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霞,李建濤,馬 瑞
(山西傳媒學院新聞傳播學院,山西 晉中 030619)
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陳寶生指出,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大學要對學生增負,提高學業挑戰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畢業論文寫作是本科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實踐教學環節,考察學生運用所學學科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進行研究的基本能力,也是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綜合訓練,可以認為是大學四年的最后一門也是最重要的一門課程,畢業論文質量也是衡量專業教學水平的重要依據。山西傳媒學院作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廣播電視學專業目前已有三屆畢業生,在本科畢業論文寫作、答辯、管理等環節積累了一些經驗,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因此,需要進一步加強畢業論文實踐教學環節的管理,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
絕大部分學生通過論文寫作提高了專業能力、寫作能力及研究問題的能力。一定程度上,畢業論文創作實現了其提高學生能力的初衷,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我院作為一所應用型本科院校,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論文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學生論文創作受限于自身專業知識儲備不足,難以對選題進行深入研究。
1.選題現實意義較強。好的選題是論文成功的重要因素。多數學生選題源于實習、志愿者活動等課外實踐項目,也有學生的選題源于互聯網、報刊、電視節目等大眾媒體的啟發,少數學生選題源于個人的興趣愛好。這充分表明,學生在課外實踐過程中,能夠敏感地發現問題,積極運用專業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
2.學生對選題的研究現狀了解不充分。在完成開題報告的過程中,多數學生表示“文獻綜述”部分是開題報告中最難的部分。“文獻綜述”是學生在確定選題之后,有針對性地閱讀與自己的選題有關的研究資料,整理、分析、概括出該選題目前國內外研究現狀。學生難以完成開題報告中的“文獻綜述”部分說明學生缺乏對所研究領域完整、系統的了解,難以對研究該領域的現狀形成較為完整的認知網絡。
一些指導教師表示,學生不重視畢業論文創作是影響論文質量的重要因素,學生畢業論文創作表現出的態度較為消極。
1.論文完成時間普遍較短。在2014級調查發現,論文寫作時間最長75天,最短3天,主要集中于30~50天之間。部分學生僅用一個月就完成了畢業論文,少數學生完成論文的時間不足一個月,有的甚至不足10天。指導教師也指出學生寫作論文不積極,多數人臨時換選題,給定時間后,學生不主動聯系指導教師等問題。
2.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指導教師較學生而言更為積極。在指導學生論文寫作過程中,多數教師認真負責,指導次數較多,平均4~5天教師就會指導學生論文寫作。老師更關心學生的自身能力對完成論文的影響,并不考慮實際指導過程中自己付出的工作量。老師最開心的事就是能夠看到學生有所長進,逐步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學生過分依賴于輔導教師,表現出消極的態度。
學生自學能力差,不能獨立解決學術問題。三分之一的學生希望老師能指導其具體寫作思路,部分學生希望老師幫助自己構建論文結構、具體的思路。論文指導教師的作用,在于對學生的論文選題、文章架構、行文思路提出策略性、方向性的意見,指導學生準確地使用專業術語等。學生放大教師在自己完成論文過程中的作用,過度依賴于指導教師,要求老師提供詳細的修改方案,甚至希望老師直接為其修改,充分暴露了學生自學能力差的弊病,表明學生缺乏面對學術中的難題自我解決、自我突破的能力。
從最終完成論文情況及成績來看,廣播電視學專業部分學生完成情況較好,有一部分論文質量較高,有少數學生的畢業論文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但也有不少論文成績在70分左右,還有部分不及格而參加二次答辯的學生。學生對論文寫作重視程度不夠、學術思維缺乏、創新動力不足等是造成廣播電視學本科畢業論文各種問題的重要原因。
畢業論文要求學生對專業領域一個具體問題從自身的專業角度進行分析。但是,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和急功近利學風的干擾,部分學生過度重視對攝影、攝像、視頻剪輯、公眾號運營等實踐技能的培養,完全漠視學術理論,忽視了基礎理論性課程的學習。基礎理論課程看起來沒那么重要,但沒有它,其他所謂最重要的課程也無從談起。表現在畢業論文上,一方面就是論文并沒有達到相對較高的學術論文的要求,學術性比較差;另一方面即在完成論文過程中,學生難以從既有的豐富的實踐經驗中應用專業的理論知識提煉出有建設性的經驗以輔助其進行論文創作。
