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華 萬會珍
摘 要: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換頻繁,社會動蕩,享樂主義在社會上彌漫,體育作為享樂的手段,沖破漢代及以前體育的繁雜之禮,朝著競技性和娛樂性方向發展,此一時期,河洛古都也曾遭到毀滅性的破壞,由于戰亂不斷,平民通過習武來謀取前程,使武藝技術在軍中明顯提高;另一方面,受玄學、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從儒家和禮教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古都體育文化開始由獨尊轉向自覺,人們對個體生命的掌控由被動變為主動去改變,導引養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魏晉南北朝;河洛古都;體育文化
基金項目:2015年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河洛古都體育文化”(項目編號:2015BTY014)。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300多年時間里,有三十多個王朝頻繁更替,這一時期處于長期戰亂和封建割據狀態,中國文化受戰爭的影響嚴重,河洛古都文化也發生著重要的影響。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河洛地區建立都城的有魏、西晉、北魏建都的洛陽,以及距離河洛地區較近的西魏和北周建都的長安。所以,研究河洛古都體育文化主要是研究洛陽、西安部分地區的體育文化,這一時期河洛地區仍然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體育交流的中心,對后世影響深遠。
1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古都體育文化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不斷,政權更換頻繁,生活動蕩,人們表現出對生命和生存價值的異常重視,自我意識覺醒,人們一方面更加重視養生,另一方面重視技擊類項目的自衛防身作用,因此武術、摔跤、相撲、蹴鞠、騎射、角抵等技擊類活動興盛。另外,由于戰亂的影響,人們感嘆生命的無常與短暫,及時行樂的觀念是此一時期人們的主導觀念,這種思想觀念為帶有賭博性質的博戲提供了機遇與舞臺,此一時期,帶有賭博性質的圍棋、斗雞、投壺、射禮類博戲活動較為興盛。隨著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少數民族的體育項目波羅塞戲等胡戲也傳入中原,并在中原生根發芽和普及發展,這也加速了民族之間的融合。
2 魏晉南北朝時期河洛古都體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2.1 體育文化由獨尊趨向自覺
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戰亂和政權的不斷更替,河洛古都的經濟文化也受到了破壞性的沖擊,以儒家為代表的文化體系遭到破壞,人們的理念從單一的儒家文化中剝離開來,再加上玄學、道教和佛教的滲透,個人的人格和意識得到了全面的釋放,思想意識活躍,體育文化也不例外,開始由儒家獨尊走向自覺,此一時期,河洛古都體育文化脫離了儒家文化的藩籬,吸納新的體育思想,形成了新時期的體育文化特征,如隨著民族融合的加劇,儒家文明束縛下的射禮被北方游牧民族的騎射所代替,導引和養生在儒家、道家和佛家的融合下進一步的發展,促成了新儒學的產生,以新儒學為代表的文化成為河洛古都政治、體育文化的核心。
2.2 多元性、開放性是河洛古都體育文化的主要特征
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民族融合的加劇,儒家文化受到新的文化的沖擊,并不斷的完善和發展,形成各種不同的流派,呈現出開放性的特點,各流派之間相互交融,互通有無,使這一時期的文化整體上呈現出多元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河洛古都體育文化作為整體文化的一個分支,也打破了原有的傳統的、單一的文化內涵,向著多元化和開放性發展,如西域的胡旋舞以及一些經濟體育項目不斷傳入中原,與中原原有的體育文化融合,形成了新的體育項目,如“象人”、“獅舞”等,這些融合發展的項目收到此一時期人們的喜愛,成為宮廷和宴請的主要娛樂項目。
2.3 宗教和神學崇拜色彩融入河洛古都體育文化
