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毅
摘 ? ?要: 從系統論視角看,新媒體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存在定位模糊、子系統之間新媒體建設不均衡、對于教育對象認知不清等問題。本文針對三個問題,從系統論角度提出整合教師自媒體資源、系統規劃新媒體平臺建設、建立創新探索機制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 系統論 ? ?新媒體 ?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 ? ?創新
新媒體平臺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商業、管理等領域都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學校的教學活動中,各種以新媒體平臺為基礎的課程平臺成為建設熱點,各種軟件等軟硬件設施不斷豐富,在教學中達到較好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高校新媒體使用不廣泛,需要進一步發送。
一、系統論簡述
系統的思想古代就已經出現萌芽,隨著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對于系統的認知越來越清晰。從簡單的合作勞動、機械運行等領域的統籌安排考慮,到現在應用于科學研究、工程項目等多個領域,經歷漫長的發展?,F代系統論概念是1937年由美籍奧地利學者貝塔朗菲從生物學角度第一次提出的,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以后系統論飛速發展,從原有的生物學角度開始擴展到各個領域,內涵不斷豐富,在實踐中由原來的自然科學領域逐步在社會科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新中國建設實踐中,我國學者將系統論與辯證唯物主義相聯系提出廣義系統論,將系統論上升到哲學方法論層面。
“系統”是系統論的核心概念,一般意義上說系統具有幾個基本特性:整體性、目的性、層次性、相關性、環境適應性和動態平衡性。核心觀點認為,系統是一個有機整體,不是簡單的機械相加,任何系統都有其目的性,整個系統是為實現目標存在的;系統通過不同層次和分工形成系統的秩序,各個組織各司其職;系統中各個組織和子系統是相互關聯的,相互配合實現目標;系統對于環境有適應的功能,可以根據環境變化加以調整。
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對于現實工作的指導作用在于,不是單純地看工作本身的成效、得失,而是從更加廣闊的視角處理工作問題,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
二、系統論對于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嚴密的學科體系,在高校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是高?;卮稹盀檎l培養人”這個問題的鑰匙。在高校實踐中,思想政治教育有詳細的分工,各司其職地完成既定的任務,是一個完備的系統。在這個系統的有效運行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培養出很多思想過硬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但是進入互聯網時代以后,傳統的交流、互動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學生的信息獲取方式日益多元化,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在實踐中受到挑戰,同時在高校完成社會職能的過程中,社會對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更顯重大。從系統論觀點看,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存在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系統的各個組織、各個子系統之間如何調整現有的狀態,如何在變化的外部環境中實現動態平衡,對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新媒體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問題分析
在社會生活中,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各種新媒體平臺應用廣泛,各種互聯網創新層出不窮。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及學校日常管理中,各種與商用新媒體平臺比較接近的APP、課程平臺日新月異,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學校緊跟潮流做出了有益嘗試。但是從系統論角度出發,這些嘗試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新媒體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中定位模糊。
新媒體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的一塊陣地,這塊陣地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是這塊陣地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中處于什么地位還是模糊的。一些學校將新媒體定位為傳輸正能量的信息發布平臺,一些學校將新媒體作為師生溝通的通道,還有一些學校將新媒體作為日常事務處理的平臺,這些不同的定位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中展現的是不同的系統結構設置,達到的效果天差地別。另外,以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哪些領域使用、在什么時間使用、由什么人去使用、通過什么形式使用等問題也有不同的理解。從實際情況看,新媒體以不同的形式參與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系統中明確定位,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新媒體平臺建設子系統之間差距較大。
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體,直接執行思想政治教育職能的主要有學校的思政課程負責部門、共青團團組織、學生工作部門、院系。這幾個部分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各有側重,在平臺建設中應該發揮各自的作用,形成一個思想政治教育系統,整體負責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在多媒體平臺建設中,這個原本應該是整體的系統,沒有進行系統化建設,子系統在新媒體建設與應用方面差距較大。在思政課程教學方面,與專業教學相比較,高職思想政治教課程的開發與建設相對滯后,課程信息化平臺使用相對較少,課程影響力不足;在共青團組織方面,多數校級團組織都擁有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等平臺,但是平臺保障還存在一些問題,內容缺少支撐;在學工工作部門方面,局限于學生事務管理,在新媒體使用方面做得較少,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就更少;在院系方面,由于承接的上級任務較多,在若干平臺使用、推廣等任務中應接不暇,在自身平臺建設方面較薄弱。在新媒體平臺建設中,多數學校缺乏規劃,各部門各自為戰,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子系統沒有形成合力。
