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詢
摘 要:現階段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及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人們對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給予了高度關注與重視。作為啟蒙學科,初中化學課程是高中階段化學知識學習的重要基礎,很大程度上也與教研、化工以及醫藥等行業息息相關,基于此,初中化學課程學習中構建高效課堂至關重要。任課教師可以通過編制學案、創新挖掘課本實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等多種策略構建高校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到化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本文主要圍繞著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初中化學高校課堂構建的基本對策與有效策略兩個方面展開了論述與探討,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顯著增強,提升學生化學成績與化學課程學習能力,切實為高中階段化學學科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高效課堂 初中階段 化學課程 有效策略
學生在化學課程學習初期,通常具有極為濃厚的興趣與強烈好奇心,但是隨著化學知識的應用與化學用語學習,很多學生對化學課程學習產生了厭倦感。當前有相關學者對高校課堂構建做了大量實踐與調研,結果顯示探究、合作與自主是高效課堂教學理念的基本內容,學生與教師應用最少投入獲取最大教學成果,并且創新優化以往課堂模式,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1]。通過高效課堂構建,教師能夠采取一些舉措實現教學成果的優化,創設出引人入勝、別開生面的情境,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渴求知識的欲望,促進其主動而自覺的對問題進行探索,實現教學效率的顯著提升。
一、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
首先,教學仍然沿用生搬硬套模式,對教學成效提升產生忽視。初中化學教師需要與構建高校課堂相關要求,進行先進經驗的借鑒,在自身教學中需要采用小組探討、課堂討論以及化學實驗等新型教學方式,手段層出不窮,但是因為任課教師缺乏對這些教學手段的梳理、外加工以及客觀分析,很大程度上造成好的教學形式成為學生偷懶的借口,造成教學成效以及課堂教學效率大打折扣[2]。其次,對學生主體地位給予過分突出,忽視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因為高校課堂對探究性學習組織給予高度強調,變被動為主動,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的顯著提升。但是因為日常教學中,一些任課教師對這些新型教學模式內涵與作用產生了曲解,對學生學習實施放任自由態度,在這種現實情況下學生不僅無法對原有教材理論基礎知識進行學習,而且無法促進學生綜合實力的極大提高。
二、初中化學高校課堂構建的基本對策與有效策略
(一)教學理念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
教師為了完成教師任務、達到培養目標而實施的策略與手段被稱之為教學理念,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推動力量。所以任課教師需要以基礎知識教學為重要基礎,深入淺出進行實踐課程的開展,并將實際與理論知識相聯系,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在生活中利用石灰漿抹墻,再應用火盆烘烤;能夠吹滅蠟燭,但爐中火卻越吹越旺。通過對日常生活中一些現象的應用,轉化抽象化學知識,確保學生更容易接受,對學生觀察進行指導,任課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提出問題,為學生答疑解惑并進行指導,能夠提升化學知識教學的有趣性及生動性,從而為化學教學高校課堂構建奠定堅實基礎[3]。
(二)對學生學習狀態給予高度重視
高校課堂構建需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促進學生對化學課堂產生濃厚興趣,促進其對知識渴求欲望的增強,分類適合應用不同教學手段的知識與內容,同時進行探究性學習教案的謹慎組織,適時評價學生學習成效,促進新課程改革學習效果的顯著提升。比如在二氧化碳性質學習過程中,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通過硝酸鹽投入可樂中產生大量二氧化碳而噴涌出可樂的情形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其學習積極性,同時任課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問題情境的設置,小組內部進行討論,深入探究“可樂噴泉”發生的原因,并且請每一小組的代表進行發言,任課教師對學生發言進行指導與總結,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幫助,從而增強學生的問題思考能力及學習合作能力[4]。
(三)師生角色的轉換,促進課堂教學成效的提升
任課教師在高效課堂構建過程中,需要突破以往填鴨式教學模式,理性分析新舊教學方法,從而吸取傳統教學中的優勢與精華,有效融合新舊兩種方法,促進教學模式優勢的充分發揮。例如板書演示能夠促進學生對化學課程理論基礎知識的充分理解,有助于學生進行化學反應原理的推導,同時模具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對相關物質結構有著直觀認識并輕松掌握。在晦澀難懂知識教學中,任課教師可以通過簡單操作化學實驗的實施,展示化學知識基本原理,例如通過對泡騰片、食用油以及食用色素等原材料的利用制作火山熔巖噴發的情形,還可以通過對碘酒與米湯的應用制作“隱性書信”[5]。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教學過程中對相關知識進行掌握,最大程度上促進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顯著提升。
結 語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構建是每一位化學任課老師努力的方向及深思的話題,任課教師需要與實際教學需要相結合,在對多媒體技術充分利用基礎上拓展教學媒介并展開有效實驗,促進課堂環節的優化,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切實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任課教師要與時俱進,與教學需求與教學目標相結合改革自身教學方法,轉換師生角色,重視學生學習狀態,轉變教學理念,多種措施并舉,切實減少低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劉文靜.構建獨特視角 探尋化學本真——魯教版初中化學教科書微粒觀構建的認識與實踐[J].化學教學,2018(12):28-32.
[2] 周同學,梁青.初中化學學科育人功能的實現——“化學反應中的質量守恒”一課教學感悟[J].中國德育,2018(22):46-48.
[3] 劉秋芳.基于學科思維培養的初中化學實驗探究課——以“探究是什么微粒的存在使碳酸鈉溶液顯堿性”的教學為例[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8(11):47-51.
[4] 陸亮.基于“學習進階”和“分層教學”的初中化學復習微課的設計與實踐——以“中考計算專題復習”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8(11):52-56.
[5] 李鳳香.創新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初中歷史教學改革對策研究[J].華夏教師,2018(2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