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的國企改制已經基本完成,這也為企業的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在改制后的國企要想繼續保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那么就必須要對自身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在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企業文化重塑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國企在改制后必須要走出改制前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改革落后的企業文化,克服在改制后企業文化重塑中遇到的困難,打造強勢的企業文化,促進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國企改制后的企業文化重塑中存在的誤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善對策。
關鍵詞:國企改制;企業文化;重塑;誤區;對策
在經濟全球化的新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企業在這激勵的市場競爭中取勝的主要因素有技術、人才、資金以及戰略,但是凌駕于這些要素之上的卻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作為現代企業的靈魂,能夠增強企業內部的凝聚力,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發展。因此,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生存和發展,那么首先就必須要讓它有一個健康的“靈魂”。因此,國企改制后一定要做好企業文化重塑工作,塑造一個和現代企業制度相匹配的企業文化,完成黨和國家所賦予的重大時代使命。
一、國企改制后企業文化重塑中存在的誤區
1.重形式,輕內涵
在國企改制后的企業文化重塑中都普遍存著這樣的誤區,那就是很多的國企將企業文化的建設與企業形象的建設進行等同,將企業形象的設計和開展作為企業文化工作的重點內容。盲目追求企業文化的形式,反而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內涵。這樣的企業文化建設是無法從價值觀上增強員工對于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的,甚至還會讓員工對此產生反感的心理。
2.重權力,輕人本
在國企改制之后,還有很多的企業仍然沿襲著“權力至上”的官本主義思想,領導說的什么都是對的,做什么事都是領導說了算,在企業文化重塑的過程中也是如此,將這看成是領導決策層的事情,不在乎員工的想法和參與。這種思想下所開展的企業文化是無法增強企業內部凝聚力的。實際上,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員工才是其真正的載體,得不到廣大員工認同和參與的企業文化,是無效的企業文化。
3.重傳統,輕改造
在國企改制后的企業文化重塑過程中,很多國有企業的領導者和管理人員對于企業文化管理功能的認識還不夠充分,在他們的思想中認為企業文化的功能就是通過文化思想來對企業進行管理。實際上,企業文化功能并不是簡單地用文化思想來進行企業管理,而是要利用文化的氛圍和價值對進行企業管理,從而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另外,在企業文化重塑的過程中,過于注重傳統文化思想的沿用,但是我國傳統文化思想充滿了思辨哲理,左右逢源,比如:“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和“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將其用于指導企業管理,那么必然會將其轉化為具體的行為準則和經營理念,這是非常不利于企業管理的。傳統文化中還有很多不利于企業創新和發展的思想,比如:知足常樂、槍打出頭鳥等,這些思想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業的創新發展。因此,在企業文化重塑的過程中,應當要辯證地看到我國的傳統文化思想,取其精華,這樣才能夠營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圍,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4.有精神,無管理
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企業精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企業的內部凝聚力,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升生產的效率,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但是要想將這種精神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就必須要將其滲透到企業管理體制、激勵機制以及經營策略中,這樣才能夠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但是,在實際的企業文化重塑中,從來都不缺標語口號式的企業精神,這種空談精神,而脫離管理的企業文化建設就是典型的假大空,無實質性的作用。
5.無創新,少個性
企業文化是企業個性化的具體體現,同時也能夠表現出企業管理水平高低。所以,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并沒有標準統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時尚的標語。但是,在國企改制后所展現出的企業文化重塑,千篇一律,缺乏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風格,這樣的企業文化建設背離了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與現代企業制度不相符,無法真正地促進企業的發展。
二、國企改制后的企業文化重塑的改善對策
國企改制后的企業文化重塑,那么就必須要將以往國有企業文化中的各種弊端和劣根性摒棄,根據現代企業的發展需求,重新塑造一個具有時代精神、與現代企業制度相匹配的、符合市場競爭要求的、以核心價值觀為前提,并且符合市場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的企業文化,這樣才能夠增強全體員工對于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將自己的個人目標與企業目前相統一,從而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國企改制后的企業文化重塑的改善策略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點:
1.明確企業文化的新內涵
國企改制后的企業文化重塑的過程中,只有明確了企業文化的新內涵,才能夠更好地開展企業文化重塑工作。企業應當要以各種形式將新文化內涵下的企業經營理念、企業發展的目標和行為準則傳達給全體員工。并且還需要引導各個部門對當前行業的形勢進行深入的分析,總結自身的優劣勢,并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找準定位,并做好長期和短期的企業發展規劃。
2.重務實,立足現實
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體系。因此,國企改制后的企業文化重塑中,應當將企業的根本目標落實到實處,將企業的目標和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探索出一套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文化建設的內容和操作方法,避免盲目的跟從,打造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風格的企業文化,從而促進企業的創新發展。
3.科學調整企業價值取向
市場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當企業失去了市場和顧客,那么企業必將面臨著破產和失敗,就更加不用說發展了。因此,在國企改制后的企業文化重塑的過程中,必須要建立其以“顧客至上,市場至上”的企業文化,同時還要以客戶的需求為核心,不斷地提升企業服務的水平和質量,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從而為國企的發展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另外,企業還需要建立相應的運作流程、服務管理、服務標準以及客戶體驗等流程,從而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4.制定完善的企業制度流程
國企改制后的企業文化重塑主要是為了探索出一套和現代企業制度相匹配的企業文化。因此,企業必須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完善各種企業管理的規章制度,比如:管理決策機制、激勵機制以及分工協作機制等。同時,還需要梳理和修訂企業制度的流程,將紀律和制度文化的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因為,只有在紀律文化的約束下,才能夠使其企業內部形成強烈的文化意識,從而有效地提升員工的自覺性。所以,在企業文化的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強化紀律制度的剛性,并完善個人目標責任制,建立配套的組織責任制,這樣才能夠構建出高效的企業制度文化,真正的做到公平、公正,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5.加強員工企業文化培訓
員工是企業文化的真正載體,因此,在國企改制后的企業文化重塑的過程中,應當要加強對員工企業文化的培訓,充分地利用各種資源和載體,制定員工培訓長效機制,營造學習型的企業文化氛圍,倡導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理念。并將學習化的文化理念,將員工的學習活動和成果引導到各種形式的創新中,從而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外,還需要將黨工團組織在政治思想工作中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雖然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現代企業文化的建設在本質上存在一定的區別,不過在有些方面卻還是存在高度的相似的。因此,在企業文化重塑的過程中,應當要積極地發揮出黨工團組織關心員工、培養先進思想、凝集人心的積極作用。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現代企業來說,企業文化就是其發展的靈魂,同時也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國有企業在改制后應當要做好相應的企業文化重塑工作。但是,在目前的國企改制后的企業文化重塑中還存在著“重形式,輕內涵”、“重權力,輕人本”、“重傳統,輕改造”、“有精神,無管理”、“無創新,少個性”等誤區。國企應當要針對這些誤區,制定相應的改造措施,從而重塑一個和現代企業制度相匹配的企業文化,促進國有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新展.淺談國企改制后的企業文化重塑[J].經濟師,2013(2):280-280.
[2]江友群.論中小國有企業改制后企業文化的重塑[J].文史博覽, 2015(6):72-73.
[3]馮國濤.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存在的誤區及對策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5):43-43.
[4]沈明.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對策分析[J].黨的生活:黑龍江,2016(B08):70-71.
作者姓名:萬治河(1989.02- ),男,漢族,江西省南昌市人,學歷:研究生,職稱:中級經濟師,單位:江西中昌工程咨詢監理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