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建峰
摘 要:不管在什么時候,水資源都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在日新月異的今天,人類發展越來越迅速,對水資源的浪費也在如今逐漸顯露出了其負面影響。本文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視闕下,從中國水資源現狀入手,研究現在水資源該如何利用,減少水資源的浪費,提高其利用效率,并提出措施以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利用。
關鍵詞: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合理利用
水資源的缺乏嚴重地影響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并且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中國的用水量將會越來越大,也就是說,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用水量的缺失將會越來越大,水資源短缺將會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并嚴重影響著中國的生態環境保護。
1 中國水資源現狀
中國并不是一個水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并且水資源的地區分配十分不均衡。雖然中國的淡水資源總量排在全球的第四位,其占全球總的淡水資源的6%,但卻是全球人均淡水資源最缺乏的13個國家之一,人均淡水資源占有僅有2420m?,是世界人均平均數的四分之一,其中中國的河湖徑流總量約26300×108m?,地下水則約為 7700×108m?,所以通過計算全國的水資源總量約為 27200×108m?,可用總水量僅占總量的45%,而在實際中,可用水量的利用率只有60%,可以使用的水資源由于每年的污水排放而造成的污染,也在逐年減少,可使用的清潔用水就更少了。
2 中國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實現
在日新月異的今天,社會的發展不僅要經濟發展,水資源的短缺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也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嚴重阻礙。如何實現中國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正是我們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將水資源平均進行配置正是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法,主要是將水資源在不同地區不同用戶進行科學平均分配,從而確保人人有水用,人人不浪費,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通過這一方法就可以解決水資源分配不均而引起的對自然生態和人類社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從而對整個自然環境進行總體調控。
水資源的調控配置不僅僅是針對缺水地區有積極意義,在我國提出可持續發展的今天,這一措施對于水資源富裕的地區也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一措施不僅是使水資源配置趨于合理,也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和節水意識,通過合理將水資源分配于各種地區用水需求,將環境生態、經濟等充分考慮進行水量調控。
現在水資源的利用滲透家家戶戶的日?;顒雍透鞣N企業活動,影響因素也越來越多,這樣一來,水資源的分配也就更加繁瑣復雜,要求在分配時不僅要照顧到自然生態環境的循環,還需要維持人類的社會活動。這也就是指水資源的分配可以利用各種工程類及非工程類的措施,合理調配水資源,包括合理的抑制水資源需求、確保水資源的有效供給、改善生態環境等等措施,以改善水資源配置,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保證水資源調配的有效、公平及可持續性,
從這可以看出,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實現不僅僅是單純的水資源平均分配的關系,它需要從各個角度出發,分析其影響因素,通過不同情況確定其需求,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考慮水資源需求和供給關系,污染治理、水資源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
3 中國水資源可持續發展與利用的措施
3.1 水資源可持續發展
一是要靈活運用法律,加快立法進程。運用法律確定以流域為單位的水資源管理責任,確定相關管理機構的性質,具體管理人員的責任與權利,建立區域流域管理機構相互配合,互相協助的管理辦法,保證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
二是要實現水資源管理的統一,明確水資源是國家所有,任何機構部門都不能凌駕于國家權力之上,國家應將所有水資源管理部門協調一致,從而實現全國上下的水資源協調統籌。
三是要實現資源共享。在特殊時期,水資源的調配可以進行協商,由所有相關地區進行協調,對水資源的調配進行使用方式、適用范圍的適當更改,爭取對所有地區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并且積極推行有償轉讓、有償使用的方法建立水資源使用市場,使用宏觀調控的方法使水資源調控參與到經濟市場中來。
四是加強水資源使用的實時監控,通過現有的水情信息系統、防汛指揮調度系統、基礎水文數據庫系統等對水資源的利用進行科學認知,通過水文信息的積累,使水資源調度有據可依,更加科學規范,也使得生態環境改善更加科學,實現水資源的科學配置。
五是提高節水意識,將管理系統趨向節水方面,依據實際需求進行水資源供給,盡量節約水資源的使用,科學調整用水結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將傳統水利逐漸引導成為可持續發展資源,把水資源利用的節約意識深刻的映射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從而促進水資源利用,促進社會的科學戰略發展。
3.2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為了保證水資源在今后可持續利用,有以下幾點措施。
一是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爭取減少水資源一點一滴的浪費。一個是對于已建成的水利工程應該不斷完善其供水機制,改善供水的基礎條件,使水利工程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的發揮;對于還未建成還在規劃的水利工程,更應該充分評估后再進行建設,確保水資源的合理利用。
二是水資源利用要發展節水意識。農業上推廣科學灌溉,不采用大水漫灌的形式而改用噴灌、滴灌、微灌的技術,減少水資源的浪費;生活上降低城鎮供水標準,符合供水標準水量,減少超標供水的情況,提高標準水量以外的供水費用并減少供水中出現的水量損失,避免水資源浪費;在管理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員工作水平,做到用水科學化、規范化,不斷學習新的節水措施并進行實踐,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三是保護生態環境,從嚴治理水污染。在水源保護區限制人為活動,避免因過度捕撈、過度砍伐,廢物堆積造成的水資源流失、污染,從而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嚴查排放污水企業,禁止將“三廢”直接排入河道;依照《環保法》治理水域,保護水資源不被污染;提高廢水處理技術,加強水的二次利用。
四是保護水資源環境,加強生態建設。在水土流失地區加強植樹造林,增加樹木覆蓋率,留住水資源;在小流域內確保水資源穩定,減少耕地開發;改善節水技術,提高灌溉效率,區分工業用水和生態用水。
3.3 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一是要提倡節水,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不斷宣傳節水的必要性,確立人們對保護水資源必要性的認識,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節水周”等重要活動中更是要加強節水護水宣傳,日常生活中也要增強人民的節水法規認識,使人民充分了解節水、保護水資源的必要性。
二是合理開發利用,依照《水法》對水資源統一管理,高效調控,完善水資源保護法律,有效保護水資源體系,保護生態環境循環,使人類生活與大自然循環和諧共存。
三是保護大自然的前提下建立人與自然共同生存的良好體系。充分利用我國的地區優勢,保證地形生態的多樣化,在山區加強植樹造林,涵養水脈;在水土流失地區加強風沙治理,將沙地變土地;加強對濕地的保護,保證生態系統多樣化,凈化水源;解決農村因為生活、養殖而造成的水資源污染,大力推廣沼氣工程;減少秸稈燃燒,避免大氣污染。從多方面下手,同時進行治理,從而改善了生態環境,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態體系循環。
4 總結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只有節約水資源,合理規劃利用,科學分配和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浪費水資源的問題,確保水資源合理分配、科學調度、規劃合理、不亂開發,充分完成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環境水土,控制污染源,從源頭治理污染,嚴格控制污染可能,才能夠留住青山綠水,留住水資源。
參考文獻
[1]郝建強,可持續發展與水資源管理對策探討,內蒙古水利.2008.10.
[2]專家談中國水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中國水利網.
[3]錢易,第二屆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學術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