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玉 殷見弟 殷多玲

【摘要】 目的 探究在外科疾病中運用中醫特色護理的優勢。方法 100例外科住院的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常規組, 各50例。常規組患者采用臨床常規護理方式, 實驗組患者在常規組基礎上結合中醫特色護理方式。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及心理狀況[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結果 實驗組患者SAS、SDS評分分別為(23.2±1.2)、(24.3±1.3)分, 顯著低于常規組的(42.1±3.3)、(40.5±3.2)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98.0%顯著高于常規組的84.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特色護理的運用價值顯著, 可有效減少外科患者疾病不良反應的發生,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值得推廣。
【關鍵詞】 中醫;特色護理;外科疾病;護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5.103
中醫護理以中醫理論作為基調, 具有濃厚的中國技術特色。中醫護理的特點在于辯證護理, 通過望、聞、問、切對疾病癥狀加以了解, 再以正護反護、同病異護等方法對患者生理病理變化加以分析[1, 2]。經長時間臨床實踐經驗總結來看, 以辯證護理為基準的中醫護理, 能幫助臨床治療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高。為此, 本文選取本院外科住院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采用中醫特色護理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外科100例住院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為創傷感染類的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常規組, 各50例。常規組男32例, 女18例;年齡30~53歲, 平均年齡(42.4±3.8)歲。實驗組男33例, 女17例;年齡33~55歲, 平均年齡(43.2±4.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規組采用臨床常規護理方式, 包括飲食護理、健康宣教、心理護理和出院指導等;實驗組在常規組基礎上予以中醫特色護理方式。具體如下。
1. 2. 1 辯證護理 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 以辨證角度著手, 進行對患者的開導, 要因人制宜, 將辨證施護作為依據, 制定極具針對性的護理內容。
1. 2. 2 中醫日常護理 以符合人體自然機能的喚醒、睡眠時間為依照, 制定出合理起居時間, 順其自然, 實現患者機體的陰陽平衡。
1. 2. 3 中醫飲食調節 以中醫提倡的辨證飲食為基準, 對患者膳食加以合理的調節, 同時考慮患者目前用藥情況, 選擇相應的食物, 從而提高治療效果, 進一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1. 2. 4 中醫技能應用 視患者目前病情酌情考量, 進行拔罐、針灸、刮痧、艾灸等護理技術, 對患者進行外科疾病的護理。
1. 2. 5 中醫鍛煉 從患者實際病情著手, 適當的安排患者做五行戲或者是太極拳等運動的練習。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及心理狀況。 ①心理狀況[3]:采用SDS、SAS評分對患者住院期間的心理與情緒進行評價, 分值為0~100分, 分值越高, 提示焦慮、抑郁心理越嚴重。②療效判定標準[4]:顯效:若患者并無褥瘡、肺部感染等不良反應發生, 而且疾病也有顯著好轉的趨勢;有效:患者僅伴隨出現輕度的褥瘡、肺部感染等不良反應發生, 疾病并未出現惡化的趨勢, 可見好轉;無效:若患者有嚴重褥瘡、肺部感染等不良反應發生, 或者是疾病并未好轉。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 實驗組患者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98.0%顯著高于常規組的84.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中醫護理中, 堅持“中醫辨證施護”原則, 也就是針對疾病的不同, 相應的制定不同的護理措施, 具體可概括為以下幾點[5-7]:①掌握患者的心理情況, 從中醫學角度來看, 患者心理狀態與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若不能有效干預, 則會使患者氣血混亂, 臟腑功能下降甚至喪失, 因此心理輔療是非常必要的, 以此來緩和患者的心境, 使其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②選擇性的辨證施護, 中醫強調望、聞、問、切, 中醫護理同樣如此, 也就是通過對疾病的綜合分析, 制定合適的護理方案;③三因制宜:也就是指護理工作者要結合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生活習慣這三個主要參照點來制定極具針對性、合理且符合患者機體狀態的護理內容。
雖然臨床以往采用的常規護理方法面面俱到, 但也正是由于太過廣泛而又面面不到, 所以另外輔以適合外科疾病的護理方法意義重大。外科作為醫院醫患糾紛的高發科室, 主要原因是患者對醫護工作者存在不信任感, 而中醫特色護理的推行可有效提高患者預后, 從而降低患者及其家屬的易激情緒, 能有效規避醫療風險, 同時中醫特色護理的應用, 則更能獲得良好的護理效果[8-10]。
本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患者SAS、SDS評分分別為(23.2±1.2)、(24.3±1.3)分, 顯著低于常規組的(42.1±3.3)、(40.5±3.2)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總有效率98.0%顯著高于常規組的84.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中醫特色護理方法應用的優越性, 其目的不僅在于對患者疾病癥狀的緩解、減輕患者痛苦感, 而且它是結合患者個體實際情況而實施的辨證護理, 充分利用中醫特色調理技術, 致力于對患者身體素質的改善, 從而幫助患者提高自身免疫力, 通過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來避免疾病侵襲, 提高患者的整體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 中醫特色護理的運用價值顯著, 可有效減少外科患者疾病不良反應的發生,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使患者快速康復,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馬芳萍, 何元宗, 張瑞琪. 關于外科進行中醫特色護理的臨床研究. 中醫臨床研究, 2015(7):122-123.
[2] 趙璐. 中醫特色護理對外科患者主觀能動性的影響. 光明中醫, 2016, 31(11):1656-1657.
[3] 韓曉玲, 蔡暉, 王文娟, 等. 中醫特色護理在緩解普外科患者術前焦慮中的應用.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5):27-28.
[4] 陳榮珍, 張小妹, 羅艷霞. 中醫特色護理在外科病房的運用.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6, 14(20):115-117.
[5] 宋锫镠, 張瑞, 程芳芳. 外科進行中醫特色護理的臨床觀察. 心理醫生, 2015(13):204-205.
[6] 徐書霞. 應用中醫特色護理干預緩解普外科患者術前焦慮的臨床效果觀察.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 15(50):47.
[7] 張莉. 中醫特色護理在骨外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光明中醫, 2016, 31(21):3204-3205.
[8] 韓小妹. 中醫特色護理在外科疾病中的運用思考.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7(7):129-130.
[9] 王玲玲.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結合中醫特色護理在大腸癌圍手術期的臨床應用. 光明中醫, 2017, 32(21):135-137.
[10] 陳余鳳. 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減少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后并發癥的臨床觀察. 醫藥前沿, 2014(16):237.
[收稿日期: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