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知識點眾多,涉及古今中外、事件繁雜,對學生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受到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影響,學生的歷史基礎參差不齊,教師需要通過不斷提高教學勝任力,優化教學細節,做好備課、授課的相關工作,合理導入教學內容,鼓勵學生討論歷史知識和深度探討歷史事件和任務,輔導學生的課后作業,進而打造優質且高效的歷史課堂,既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又提高學生的歷史知識掌握水平。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細節;高效課堂
一、 引言
教學細節是教師學科勝任能力的重要體現。教師從細節著手,不僅能夠讓課堂環節更加緊湊,而且也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尤其是對于歷史課堂,細節的處理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立體地了解不同時期的歷史,并且將整個歷史串成一條完整的線路,將不同時代進行對比,進而對歷史文明、歷史事件、社會發展、經濟有著更加深刻的認知。同時優化教學細節能夠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知識,讓課堂更加高效有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 課前關注細節,預設課堂教學
備課是教師準備教學內容、規劃課堂結構的一種方式,教師在課前準備教學內容,除了查閱大量的資料,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有時候為了貼近生活,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課前的預設非常重要。例如:在準備《雅典的民主政治》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雅典民主的特征,可以在課前虛構一個雅典公民帕帕迪的角色,通過帕帕迪一天的政治生活對課文內容進行層層的設問,(1)帕帕迪是個雅典郊區的農民,雖然雅典公民大會每十天就開一次,嚴重影響帕帕迪干農活,但他還是很愿意去,為什么?(2)帕帕迪帶上妻子去參加公民大會,帕帕迪的妻子為什么不能進入會場?(3)投票選出民主妨礙者。帕帕迪不識字,他只好請旁邊的一位體面的貴族寫,寫了誰也不知道。這項議程屬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內容?由誰創立這項制度?你如何評價它?(4)公民大會結束后,帕帕迪有資格參與法庭審判員的抽簽,倒霉的帕帕迪在參加無數次抽簽后,這一次終于如愿地抽中了黃豆而不再是黑豆,他興奮得要跳起來,為什么?(5)帕帕迪成為法庭一名審判員,并加入了言論法庭,他審判的對象是蘇格拉底,帕帕迪根本聽不懂是什么意思,帕帕迪竟然決定舉手投他有罪!帕帕迪為什么可以審判蘇格拉底?(6)如果你是當事民主法庭上的一名審判員,你會允許蘇格拉底申辯嗎?有了這樣的細節預設,學生對雅典民主政治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認識。
三、 課中捕捉細節,呈現課堂精彩
(一) 抓住細節自然導入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恰當的課堂導入會使學生立即進入最佳課堂狀態,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教師的知識導入水平直接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關注程度,所以教師要做好準備工作,精彩地導入教學內容,進而在短時間內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認真聽講并思考教學內容,使其參與到課堂建設中來。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歷史事件和歷史故事感興趣,希望更多地了解歷史人物的生活,但是學生很反感記錄各種煩瑣的歷史事件,尤其是歷史上發生大事件的時間,比較容易混淆,因此教師要以趣味性的方式來導入教學內容,使學生深刻記住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內容。同時教師為了更好地區分各個歷史事件,還要縱觀古代、近代、國外的歷史資料,讓其歷史交叉縱橫,再現一個豐滿且全面的歷史。越是貼近生活,越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把歷史知識和現實生活相聯系,就能消除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厭倦情緒,使他們帶著一種親切和愉快的心情學習。在講“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這一內容時,我引用了學生所熟知的“三大件”為切入口,向學生介紹:“無論是20世紀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還是如今的21世紀,男女談婚論嫁,都常以‘三大件作為物質基礎。但不同的年代,‘三大件所指的東西各有不同。70年代的‘三大件指手表、自行車和縫紉機;80年代的‘三大件指電視機、電冰箱和洗衣機;90年代的‘三大件指空調機、微電腦和電話機;進入21世紀,‘三大件的涵義更為豐富,對高收入階層來說,是指汽車、別墅和高檔家具。‘三大件的變化表明我國居民的消費領域在不斷擴大,消費水平不斷提高。”這些事物都是學生所熟悉的,聽起來自然津津有味,興致盎然。然后因勢利導,導入正題。
(二) 組織討論細節,突出重點