(三)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系統環境認識不清。
一些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系統對于環境的認識不夠清晰,導致其在系統目標和各個子系統之間的配合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新媒體發展日新月異,形式日益多樣化。目前來說,已經由原來的文字、圖片等主要傳播形式的微信、微博,到現在以視頻、動畫為主的各種直播平臺、小視頻網站。新媒體形式不斷豐富,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對于新媒體環境的認知還停留在“朋友圈”,與最新發展形成代差。另一方面,“00后”大學生開始進入大學校園,對于信息的接受方式相較之前有所不同,對于新媒體的使用遠遠高于多數高校教師。對于高職院校來說,目前生源結構比較復雜,這部分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論掌握較差,在學習能力上與普通高校學生有一定的差距。這個認知不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還在高職教育實踐中得到了廣泛認同。但是除了學習上的差距之外,在思想、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認識不夠清楚,經常犯下經驗主義的錯誤。
四、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新媒體的建議
(一)清晰思想政治教育系統邊界,整合教師自媒體資源。
過去一些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過于強調專業技能教育,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只負責專業知識的傳授,教師育人的責任放到一邊。其實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中,思政課教師、輔導員等專職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員僅占全體教師的一小部分,專業課教師擁有更多的與學生接觸的機會,僅靠少部分人是做不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所以必須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統中將全體教師全部納入體系,將系統的邊界清晰化,才能更有效地配置資源。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推進“社交媒體思政教育”。社交媒體是新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社交屬性。幾乎每一個人都擁有社交媒體賬號,學生如此,教師也是如此。新媒體的社交屬性可以很容易地將陌生人聯系起來、拉近距離,將教師、學生的社交賬號相互關注,可以更加有效關注學生的動態、思想波動,及時處理問題,也可以將自己的正能量及時準確地傳遞給學生。同時社交媒體拓展了教育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為全體教師的參與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使“全員育人”有極佳的工具和載體。
2.鼓勵“原創資源思政教育”。在新媒體傳播中,原創能力是核心競爭力。專業教師隊伍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接觸密切,了解學生的想法。專業教師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特長,結合專業教學,推出具有專業色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創作品”,真正將學生吸引過來,傳播的速度、正向的效果是專業思想政治教育課老師難以比擬的。
(二)系統規劃各個教育子系統的新媒體平臺建設。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目標是培養出思想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在這個目標之下,各子系統只有緊密配合起來才能取得比較好的培養效果。從實際看,子系統在新媒體建設上的差距較大,通過系統規劃,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從系統論角度說,首先要重新梳理各子系統的職能。學校的思政教育負責部門、共青團、學生工作處、院系等子系統,需要將各自的主要教育方向和協同的機制梳理清楚,將現有平臺的功能及日常維護的情況梳理清楚,將各個子系統的優化方向梳理清楚。其次制定子系統的優化執行方案。思想政治教育系統是全校系統中的一部分,在這個大系統中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改變牽扯到其他系統的變化,必須放在更廣闊的范圍內考慮。再次動態地對多媒體平臺進行強化與調整。進行動態調整是因為新媒體是不斷變化和進步的,不可能一勞永逸,只有在各個子系統目標明確的基礎上動態地調整、磨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緊跟時代新發展,建立更創新探索機制。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進步與發展,高職思政政治教育要與時俱進。對于環境的變化要形成反應機制。目前來說,高職院校在新媒體使用上還是比較薄弱的,需要緊跟時代建立探索和創新機制。
1.建立網絡熱點跟蹤反饋機制。在新媒體發展方面,學生是最好的老師,最新的各種應用及交互方式都是由大學生最先嘗試的,在學生中要組織相應的人員關注這些最新的動態,并且嘗試使用這些應用,及時反饋相關信息,讓相關負責人員的理念常換常新。同時在反饋中不斷微調各子系統,避免出現疲于奔命、總是在追趕的情況。
2.建立在校學生的研究調查機制。了解學生的基本素養和基本的需求,針對學生的實際開展教育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不二法門。目前這種研究與調研處于松散的狀態,很多時候僅僅憑借一線工作人員的主觀印象,系統化的調研必然使調研結果更加準確,使工作更有的放矢。
五、結語
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新媒體使學生的信息來源更加多樣化,更易于受到外界影響的同時為廣大教師提供更加廣闊、便捷的教育平臺。思想政治教育系統要在科學方法論的指導下形成良好的動態更新機制,與新技術緊密結合,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參考文獻:
[1]曹劍,吳學翠.新媒體視閾下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與創新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16):408-409.
[2]肖智慧.系統論視角下民辦職業院校學生事務管理研究[D].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18.
[3]胡艷華.系統論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D].遵義:遵義醫學院,2012.
本論文為2017年江蘇省高校哲學與社會科學專題研究項目“系統論視角下新媒體在高職思政政治教育中的創新研究”(編號:2017SJBFDY27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