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大數據時代公共文化示范服務區的創建背景及現狀進行了說明,從其基本內涵、特點和作用機制等幾方面對公共文化示范服務區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公共文化;公共文化示范服務區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2018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信息化時代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的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18-ZZJH-169)成果之一。
1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偉大號召,加上近年來“全民閱讀”和“中華詩詞大會”、“朗讀者”的文化熱潮激起了全民文化學習的動力和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自信。為推動洛陽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科學發展,提升洛陽市整體公共文化素養,洛陽市自2013年就開始著手創建公共文化示范區的工作,而公共文化示范區創建過程中,很大一部分是和公共圖書館有關的。
2 公共文化示范區的基本內涵
今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首先,為人們過上美好生活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閱讀正是提供精神食糧的重要方式,公共文化示范區正是提供閱讀的場所和條件。全民閱讀需要全民,持久深入地推動閱讀也需要全民。每個人都要爭當書香社會的建設者,構建精神基石,讓倡導落到實處。接著還提出了增設國家閱讀節、讓“高鐵閱讀”助推全民閱讀。目前,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各地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和各式各樣的惠民政策推動全面閱讀。隨著近些年,中央電視臺推出的《朗讀者》、《中華詩詞大會》等以朗讀、閱讀和傳誦經典的方式為廣大民眾送上一份份豐盛的文化大餐。國家閱讀節的提出恰逢其時,為中國各地公共文化示范區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民意和政策支持。最后,還有關于建議成立國家全面閱讀委員會的提案和建議推進鄉鎮圖書網點的建設。這些提議和建議表明了,全民閱讀不僅僅是民眾自發的閱讀活動,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
公共文化示范區是以政府為主導的,以文化企事業單位和社會文藝團體的高效合作,民眾積極配合參與,以資源整合與利益協調為基礎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系的構建與利用機制;以“設施網絡、服務供給、人才隊伍和考核評估”為重要指標。其基本內涵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讓讀者參與進來。無論是公共文化示范區的建設還是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服務讀者,讓讀者參與到公共文化活動中來,是公共文化示范區建設的基本內涵之一。在電子資源和網絡資源日益發展的今天,讓民眾和讀者走進公共文化示范區,參與公共文化示范區建設,也是目前公共文化示范區面臨的難題,讓更多的人知道公共文化示范區、了解公共文化示范區,這是公共文化示范區創建的重要職責之一。
第二,公共文化示范區的創建與資源建設共同發展。2014年洛陽市被授牌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這標志著洛陽市的公共文化建設跨進了新的歷史階段。洛陽市高度重視示范區創建工作,除了成立了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編印《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工作文件資料匯編》外,還要求各縣(市)、區的縣(市)長、區長與洛陽市市長簽訂目標責任書,全力推進示范區創建工作,誰完不成創建工作誰負責。在具體的創建工作中,圖書館尤其是公共圖書館的工作是重中之重。按照洛陽市創建示范區的規劃要求,全市公共圖書館藏書量人均達到0.6冊以上;村(社區)文化活動室(中心),建筑面積不低于100平米,行政村建立農家書屋,藏書不少于2000冊。圖書館承擔著資源建設和發展的重任,一個圖書館的資源有多高,一個城市的文化素養就有多高,很多的圖書館在數字資源高度同質化的今天,都在努力的發現與挖掘特色資源建設。這里提到的資源不僅僅指圖書和電子資源,還包含著空間資源,讀者除了在公共文化示范區或者圖書館閱覽讀書、獲取資源之外,還有更多的空間資源需要利用,空間資源的重要性與舒適度也越來越受到重視與關注。
第三,資源整合與文化中心共同發展。公共文化示范區其實是以公共文化設施資源的整合和調配來實現城市文化中心的職能,以此來實現主體的共建共享和各主體之間的利益協調,二者相互滲透,緊密結合。在經濟快速發展和信息速食的今天,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一個城市的文化代表所在,國家創建文化示范區,對一個地區乃至全國的公共文化都有一個推進作用。公共文化示范區的建設能夠帶動一個地區的整體文化氛圍,讀者的范圍也會擴大,讀者和公共文化示范區相互促進,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共同促進文化大發展。
3 公共文化示范區的特點
公共文化示范區是一個地區的公共文化運作機制和制度安排,是地方政府、文化部門和社會及民眾的多元互動與相互交織,其存在以下特點:
首先,政府統籌,地區協調,社會參與。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地區統籌安排,整體調配,最大限度的發揮地區公共服務資源的功能,逐步健全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務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既要突出經濟建設,又要加強社會公共服務。為保障建設資金需求,各級政府要將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納入政府重要總體規劃,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議事日程,納入對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體系,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納入(財政)預算,納入城鄉建設整體規劃。
其次,資源共享,功能多樣,便捷服務。各地區結合實際情況,通過惠民政策和有效措施,著力強化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建設,把本地區有力的資源利用起來,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結合群眾的需要,開展功能多樣的文化活動。例如,可以將轄區內的各項公共文化資源向民眾開放,通過完善社區棋牌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多功能室、廣場硬件配套,不斷優化服務資源,強化服務功能,擴大服務領域,實現資源共享。從提供閱讀場地來說,傳統圖書館只能到圖書館借閱,這就受到地理位置、閱讀空間、時間和天氣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公共文化示范區將拓展服務功能,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帶給民眾的便利。