畢業論文作為學生本科階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門專業課程,是對學生四年所學專業知識和畢業實習收獲的檢驗,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檢驗。要求學生在寫作中有新的觀點、新的發現,對現有廣播電視領域的研究有一定的突破。但學生一方面受限于自身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臨近畢業,一些學生忙于找工作,對畢業論文寫作重視程度不夠,付出時間不多,因此很難創新,從而導致論文寫作出現選題過于陳舊難以創新、個人積累不夠、論文觀點片面、創新性不強等問題。
廣播電視學專業課程涉及廣播電視方方面面,對于學生了解廣播電視內容生產方式、了解傳媒行業的運行有較大的幫助,但是,就其中具體某個方面而言,缺乏深度。這一深度的缺失,受課程時間、課程難度、課程體系諸多方面的影響。以《新聞理論》為例,該課程開設于大一上學期,大約15周結課。對于剛剛接觸學術理論的學生而言,在短時間內講透徹、講清楚該課程有較大的難度。因此,在大四寫論文時學生也很難用到相關的理論知識。
大部分畢業生是第一次完成約1萬字的論文,因此指導教師在學生完成論文的過程中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雖然如前所述,多數指導教師能夠認真負責地指導學生,但大部分教師因為身兼數職,造成時間被分割,精力不足。加上輔導的學生論文選題各異,部分學生基礎寫作、論文格式等問題的反復修改進一步分散了輔導教師的精力,使得部分教師實際在論文內容的輔導工作并不充分。
提升畢業論文寫作質量,要在研究廣播電視學專業畢業論文寫作現狀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強化學生對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鼓勵學生進行創新,進一步發揮研究方法課程對科學研究、論文寫作的指導作用,探求新的輔導模式等。
畢業論文的寫作不僅關系到學生能否畢業,而且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工作態度的一次很好的訓練。作為本科階段的一個“大作業”,畢業論文寫作周期長,學生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分析大量案例,在寫作過程中可以豐富知識,拓寬視野,進一步提高寫作水平。大部分學生表示通過論文寫作,思考能力也普遍有所提高,邏輯思維也更加縝密,對待事物更能深入研究,不浮于表面,真正做到做事情有理有據。對自己四年所學的廣播電視學專業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新聞理想。同時,大部分學生逐步養成了勤于思考、善于尋找、“用事實說話”的好習慣,對今后從事新聞工作有重要的意義。
將論文教育貫穿于本科四年之間,為學生畢業論文創作預留充足的時間和心理準備。可以在四年的課程中安排學生試著寫學術論文,學習論文寫作的研究方法與文體特色。具體而言,應該加強對學生論文寫作能力的培訓,如從大一開始的課程論文就嚴格規范論文的格式,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適當滲透一些有關論文的研究方法,將每一次論文寫作都當成畢業論文來完成,學生在寫畢業論文時才不會因為陌生而無從下手。對大一上學期的社會調查報告進行模擬答辯,讓同學們提前熟悉答辯流程等。
要解決論文指導過程中學生過度依賴教師,以及教師指導學生數量太多而精力不足的問題,可以嘗試不同的指導模式。如由一名專業教師指導多名選題相似或相關的學生,由教師預先對其所研究的選題進行介紹,再由學生自己完成余下部分;或由幾名教師組成專門的教師團隊,針對開題報告的內容和要求、論文結構、寫作規范、論文格式等共性問題,以系列講座的方式對所有學生進行指導;老師也可以把寫論文的經驗做一定的總結和學生分享,并把自己的論文拿出來讓大家借鑒。合理控制教師指導的學生數量,也可以采用雙向選擇的方法讓學生和教師互相選擇,并采取適當的獎勵措施來激勵教師和學生。
學校、院系層面也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科研創新、學術道德等方面的培訓和規范,使畢業論文寫作不再是一個令老師和學生頭疼的問題,讓完成論文真正成為一個檢驗和提升學業水平的過程。
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提高需要學生、指導教師、學校多方面共同努力來實現。通過發現論文寫作過程中的問題,尋找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有利于從根源上減少本科畢業論文的亂象,引導學生認真完成論文寫作,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培養科學研究的意識,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為培養優秀的新聞人才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