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雙
班級是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班集體是教育學生的主陣地。作為在學校跟孩子朝夕相處的班主任老師,就像一個大家庭的家長,平時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一舉一動,學生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關心學生,愛護學生,通過思想上的密切交流,讓孩子真正感受到師愛,這是班主任老師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基礎。
一、愛,教育的起航點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離開了愛,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誰從內心真正愛孩子,孩子就會從心里接納他,親其師而信其道。
教師愛學生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從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愛是發自內心的,是為了他自己的健康成長。老師對學生的愛,不能走極端,要講原則,嚴而有愛,嚴愛結合。對待班里的每一位孩子,要一視同仁。不管成績好壞,只要是違反紀律,同等處理。哪怕是學習成績暫時落后一點的同學,有閃光點時也要大力表揚。班主任要體貼每個孩子,對每個孩子都付諸真心,讓每個孩子都能深刻體會到老師的“恨鐵不成鋼”,真心盼望孩子們不斷進步,健康成長。
前期帶過一個班級,班里有一個特別調皮的孩子,成天大大咧咧,像個馬大哈,做事情也毛手毛腳,老師說什么都滿不在乎,就這么個孩子,很多任課老師都束手無策,毫無辦法,做為班主任的我盡管多次找他談話,但收效甚微。有一天,這個孩子在班里踩倒了水杯,熱水燙傷了腳面,當場起了些小水泡。當時我二話沒說,背起他來就往醫務室跑,幫忙脫鞋子脫襪子,醫生處理完后及時跟他家長電話溝通。經過這次事件后,孩子對老師們的態度有了大轉變,對每位老師都有禮貌了,知道主動學習了,不再那么貪玩了。事后我自己反思,孩子被燙傷這個事情就是教育的契機,由于老師真心的愛,從內心打動了學生,從而改變了學生。
二、愛,以情動人的橋梁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則把教師熱愛學生作為“教育的奧秘”,他的座右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經驗豐富的班主任老師都會有這樣的體會,只有以真心對學生,從內心打動學生,讓學生意識到班主任老師是真心為他操心時,無論你是耐心的說教,還是嚴肅的批評,甚至是嚴重的斥責,學生都會從心里接受,能理解老師。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反之,如果班主任老師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和肯定,只是單純的要求或是嚴厲的約束,那么即使教育目標明確,教育方法科學,因為沒有動人的情感教育,也無法達到期望的結果。
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班主任對學生的愛是一種高尚的教育情操,由班主任老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在內容上表現為班主任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真心實意地關心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等。在每個班級里,總有一小部分后進生,因為學習基礎薄弱,底子差,對學業不上心,所以成為班級里較為費勁的管理群體。如何轉化他們?用愛心,用真情打動他們,感化他們,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老師的好,使他們思想上受到觸動,他們就會付諸行動,改變自己。
三、贊美,教育的轉折點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學生無論學習成績如何,都有他自己的閃光點。孩子們的閃光點就是老師因材施教的轉折點。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老師要有一顆善于觀察的眼睛,要善于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們的美,找到孩子們的優點,發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一旦發現他們有了進步,哪怕是一丁點的進步,也要千方百計加以放大,隆重表揚,在班級里大力宣傳,特別要增強后進生孩子的信心,以此作為轉化他們的“支點”。我所教的學生年齡雖不大,內心卻也是敏感、豐富的,他們也需要老師的贊美,需要老師發自肺腑的賞識,希望自己在老師們的贊美和賞識中長大。
班上有位學生,平時默默無聞,與同學也不怎么交往,上課低頭走神做小動作常態化,學習成績自然一塌糊涂。怎么改變這種局面,如何轉化他,就成為我這個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議題。一次偶然的機會,班級衛生大掃除,在同組其他同學都放棄不再清理地面上的口香糖時,這位同學依然拿著自己的刻度尺在堅持,直至將地面上的污漬清理干凈,這一幕深深的打動了我。在接下來的班會上,我毫不吝嗇地把這個孩子大力表揚了一頓,肯定了他對班級衛生做出的貢獻,更肯定了他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的精神,是全班同學學習的榜樣。從此以后,我發現每節課孩子低著的頭自信的抬了起來,原來面無表情的臉龐上經常掛滿了微笑,整個人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充滿了青春活力。由此我深深地體會到:改變學生、提高學生,贊美和賞識必不可少,抓住教育契機,適時肯定,幫學生樹立信心,調動學生內心的積極因素,用贊美和鼓勵揚起他們人生的風帆。
教育是一片沃土,要獲得豐收,離不開溫暖的陽光、濕潤的雨露。老師的愛可以化為陽光和雨露,滋潤學生的心田,使學生茁壯成長。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愛。班主任要有愛心,因為教育是改變人靈魂的事業,班主任要有溫度,要讓學生感覺到老師的情意,因為學生是有思想的鮮活個體,班主任要有一雙贊美和賞識的慧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抓住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改變學生一生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