第三,民眾參與,人人平等,服務群眾。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是要將公共文化服務延伸到基層、延伸到群眾身邊,成為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用得到的文化民生。從服務對象來說,公共文化示范區具有多樣化和無限制性。傳統的圖書館對服務的對象往往有特定的限制,大學圖書館只針對本校師生,社區圖書館只面向本社區人群,兒童圖書館只適合兒童借閱等等,這些圖書館不對一般的人群開放。而公共文化示范區則對全體社會成員開放,用戶有可能是學者、教師、學生也有可能是科研愛好者、中學生等等。但是無論哪種身份,用戶使用的權限是一樣的,這比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全球化的服務模式是一種趨勢,也是電子化圖書館未來實現全球共享的方向。公共文化示范區為各種人群提供多種閱讀的方式和內容,為那些喜歡閱讀而沒有機會或者條件到圖書館借閱的讀者提供了便利。
4 公共文化示范區建設的作用機制
洛陽市創建公共文化示范區是應公眾和社會現實的需要應運而生的,是在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要求下發展起來的。如何更好的發揮洛陽市公共文化示范區的建設及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功能,還應該進一步明確資源共建共享的作用機制??偨Y洛陽市和其他省份地區的公共文化示范區的創建經驗可知,城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共建共享是不同資源共同協作的過程,其目的是為了促進文化資源的均衡發展和合理利用,通過區域調配、政府補助等多種方式帶動文化資源薄弱地區的發展,減小地域差異。因此,資源調配與利益協同是洛陽市公共文化示范區創建作用機制運轉的主要形式。
4.1 資源調配
洛陽市的公共文化體系,尤其是公共圖書館這方面,主要有洛陽市圖書館、少兒圖書館、城市會客廳和高校圖書館及地方企業和部隊圖書館,每個圖書館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又是和其他圖書館有相互關系的。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以下簡稱“公共圖書館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國家鼓勵學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以及其他類型圖書館向社會公眾開放?!庇绕涫呛涌拼笮吗^的對外開放實施以來,一度引起了洛陽市各界的廣泛關注,受到洛陽地區廣大民眾的一致好評和贊許。河科大新館自開放以來,就迎接了各類讀者,有科研工作者、其他高校教師、社會科技愛好者、醫生等。新區圖書館以合理的政策導向、合理的規劃布局在洛陽市公共文化示范區的建設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引導作用。尤其是河科大新館館藏200多萬冊紙質圖書和豐富的電子資源,這與洛陽市圖書館及其他公共圖書館起到了優勢互補的作用。希望新區圖書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團結奮進,不斷改革創新,拓寬服務領域,努力提高服務水平。洛陽市公共文化正在國家的正確指引下,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作為,讓洛陽市公共文化示范區共同為推動中國圖書館事業及公共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4.2 利益協同
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資金來源是政府撥付,他們是給圖書資源的提供單位,是為讀者和用戶服務的。如果單個圖書館的信息資源足夠豐富,那么其讀者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這不僅包括圖書資源、電子信息資源,還包括空間資源,這是現代讀者衡量圖書館滿意度的指標之一。2016年高校圖書館館舍面積排名中,河南科技大學圖書館緊跟中山大學圖書館11.7萬平方米、廈門大學圖書館10.3萬平方米,以8.9萬平方米的面積位居第三。根據隨機調查和自我體驗,河科大新館的空間舒適度較高,讀者自助存取物品、自助借還圖書、圖書的館藏量及工作人員的面貌和服務水平足以使來館的讀者得到最大的利益。
以洛陽高校為例,河南科技大學、洛陽師范學院和洛陽理工學院共同簽訂了洛陽圖書館聯盟的協議,使這三個單位的圖書館能夠相互補充,優勢互補,使有限的資源得到了共建共享的目的,這主要表現在利益取向、行為取向和行為效應上,洛陽市圖書館聯盟共建共享的主要目的就是使現有的資源能夠最大限度的利用起來,在資源共享的驅使下雖然權責明確,但各成員館都能利益均沾,這樣就形成了各成員館自身利益的滿足和主體間的優勢互補。在資源共建共享的過程中,各成員館主動尋找自身的優勢并充分發揮,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并和各成員館共同合作形成建設合力,提升洛陽地區圖書館聯盟的整體水平。在與其他公共圖書館協作和交流的過程中,也能夠平穩有序的推進,有助于推進社會公平。
參考文獻
[1]胡娟娟.對洛陽市創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思考[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5.2.
[2]王菲.完善公共圖書館(室)職能助推洛陽公共文化服務[J].蘭臺世界,2014.6.
[3]吳慰慈,董焱.圖書館學概論[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
[4]張秀敏.從第四次評估看洛陽市公共圖書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1.5.
[5]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課題組.2016-2017年河南文化發展態勢分析與展望[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
[6]王莉梅.以創建“江蘇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引領促進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一以淮安市為例[J].藝術百家,2013.7.
[7]李國新.示范區(項目)創建與公共圖書館發展[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3.
[8]張文禮.合作共強:公共服務領域政府與社會組織關系的中國經驗[J].中國行政管理,2013.6.
[9]素紅,王欣,農周昀.“十二五”時期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供給與保障[J].規劃師,2011.4.
[10]馮向春.圖書館推動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思路分析[J].現代情報,2016.9.
[11]樓健群.論數字化環境下的圖書館文獻資源共建共享[J].圖書館學研究,2005.6.
作者簡介
李曉蕊(1986-),女,館員,研究生,河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