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軍
德保縣敬德鎮多浪完小 廣西百色 533700
我們常說的“問題學生”,他們或者學習暫時有障礙,或者品行暫時有缺陷,或者性格過于孤僻或其它諸多不良等等。他們更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積極引導。
“問題學生”之所以有問題,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家庭以及社會對孩子施加影響過程中的不良或不當因素也不可忽視。因此,解決“問題學生”的問題就必須有賴于家庭、學校和社會幾方面的配合。從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角度講,家訪是聯系家庭,依靠家長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是我們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那么,怎樣對農村的“問題學生”進行家訪才更有效?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班主任在開學初針對本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就應該集中科任教師馬上制定出計劃。要做好分工,有步驟地對學生的家庭進行了解,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家訪。特別是有“問題”學生的家訪計劃要更詳細、更具體。
家訪時要確立家訪的主題,或是學生在學校學習情況的“問題”,或是學生行為紀律的“問題”,或是家庭對孩子教育態度的“問題”,或是家長對教師的希望“問題”等等。
在進行家訪之前跟學生做好交流溝通,先不要把學生的“問題”擺出來,這樣既可以消除學生的顧慮,也可同時了解學生是否希望老師對家長做些什么樣的溝通,或者可以為學生與家長之間的交流搭個恰當的橋梁。
經驗證明,有利的時機是成功的重要保證。如學生生病在家,學生取得成績時,后進生稍有進步時,學校家長遇到困難時,以及學生犯了嚴重錯誤時進行家訪效果是最好的。
在農村如果是學生沒有問題的家訪最好是在農閑的時候,如果是在農忙的時候,即使是有問題要立即進行家訪,也要先與家長進行電話溝通約定,以便讓家長根據自己的農活作出合理安排。
在家訪前老師有必要通過學生或其鄰居或其熟人調查了解家長的性格特征,對孩子的管教方式和要求,了解學生家庭有幾口人,在家務農還是外出打工,家庭經濟能力如何,家庭關系如何,與鄰居關系又如何等等。因為,只有在做了這方面的準備,老師才能在進行家訪時就盡量避免話不投機等不愉快的場面。
首先,班主任應對學生家庭進行調查分析,對家長的文化水平、職業、狀況、年齡、家教思想、家庭關系等做到心中有數。對待不同層次的家長,就要有不同的溝通方式,切不可一刀切而挫傷了家長的積極性。其次,要與家長保持適當的距離。我們提倡教師走近家長,相互了解,以取得支持,進行溝通,但是不一定走得越近越好。走得過分近,教師往往會越權,或參與了學生家庭的矛盾,或讓學生會認為自己有特權而沾沾自喜。再次,還要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不是職業地位。讓家長感受到你真正是一個教師,是一個高尚的人。
家訪時主要對象是學生家長。因此,家長對老師的家訪是否采取積極合作態度,直接決定著家訪的效果。家訪時教師應注意儀表形象,力求語言樸實誠懇,舉止大方,消除家長對老師的戒備心理。談話開始,可先圍繞一些家長感興趣的話題聊上幾句,引導家長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談話中,創設良好的談話氣氛,力求達到與家長產生共鳴,取得家長信任,然后,再逐步引入主題,向家長了解、介紹學生的情況。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每個孩子的家長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教師的表揚和鼓勵,因此,當教師家訪時要對學生的進步或在某一方面取得的成績發自內心地進行贊揚。對于有錯誤的同學批評也是應該的,但對孩子的批評要具有針對性,更應注意分寸,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使家長面子上過不去,引起學生以及家長的反感而適得其反。
在爭取了家長的積極配合之后,就是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教育了。首先要正面與側面相結合,正面教育就是直接針對學生的問題曉以厲害,危言聳聽,深刻指出孩子的錯誤及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給孩子灌一劑猛藥;側面教育就是挖掘學生積極、向善的一面,寬言以慰,并指出轉化后的光明前景,讓其增強改正錯誤的勇氣和信心。一鎮一撫,強烈的反差使孩子心靈受到震動,認識得到升華。
每次家訪后,教師要及時地寫出詳盡的家訪記錄,把家訪過程、家訪達成的共識,家訪中受到的啟發及家訪中發現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并根據學生在校內的學習、行為表現,結合家訪中了解掌握的資料,及時反饋,及時對學生加以督導,對學生重新分析評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深化教育。
總之,在對“問題學生”的家訪中,教師既要針對學生在學校與社會上的各種行為表現,思想動態等等與家長及時交流溝通,取得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對教師工作的理解與配合。同時,教師也要及時掌握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和對班主任與科任教師的要求與建議,全面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積極彌補自己在教育“問題學生”過程中的不足之處,自覺改進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因此,有計劃、有目的地搞好家訪工作,是教師因材施教引導“問題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