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瑪才措
摘 要:隨著我國少數民族在經濟、社會、文化上的長遠發展,市場對于翻譯人才的需求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國民族院校在翻譯專業開設上存在著經驗上的空白,對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消極的影響。本文在分析民族院校翻譯專業開設現狀的基礎上,從多個角度分析了翻譯專業開設的必要性,并提出民族院校應該明確翻譯人才的培養目標,通過課程設置的完善、教材的編著、師資力量的提高來提高翻譯專業開設的總體水平。
關鍵詞:民族院校;翻譯專業;師資力量;專業課程
1 民族院校開設翻譯專業的現狀
翻譯專業的開設能夠滿足目前市場對翻譯人才的需求,但是從目前我國少數民族專業翻譯人才的培養現狀來看,雖然近年來我國各少數民族聚居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日漸活躍,但是專業性的翻譯人才卻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目前在這一專業的開設經驗上仍然不成熟,這對于民族地區翻譯人才的培養造成了消極負面的影響,更無利于推動我國少數民族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
2 民族院校開設翻譯專業的必要性
2.1 滿足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需求
目前中國市場對于翻譯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斷擴大,尤其是在國與國之間交流日益頻繁的推動下,優秀翻譯人才出現了供小于求的局面。相對而言,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翻譯人才總體數量較少,這對于推動地區旅游等產業的發展以及經濟的轉型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而我國民族院校本身在發展過程中就肩負了人才培養的責任,翻譯人才也成為這類民族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
2.2 幫助個人培養文化意識
在民族院校培養優秀的翻譯人才,能夠利用院校的內外環境氛圍,讓學生更能融入到學習語言的情境之中,從文化的角度加深對一個民族或者是某種語言在知識、經驗、信仰、價值、態度、宗教以及思想行為等多個方面的深入理解,形成較為強烈的文化認同感與思維意識。
2.3 有利于民族院校在專業設置上的多樣化
步入21世紀之后,我國民族院校所生存發展的客觀外在環境發生了轉變,尤其是在大眾化與個性化需求的雙重推動下,民族院校必須打出自身在辦學上的特色,進一步拓展多樣化的人才培養路徑。從民族院校的角度來看,設置民族語、漢語、英語等語言翻譯專業能夠培養更多的拔尖人才,從而為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更多的動力。
3 民族院校在翻譯專業領域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從目前民族院校在翻譯專業開設上的現狀來看,其在翻譯教學活動的開展等方面依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翻譯課程的設置多局限于英語等語言,忽視了民族語的教學;在民族院校開展語言教學的過程中,多只是將翻譯作為一門簡單的課程,不能真正滿足專業化人才培養的目標。而上述問題的出現主要受到多方因素的影響,具體表現在:
民族院校本身缺乏對翻譯專業開設的重視程度。目前絕大多數民族院校都沒有結合少數民族地區對專業翻譯人才的市場需求來開設專業、設置課程,造成人才的培養與實際需求相背離。這是因為民族院校并沒有從本質上提高對翻譯專業開設的認知,為專業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了重重阻礙;其次,目前民族院校普遍缺乏優秀的民族語、英語、漢語等教育教學上的優秀師資力量,學歷和人數、實踐能力、教學水平都出現了嚴重的不足,嚴重影響了翻譯教學的水準;再次,目前民族院校在翻譯專業的開設上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最后,部分民族院校在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上還較為落后,教師在翻譯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依然采取傳統性的、灌輸性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了教育教學的效果。
4 民族院校開設翻譯專業的對策
4.1 明確專業定位,確定培養目標
我國在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對高等教育結構的優化有著較高的要求,提出了培養應用型、復合型與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以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為目的。民族院校在開設翻譯專業的過程中應該站在理性與客觀的角度,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另外,在專業的設置與定位上,民族院校還應該結合現有的辦學條件,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基礎適度、口徑適中、實際應用能力、適應能力較強的綜合性人才,這樣才能為翻譯專業開設的合理性找到正確的方向。在確定總目標的同時,民族院校應該根據翻譯的難度,將教育教學分為初級、中級、高級這三個階段,并且制定階段性的目標。
4.2 優化課程設置,培養多元人才
民族院校在明確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還應該對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豐富,開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通過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設置、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培養多元化的翻譯人才。
在基礎課程的設置上,民族院校應該開設聽、說、讀、寫等基礎能力的訓練課程,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語言運用能力。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民族院校應從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的開設入手。其中,必修課程以傳授翻譯上的基本理論與技能為目標,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翻譯意識與能力;而選修課程的開展則是以跨文化課程的開展為主,進一步提高翻譯教育的整體水平。
4.3 適應民族地區,編寫翻譯教材
民族院校在開設翻譯專業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教材是開展翻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也是教學活動的內容依據。而目前民族院校翻譯專業在開設中出現了教材缺乏科學性、合理性的問題,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造成了消極的影響。
教材的編寫不僅要注重翻譯方法、翻譯技巧的介紹,更應該將少數民族的文化遺產知識囊括在內;少數民族院校應該根據民族的分布、市場發展的情況,發揮老師在教材編著上的能動性。
4.4 引進翻譯人才,擴充師資建設
優秀的翻譯教師是翻譯專業開設、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推動力,尤其是在民族院校的翻譯專業,教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語言技巧,還應該具備口譯、筆譯等語言運用與翻譯能力,具有較為豐富的實踐翻譯經驗與教學經驗。但是,目前我國民族院校翻譯專業存在著明顯的人才缺乏問題,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產生了負面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民族院校首先應該提高對翻譯人才引進的重視程度;另外,民族院校還應該加強對現有翻譯教師的培養,通過同課異構、專家培訓、進修學習、溝通交流等多種方式,促使翻譯專業的教師獲得長足的發展。
5 結論
民族院校在培養翻譯人才上具有較強的優勢,這是因為民族院校本就扎根于少數民族環境中,具有較強的文化影響力,且能夠把握市場發展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國民族院校在翻譯專業的設置上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不僅不具備師資力量優勢,在課程、專業設置上也有所不足。對此,民族院校應該認識到翻譯專業設置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在結合現狀的基礎上明確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的目標,并且從教材優化、師資力量提高等多個角度入手,不斷提高翻譯專業設置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施紅梅,穆正禮,劉麗艷,李慶豐.少數民族地區翻譯人才培養模式與政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11):86-88.
[2]李璠.西藏自治區少數民族高校翻譯人才培養開展CAT教學的可行性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7(10):131-133.
[3]巴桑次仁.培養高層次少數民族翻譯人才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7(23):199.
[4]曲夏瑾.民族院校翻譯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6(11):33-34.
[5]魏清光.高層次少數民族翻譯人才培養探索[J].民族翻譯,2015(02):38-42.
[6]仲偉合.高等學校翻譯專業本科教學要求[J].中國翻譯,2011,32(0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