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已進入了信息化時代,而在教育的不斷改革下,信息技術已滲透到教育教學中,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又因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影響力過于廣大,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信息技術,促進語文教學的創新素養教育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以及語文素養。因此,本文從信息化背景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創新素養教育入手,進行探討思索。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語文教學;創新素養教育
現階段,傳統教育在信息化背景的影響下,不斷改變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逐漸實現素質教育發展,而創新素養已成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培養學生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語文作為小學基礎性學科,如何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其他因素把創新素養教育巧妙地滲透到其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精神,是語文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所要解決的問題。
一、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中,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三尺講臺,一支粉筆教授全體學生,其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固定化,禁錮了學生思想創新性,減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信息化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桎梏,它以直觀性、多樣性、豐富性、時代性等多種特征促進現代教育教學的發展,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雖然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還存在很多問題,創新素養教育還不夠成熟,例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過多依賴信息技術,從而減少關注學生的思想教育發展,其教學內容也缺少探索研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但不可否認,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給其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促進教學質量提升,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具有教育教學應用的必要性。
二、 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創新素養教育
(一) 通過信息技術的直觀性特征,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進行創新素養教育,不僅要通過信息技術的直觀性特征吸引學生學習興趣,還需教師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結合其身心發展特點進行教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學習階段,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但是也因受年齡的限制,小學生的腦子還不能夠理解一些較深的語文知識,因而會減少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的直觀性特征,以圖片、視頻的形式直觀的展示給小學生,不僅能夠吸引學生學習興趣,還讓學生更容易地理解語文知識。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二年級語文課文《黃山奇石》時,教師通過給學生展現黃山怪石的圖片與視頻,讓課堂教學生動,從而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帶動其學習積極性,喚起創新意識,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進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創新素養教育。
(二) 通過信息技術的多樣性特征,培養學生情感創新
在語文學科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創新是教師的主要關注點之一,傳統語文教育中,教師無法利用外在因素讓學生體會語文課文中的情感,只能讓學生死記硬背,明白其字詞意思,但這種方式會讓學生感到厭倦煩悶,無法與課文情感共鳴,而通過信息技術的多樣性特征,使問題得到了很好解決。教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播放視頻、圖片、課件,也可運用玩游戲的方式,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結合,充分讓學生感受語文教學中文章的情感,促進小學生的情感迸發,提高其情感理解能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二年級古詩詞《山行》時,以小學生當時的理解能力無法領會到詩詞的內涵,從而無法理解詩詞中的情感,而教師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把杜牧創作此詩的歷史背景以及情感經歷以動畫視頻和音頻形式展現,使其學生深刻感受到杜牧的內心情感,進而培養小學生的情感創新能力,提高其情感創新素養。
(三) 通過信息技術的豐富性特征,提高學生創新素養
信息技術已完全融入于教育教學中,在其豐富性特征下,不斷滲透于語文學科,實現創新素養教育。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講課具有機械性特征,而學生在課堂上也沒有發揮其主人翁地位,課堂氛圍沉悶無趣,死氣沉沉,不僅影響了教學質量,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要通過信息技術的豐富性特征,提高學生創新素養,讓學生在具有語文學習興趣的基礎下,提高學習能力,促進創新精神,提高創新意識,以改變傳統教育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現代教育方式中不斷進步。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人教版課文《一株紫丁香》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的音頻資源讓學生進行聽誦,如果教師還是采取以往的傳統教育方法,學生根本無法體會課文中的情感基調,無法吸引其注意力,而當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讓學生聽完朗誦后跟著朗讀,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創新朗讀,自己寫作,提高學生的創新素養,以實現創新素養教育。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術運用于語文教學中滲透創新素養教育。因此,教師要結合當今時代的創新特征,把二者聯系,做到主次分明,只有將信息技術巧妙融合到語文教學中,才能更進一步的促進創新素養教育發展,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解放學生的個性思想,積極進行探索創新,勇于質疑,激發其創新思維,進一步的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從而培養學生語文創新素養素質的養成。
參考文獻:
[1]張美娜.淺談如何應用教育技術手段優化語文學科教學[J].求知導刊,2015(21):68.
[2]崔洪偉.信息技術環境下語文教育教學的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3).
作者簡介:
王華,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寧夏石嘴山市第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