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鄉村旅游的迅猛發展下,其問題逐漸凸顯出來,需要相關部門加強鄉村旅游建設,保障其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本文從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入手,闡述了“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及對策,以期為基層政府部門開展“互聯網+旅游”提供理論幫助。
關鍵詞:“互聯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前言:鄉村存在大量的大自然景觀,非常受城市游客的歡迎,使得鄉村旅游取得了較為良好的發展。但是由于鄉村旅游管理者對管理意識及生態意識的缺失,使得鄉村旅游景點在服務水平、服務質量和節能環保方面存在較大問題,難以滿足城市游客的多樣化旅游服務需求,還會對旅游景點附近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因此,對于“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及對策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一、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不足之處
社會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旅游行業的發展,作為旅游行業的一部分,鄉村旅游也取得了廣泛的發展。再加上城市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增加,使得鄉村旅游成為城市居民較為喜愛的旅游產品。但是就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而言,鄉村旅游在發展中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問題,缺乏當地特色,而且基層政府部門在進行鄉村旅游開發的過程中,缺乏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及自然資源造成了破壞,阻礙了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鄉村旅游景點的基礎設施相對較差,交通、衛生和住宿條件較差,大大降低了游客的旅游體驗。
二、“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互聯網+”這一概念由我國總理李克強提出,主要是指將互聯網和其他行業聯系在一起,通過跨產業融合,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在鄉村旅游方面,“互聯網+旅游”可以通過“智慧鄉村”建設來實現。在此基礎上,各級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創新,研發“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新模式,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具體而言,“互聯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如下:
第一,創新“鄉村智慧游”旅游模式,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鄉村智慧游主要是指以游客的需求為基礎,為其提供多樣化的旅游服務。首先,旅游企業需要積極開展市場調研,對農村地區的旅游景點進行統計整合與分類,根據游客的興趣和需求,結合旅游景點的特色,推出主題旅游產品和創意旅游產品,在為游客提供個性化旅游服務的同時,實現鄉村旅游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促進鄉村地區的發展;然后,鄉村智慧旅游需要為游客提供一體化服務,從根本上提高鄉村旅游服務質量,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比如,某鄉村為游客提供天氣預報、景點路線導航以及景點實時客流量等服務,滿足游客游玩的需求;最后,旅游企業需要實施景區的實施監控,加強對旅游景區的監管,避免景點中存在不安全因素,對游客人身財產安全造成威脅。
第二,政府部門加強宏觀調控,為了切實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基層政府部門及上級旅游部門需要從多角度入手,通過傾斜政策的推出,保障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首先,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鄉村旅游管理人員的培訓,不斷提升鄉村旅游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及服務水平,為鄉村旅游產品的銷售提供人力支持;然后,打造“智慧鄉村”,鄉村旅游景點的各個村莊,需要構建完善的智慧旅游鄉村服務平臺,充分利用服務平臺的多項功能,為游客提供一體化旅游服務,在這一過程中,政府部門需要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如在景區中實現WIFI全覆蓋;最后,加強可持續發展理念宣傳,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進行“生態旅游”及“綠色旅游”等旅游理念的宣傳,提高相關人員的環保意識,保障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加強鄉村旅游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養。在“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對管理人才的需求隨之增加,不僅要求管理人才具備一定的旅游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計算機應用能力,實現“互聯網+旅游”產品的有效管理。具體而言,旅游企業可以與當地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應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由職業院校設置相關課程,培養符合旅游企業需求的專業人才,并定期開展旅游專業學生的實習活動,為旅游專業學習提供實踐機會,提升其綜合素養,培養更多的鄉村旅游管理人才。
三、“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第一,政府部門加強政策支持,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部門提供支持,包括但不限于資金支持、人力支持及技術支持等。在2015年“互聯網+”概念出現之后,政府部門就針對“互聯網+旅游”的發展,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法規。比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在該項政策法規中明確指出:到2020年,我國所有4A級以上景區以及智慧鄉村旅游試點單位都需要為游客提供免費WIFI,旅游景點的信息管理平臺需要具備電子導游、在線預訂以及智能講解等多項智能化功能。因此,為了切實落實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政府需要加強政策支持,為各鄉村提供完善的智慧旅游規劃,并提供相應的資金、人力及技術支持,保障鄉村智慧旅游規劃的有效完成。
第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基礎設施落后的問題,對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在“互聯網+”時代,各基層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鄉村旅游信息設備的先進性及有效性,為鄉村旅游產品的銷售及鄉村旅游服務的開展提供保障,有助于鄉村旅游服務水平及服務質量的提升。一般來說,鄉村旅游景點的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涵蓋衛生、交通以及餐飲等多個領域。
第三,構建完善的鄉村旅游服務平臺,保障鄉村旅游服務的質量。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鄉村旅游服務產品不僅要體現當地的特色及風俗,還需要體現出互聯網思維,實現鄉村智慧旅游建設。比如,基層政府部門可以根據鄉村特色,創建專屬旅游微信公眾號或者APP,在鄉村旅游期間,游客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或者APP,完成景點路線規劃、景點門票預訂以及訂餐等服務,從根本上提升鄉村旅游服務質量,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第四,加強游客安全保護,在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背景下,游客安全保護涉及到環境安全、衛生安全、交通安全和信息安全等領域。其中,環境安全主要要求相關單位做好環境監測工作,保護鄉村旅游景點附近的生態環境,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衛生安全主要是指旅游景點需要為游客提供可靠有保障的醫療衛生服務,比如,基層政府部門可以在鄉村旅游景區內開設醫療衛生站,在游客進入景區前發放救助手環,在游客突發疾病時,通過救助手環聯系醫療衛生站,為患病游客提供及時救治,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需要交通部門的支持,保障旅游交通的有序性,避免游客出行過程中出現交通事故;信息安全主要是指網絡安全,旅游景點需要設置網絡防火墻,保障游客的信息安全,避免游客的個人信息泄露。
第五,創造特色鄉村旅游產品,要想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基層政府部門需要保障旅游產品的獨特性,根據當地特色推出獨有的鄉村旅游產品,并加強旅游產品的宣傳,做好特色鄉村旅游產品的營銷工作,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以廣東茂名市為例,基層政府部門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景觀,提供了特色生態鄉村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如溫泉養生健康旅游產品、四季賞花旅游產品以及生態森林綠色旅游產品等,通過微博和微信等新媒體進行宣傳,吸引了眾多游客,近幾年的鄉村旅游收入高達5.8億元。
四、結論
綜上所述,“互聯網+旅游”是旅游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合理利用可以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基層政府部門需要認識到互聯網技術的重要性,在鄉村旅游中開展鄉村智慧旅游建設,為游客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旅游服務,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畢富利.“互聯網+”背景下鄉村可持續發展旅游模式的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07):196.
[2]周菲菲.互聯網+時代鄉村生態旅游發展策略探析[J].農業經濟,2016(08):46-47.
[3]余學兵.“互聯網+鄉村旅游”的探索與實踐[J].杭州(周刊),2015(09):16-17.
作者簡介:陳虹(1986.09- ),女,漢族,大學本科學歷,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