教學中生活化德育教育[J].新課程學習(上),2011(8):139.
[2]劉榮連.簡析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生活化教學方法與對策[J].華夏教師,2015(11):78-7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