歷史課上所講解的歷史知識內容較少,多是從歷史時期和歷史事件出發,對其進行高度概括,學生通過歷史教科書只能夠了解一部分歷史,并不能窺見歷史的全貌,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廣泛閱讀歷史資料,深度探究歷史知識。例如,在講到必修二“中國古代商業”這一課時,宋代的商業經濟是古代經濟非常重要的發展階段,而《清明上河圖》就是描繪北宋末年東京汴河兩岸商業繁華景象的一幅名畫,這幅畫學生不陌生,許多旅游點都有用各種方式呈現這幅畫,但是,學生平時可能都沒有認真細致的觀察和思考,只是看個熱鬧。因此,課堂上,我向學生展示這幅畫,讓學生觀察討論,我指導學生通過細節的觀察思考,通過大街上人來車往,兩邊商鋪鱗次櫛比,沿街攤點應有盡有,讓學生真切感受宋朝商業的繁榮。這還不夠,我還指導學生應透過現象看本質,讓學生把宋代的商業與之前隋唐商業情況進行比較——無論是時間規定,還是地點限制,已經完全突破了政府對商業的嚴格管制。甚至通過指導學生觀察畫中細節,比如各色動物有多少,為什么馬極少,大多是驢和牛?討論之下,使學生透過首都繁華畫面,可以隱隱地聽到邊疆戰馬的嘶鳴聲。這樣的課堂對學生是生動而豐富的,也是高效的。
(三) 指導探究細節,突破難點
學生參與課堂探究,不僅鞏固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而且能夠發表觀點和看法,掌握新知識也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如何引導學生的探究則是教師勝任力的重要體現,例如提到明朝,學生會想到明太祖、明成祖、東廠、錦衣衛、鄭和下西洋等,尤其是在提到鄭和下西洋時學生內心充滿了強烈的自豪感,一方面慨嘆鄭和的偉大壯舉,另一方面又想知道鄭和所帶的寶物、所到的國家、行走中的見聞。針對學生的關注點,教師在講解完明朝的建立、政治、經濟、民族、文化、對外關系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對明朝的歷史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師要帶領學生運用多媒體課件觀看《鄭和下西洋》的影視資料,給予學生更直觀的感受,然后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討論鄭和下西洋的歷史作用和歷史局限性。學生經過討論,發現鄭和下西洋雖然是一個偉大的壯舉,帶回了外來文化、物產,但其遠行是為了宣揚國威,展示物產富饒的明王朝,是讓更多的周邊小國臣服于明王朝,并沒有推動明王朝經濟的發展和變革。同時,鄭和每次下西洋都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賦稅負擔……探究之后,學生發現事物具有兩面向,尤其是歷史上的偉大實踐,其既有積極進取的一面,也有消極阻礙的一面,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也掌握看問題的方法,能夠辯證地看待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同時學生參與到教學內容中來,讓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歷史知識。
四、 課后反思細節,延續課堂實效
作業是鞏固教學內容的一種方式,通過做課后作業,教師能夠明確學生的不足點,并根據學生的不足來提出專業的指導。首先是習題錯誤較多的學生,主要是基礎知識較為薄弱,沒有明確記住歷史知識,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背誦歷史知識,并且每節課都抽查學生的背誦情況。其次是對于分析理解題目存在錯誤的現象,教師要認識到是學生歸納和總結知識不足,或者是對題目內容理解不到位。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幫助學生貫穿知識點,另一方面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題干和選項的內容,讓學生知道為什么對、為什么錯,錯在什么地方。在教師的輔導下,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再次是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教師還要拓展作業的內容,不僅讓學生從作業本身出發,而且還從歷史整體出發,讓學生從多個方面來了解歷史,并用多個立足點來支撐作業的內容。
五、 結束語
教師想要打造高效的課堂,讓學生從課堂上學習更多的歷史知識,熟記歷史發展脈絡,從橫向、縱向來了解歷史,就要注重教學細節。教師從備課、授課的工作著手,盡量細化教學內容,并幫助學生歸納整理歷史資料。同時要做好作業輔導工作,通過大量的習題來幫助學生鞏固歷史知識,而且還要對學生的歷史學習成果進行指導研究,指出其在探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細節處著手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
參考文獻:
[1]趙興軍.優化教學環節打造高效課堂[J].小學教學參考,2017(17):43-45.
[2]張穎瓊.優化教學過程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青年時代,2016(8):242-243.
[3]鄒光凡.優化教學過程 打造高效課堂[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20):83-84.
[4]許珊珊.優化實驗教學打造高效課堂[J].黑河教育,2016(8):14-15.
[5]熊聚金.優化小組教學,構建高效課堂[J].才智,2016(17):18-19.
作者簡介:
李順機,福建省建甌市,福建省建甌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