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摘要】目的 總結心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并對改進后的措施進行分析。方法 隨機選取2017年6月~9月住院期的心內科疾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則運用改進后策略,采用預測潛在風險的方法,比較兩組患者的效果。結果 總結出了心內科護理中存在的風險問題,并做出了有效的改進策略,研究組的患者滿意度明顯較高,且投訴率相對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提高護理水平,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注重溝通技巧,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等,可以有效降低心內科護理中的風險。
【關鍵詞】心內科護理;存在風險;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04..02
心內科類疾病是當前發病率、死亡率相對都較高的病種。同時,此類疾病種類較多,發病因素復雜,在整個內科護理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通過對于心內科護理中存在的潛在風險,做下簡要分析,并提出一些相關改進策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6月~9月住院期的心內科疾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齡47~80歲,心絞痛患者26例,心肌梗死患者22例,心力衰竭患者12例。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和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總結出心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潛在風險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使用改進后策略,比較兩組的實際護理效果。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兩組患者在實際護理工作中風險發生率方面的比較,其主要內容是對照組中采用常規護理方式,研究組采用改進措施后護理方式。結果顯示,研究組中患者風險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相對更高,改進后的護理方式能夠取得更好效果,可以在護理工作中廣泛運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3.1 心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因素
3.1.1 部分專業護理人員素質較低
心內科類疾病一般為多發病,而且病情相對較復雜,實際臨床患者護理中,需要護理人員熟練掌握工作技巧,遇到突發狀況要冷靜應對。同時,由于護理工作量較大,一些年輕護士在護理中容易手忙腳亂,導致工作出現紕漏,甚至引發醫療糾紛。加之,一部分護士在實際護理過程中,不能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操作,或者專業知識水平較低,與患者之間缺少溝通,責任意識淡薄等,都會引發醫療糾紛。
3.1.2 護理工作中制度存在問題
健全的護理制度是保證護理工作安全運行的基礎。而當前護理中考核制度不完善、執行力度不夠、考核制度流于形式,部分工作人員態度懶散等,都是潛在風險因素。
3.1.3 患者自身因素
心內科疾病種類較復雜,部分患者及家屬對于治療效果期望值過高,一旦效果偏離預期,患者及家屬馬上會產生不信任感,極易產生醫療糾紛。還有一部分患者對自身病情不夠重視,病情一旦好轉就著急出院,或者不按醫護人員要求進行服藥,一旦發病就將責任歸于醫護人員。
3.2 針對風險因素提出的應對策略
3.2.1 護理人員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
無論對于新上崗護士還是醫院經驗豐富的護士,都需要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新上崗的護理人員,由于缺乏經驗,操作中往往會出現漏洞。因此,需要多向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學習,以提升自身的護理技巧。作為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需要保持謙虛的態度,不斷在工作中尋找新的護理技巧,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護理人員還需要定期參加血管內科的學術會議,以提升新的專業知識。
3.2.2 完善當前護理制度
醫院相關管理部門需要完善當前管理制度,及相關懲罰制度,落實好護理培訓的相關工作,可通過考核來驗證培訓效果。培訓的具體內容可包括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新的心內科相關技術的護理技巧、新儀器的使用等。此外,作為管理人員還需要不斷嘗試新的管理方式,如風險管理、舒適護理等,這些方式在研究中已被證實,能取得良好的護理效果。這樣不僅減少了患者及家屬的投訴率,而且還能獲得患者的認可。
3.2.3 對于患者進行相關疾病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
多數患者在疾病治療中,對于自身疾病及護理知識缺乏一定的了解,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對其進行一定教育,讓患者及時了解清楚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相關注意事項,以此來加強自身的疾病防預意識。護理人員在實際教育過程中,不僅要注重知識點的傳授,而且要注意溝通技巧。很多患者可能由于知識水平較低,對于醫學知識不能有效的理解,這就要求護理人員保持足夠的耐心,從而促進和諧的醫患關系,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由于心血管病種類的特殊性,具有病程長和治療慢等特點,因此,不僅需要護理人員掌握較多的專業知識,而且需要熟練掌握應急預案。由于護理工作的量度較大,承擔責任較重,一部分護理人員為減少糾紛,對很多棘手工作避而遠之,這樣久而久之往往會收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通過對于60例患者隨機分組,并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及潛在風險的護理方法的分析得出,研究組的風險發生率相對較低,滿意度相對更高,由此可見,采用預防潛在危險因素的護理方式,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因此,護理人員在實際護理工作中,需要對一些潛在的因素,做出分析和總結,加強自身的職業素養,多與患者建立和諧溝通關系,以此來為患者貢獻自己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貫瑞雪.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對策[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1):73-74.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