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形與幾何”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安排的一個重要的學習內容。圖形與幾何的教學是建立在小學生的經驗和活動基礎之上的,是通過操作、實驗而獲得的。因此,教師應聯系學生生活經驗,利用實物、模型、多媒體技術等,讓學生在充分觀察和有效操作的基礎上,實現學習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圖形與幾何;生活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0-007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0.070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在“圖形與幾何”的學習中,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圖形與幾何的教學旨在誘發學生的直覺思維,增強幾何直觀能力,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把握空間觀念,逐漸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此教學過程也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從而感受數學推理的力量。
一、聯系生活經驗——體會數學學習的意義
數學是一門和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特別是小學數學中的很多知識都源于我們的生活,這與小學生的現有生活經驗有著密切的聯系,也是學生體會數學價值的重要途徑。對此,最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生活是學生最熟悉的情境,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就可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選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興趣材料,把學生所學知識和學生經歷和感觸的生活聯系起來,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優化。這需要教師要努力研究新課改,認真分析所面對的學生實際,要以教材為依據而不是拘泥于教材,大膽地整合知識,轉變教學思想,調整教學方法,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帶來的快樂。生活與數學的相結合,鍛煉了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角的認識”的相關內容時,學生對角并不陌生,他們對生活中的角有一個朦朧的、初步的感受,但是如果從數學專業的角度來說,也就是從角的幾何圖形的角度來說,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據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這樣來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首先教師可給學生布置任務,那就是尋找生活里的角,然后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之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實際積累利用多媒體技術把學生在生活中看到的與角相關的知識抽象化,引導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進而使學生理解角的本質特征,掌握角的特點。這樣,學生不僅興致較高,而且也能夠深刻地理解知識,有利于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地位的發揮。
挖掘生活中的與圖形幾何相關的知識,不僅僅能夠使學生在參與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更能夠使他們深刻地理解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意義,真正體會出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含義;同時也能夠在在此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抽象性、思維性較強的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運用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成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能夠有效創設教學情境,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有利于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達到對數學知識融會貫通的教學目的。同時,借助多媒體開展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樂學”的心態,培養學生主動探求新知和數學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圖形與幾何的教學過程中,當一個教具的演示、學生的動手操作、教師的語言描述都無法把幾何知識生動得展現出來時,我們就可以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它所演示的內容色彩鮮明、圖像清晰、動態感強、信息量大。教學時,它能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這是其他教學手段所無法達到的。例如,在教學“平移與旋轉”一課時,教師可以展示游樂場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然進入學習狀態。教師設計了動態模擬,給學生展現纜車的平移、風車的旋轉、車窗的平移等,使靜態問題動態化,把原來難于理解的問題在學生的腦海中迅速而準確地建構起來,并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不是語言所能替代的。
三、多媒體輔助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多媒體輔助教學還需注意:(1)在教學中多媒體主要起輔助作用,要精致、簡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對于知識的思考,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2)教師不能過于追求多媒體的多樣化,而忽略對教材教法的研究;教師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要有度,要注意課堂結構的變化,要注重體現教師的個性和特長。
總之,“圖形與幾何”是小學數學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其教學內容豐富,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通過這一領域的教學,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發展空間觀念,使學生在收獲基本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提升能力,從而有利于學生互學素養的培養。當然,這也意味著我們教師要多研究教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敢于創新,敢于實踐,探索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我們的“圖形與幾何”教學更高效。
參考文獻:
[1]佚名.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葉小華.選擇合適材料引領圖形教學--例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內容的教學[J].都市家教月刊,2014(3).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 張云娥(1987.9— ),女,漢族,福建泉州人,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