道教作為本土宗教在此一時期發展迅速,道教的教義以《道德經》為基礎,老子是他們供奉的教主,道教的神仙修煉方術,主要依靠當時民間流行的導引術加上道教的教理核心“道”進行修煉,通過修煉,達到長生不死,飛升成仙為目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對其自身進行改造,認為人人都可以通過修煉,今生成佛,因此佛教在此一時期也擁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佛教的一些理念也深入到體育鍛煉方法中,如佛教的念咒語,使當時的人們在練習硬氣功時,反復默念“周公祖、桃花仙、金罩鐵甲護金身”等咒語進行配合,意為硬氣功的抗擊打力和爆發力是神賜予的力量。當然也有一些科學的鍛煉方法,如在練習導引術時,為了誘導意氣注入身體的某一部位,反復默念,如六字訣,反復默念噓、呵、呼、呬、吹、嘻,用以影響心肝脾肺腎,抵御疾病,延緩人體的衰老。
一些民間宗教的鬼神信仰也滲入體育文化之中,最初的鬼神信仰是人們對一些自然現象無法解釋,遂認為是有神秘力量存在,人們就通過想象創造了鬼神,并賦予他們以超自然的力量。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處于戰亂的不穩定的生活狀態中,更希望有鬼神等神秘力量存在,鬼神觀念在此一時期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體育文化。如一些民間宗教組織宣稱他們崇拜的鬼神能保佑他們度過劫難,他們傳習的一些拳法或者導引術是神仙下凡傳授的,或者是神仙附體讓其傳授的,目的是取得人們的信任。
雖然魏晉時期的宗教神學崇拜,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在那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鬼神的行為和力量也是人內在思想的一種真實體現,是人們的價值愿望得以實現的一種途徑,這種信仰可以彌補人們生活的缺憾,慰藉人們的心靈,對體育文化的發展也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3 魏晉風尚對河洛古都體育文化的影響
3.1 摒棄繁雜的禮儀規范,使體育朝著娛樂性和競技性方向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社會環境發生重大變革,人們發覺生命的短暫和脆弱,社會享樂主義成風,在這種整體的社會氛圍下,體育摒棄漢代以前的繁雜之禮,以追求娛樂性為首要目的,使一些體育項目在本質上發生了改變,致使圍棋、投壺、博戲等帶有賭博性質的項目空前興盛。這一時期,不管是圍棋還是投壺,其原有的本質已完全改變,圍棋不再是軍事將領鍛煉能力的“小戰場”,投壺也不再是最初由射禮演化而來的宴會禮儀活動。除此之外,樂舞、百戲、彈棋、圍棋等體育活動也朝著娛樂化方向發展,形成了全國性的競技比賽,如南北朝的大比武活動,射箭銀杯賽,還有雜技、相撲、圍棋等娛樂性較強的活動受到人們的熱捧。
3.2 改變習武活動的本質,突出娛樂性
魏晉南北朝時期,受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習武活動改變了原有的本質,士族習武不再是為了軍事搏殺,而成為專供統治階級享樂的工具。不僅如此,士大夫們還輕視習武,譏諷習武是“不及之末學”,他們更傾向于習武的娛樂性和游戲性,就連射箭,在當時也與投壺、圍棋一樣,成為專供統治階級娛樂的工具,士大夫射箭稱為“博射”,與“兵射”有著本質的區別,注重形式花樣、動作姿態等方面,華而不實,毫無用武之地,這為后世武術套路的舞臺表演奠定了基礎。
4 小結
魏晉南北朝時期,局勢動蕩,享樂主義在社會上彌漫,體育作為享樂的手段,沖破漢代以前體育的繁雜之禮,朝著競技性和娛樂性方向發展,一些娛樂性較強的項目,如投壺、斗雞、彈棋、雙陸、圍棋在河洛古都非常盛行。這種注重娛樂的社會風氣也使武技類體育活動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士族習武的目的已從軍事搏殺的實用技能轉變成專為統治階級享樂的工具,他們更傾向于習武的娛樂性和游戲性,再加上玄學、佛教和道教的興起,人們對個體生命的掌控由被動變為主動去改變,導引養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參考文獻
[1]劉甫晟.魏晉南北朝時期博戲及博戲賭博現象初探[J].成都體育學院,2012.
[2]隋鵬翔.魏晉南北朝時期體育文化透視[J].蘭臺世界,2012(9):30-31.
[3]苗福盛,宗克強,仲偉海.魏晉南北朝軍事武藝的綜述[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