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光杰
【摘要】目的 探討初探普通內科急性腹痛患者的臨床診治。方法 選取2016年04月~2018年04月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152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回顧性分析,且對疾病檢出率進行觀察及評估。結果 152例急性腹痛患者經內科診斷后急慢性胃炎共32例(占21.05%),消化性潰瘍共22例(占14.47%),急性胃腸炎共18例(占11.84%),急性闌尾炎共16例(占10.53%),急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共18例(占11.84%),泌尿系結石共12例(占7.89%),胃腸痙攣共10例(占6.58%),尿路感染共4例(占2.63%),急性胰腺炎共8例(占5.26%),急性腸梗阻共6例(占3.95%),急性盆腔炎共6例(占3.95%)。結論 診治急性腹痛患者前提在于掌握病情、既往史、腹痛原因、臨床癥狀等,且借助相關檢查提供客觀依據,繼而為下一步治療提供方向,對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探;普通內科;急性腹痛;診治
【中圖分類號】R54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1
急性腹痛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疾病之一,可給患者帶來嚴重危害,但是該病誘因較為復雜,可涉及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需依照既往史、臨床表現、體格檢查結果及輔助檢查結果進行確診,以便于起到降低誤診率及漏診率的作用。對給予患者及時、合適的治療方法至關重要[1];我院為了探討初探普通內科急性腹痛患者的臨床診治,選取治的152例急性腹痛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見正文描述。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04月~2018年04月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152例作為研究對象,且對疾病檢出率進行觀察及評估。其中,男76例,女76例;平均年齡(41.05±1.32)歲,年齡15~68歲;急性腹痛平均值(4.02±1.07)年,急性腹痛時間1~7 h。
1.2 方法
接診患者后應仔細詢問患者基本資料、病史、癥狀出現時間及臨床表現;與此同時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隨后根據既往病史、臨床表現及體格檢查結果為患者選擇合適的輔助檢查,如X線、CT、B超、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及生化指標等;若經確診后不屬于消化系統疾病范圍,則應聯系相關科室進行會診,且對患者采取相應治療措施;若診斷不明確,則應讓患者留診觀察,經過全面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后確診方可入院治療;疾病確診后患者腹痛癥狀仍強烈可通過止痛藥物緩解。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且評估152例急性腹痛患者的檢出率。
2 結 果
152例急性腹痛患者經內科診斷后急慢性胃炎共32例(占21.05%),消化性潰瘍共22例(占14.47%),急性胃腸炎共18例(占11.84%),急性闌尾炎共16例(占10.53%),急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共18例(占11.84%),泌尿系結石共12例(占7.89%),胃腸痙攣共10例(占6.58%),尿路感染共4例(占2.63%),急性胰腺炎共8例(占5.26%),急性腸梗阻共6例(占3.95%),急性盆腔炎共6例(占3.95%)。
3 討 論
急性腹痛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疾病之一,具有發病突然、病情發展迅速、病情嚴重等特點,若是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則可造成嚴重后果,即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甚至死亡;因此提高診斷確診率十分重要,需秉承以下原則:①醫務人員需樹立多學科疾病概念,即是因為引起腹痛存在較多因素,繼而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多學科,但是由于普通內科受到傳統內科疾病的思維限制,容易在診治工作中受到偏執、單一思維的影響,導致結果不夠客觀[2]。②接診腹痛患者時需將目光從單一腹痛認識延伸至全身,如患者為女性時應考慮至婦科疾病,且需了解患者是否未婚、存在性生活等,因為部分女性患者羞于啟齒,不問便不主動,極其容易發生漏診事件;除此之外,還需掌握患者既往病史,且指導患者進行常規檢查輔助診斷;③優化診療程序,即做好輕重緩急工作,且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選擇合適的輔助檢查方法,如存在右下腹壓痛、反跳痛陽性及轉移性右下腹痛等臨床表現,則應對患者進行血常規、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檢查,以便于為診斷提供客觀依據[3]。
總而言之,診治急性腹痛患者前提在于掌握病情、既往史、腹痛原因、臨床癥狀等,且借助相關檢查提供客觀依據,繼而為下一步治療提供方向,對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任義芹,劉泳江.初探普通內科急性腹痛患者的臨床診治體會[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47):9183-9183.
[2] 李萬廣.山莨菪堿治療急性腹痛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4):162-163.
[3] 劉越童.急診內科老年急性腹痛的臨床診治[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86-87.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