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瑛
摘要:如何培養富有創造性并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是編導系在教學中極為注重的,在現代教育提倡教育改革,注重個性教育、因材施教的形式下,從對教學的所知所感來總結自己的不足,提出學習編導者應有的思想準備和精神目標。
關鍵詞:熱愛 執著 合作 個性化教育 因材施教 使命感
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自創建以來,從最早的外國專家前蘇聯的查布林、古雪夫,美國的本·斯蒂文森等的教學幫助所得的經驗,到前輩諸多教授、老師的不斷積累、豐富,形成了一系列寶貴的教學方法及教材,并涌現出許多優秀的作品和精英人才,在教學中的不斷研討,也使得編導教學體系在不斷完善,我作為編導系的一名教師,深感光榮,同時也感到緊迫,因為不能只在大樹下乘涼,而是應盡一份責任和義務,我將這些年在教學中的所知所想總結出來,如果能有一點可取之處,是很欣慰的事。
一、因為熱愛所以執著
庫爾特·薩克斯在《世界舞蹈史·序言》中表述:“舞蹈打破了肉體和精神的界限,打破了耽溺于情欲和約束舉止的界限,打破了社會生活和宣泄個人特性的界限,打破了游戲、宗教、戰爭與戲劇的界限,打破了一切由更為高級的文明形成的各種界限。屬于狂喜狀態的人體為情感所征服而遺忘一切,變成了只是靈魂上的超人力量的一種承受器;靈魂使加速運動的肉體擺脫掉自身的負重而產生快感與歡樂。”。[1]
舞蹈作為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由于它是視覺直觀藝術,不分國界,也不存在任何欣賞的障礙,因此便于國際間的文化交流,為了創造和表現讓人們喜聞樂見的作品,好的編導和演員尤為重要。[2]如何培養優秀的編導人才,毋庸質疑擺在編導系的首位。
盡管現代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這種觀念源于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杜威。他反對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采用填鴨式、灌輸式的方法,主張解放兒童的思維,提倡在“做中學”。這種思想進一步運用于中學和大學。[3]
但作為學生一旦踏進舞蹈學院的校門,你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無論你從前是何種尖子、身披各種獎項的光環,來到這要從頭開始,與其他學生一樣等著各門課程各種規章象修剪樹枝一樣,那樣才能“枝繁葉茂”;要有勇氣面對老師的無數個由淺入深的編導技術練習的“磨難”,因為在你剛入校門還在為自己奮戰高考幸運錄取,對一切都倍感新鮮滿懷憧憬時,立馬要不斷接受修改意見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動作要出新!”、“時間、空間、力度!”、“形象要生動!”、“內容結構要創新!”……;這種行與不行的掙扎要伴隨你四年,還來不及為自己的創作有一點閃光而沾沾自喜,又要進入最頻繁的三點一線,教室、寢室、食堂;不要幻想每次編作業都可以一個人在教室里天馬行空,露天操場、走道,甚至地下通道都要適應;“創作要自我做人要謙虛”,老師除了在學業上嚴苛,還有品德要求的教訓,因為你要與同學合作還要在一個宿舍共同生活……
著名編導曾在編導系任教的陳維亞在上課時曾說,要有創作上百個作品,只成功幾個的思想準備。初學編導品嘗失敗是痛苦又正常的事,在失敗中不斷努力,強化技術強化心態,保持對舞蹈的熱情和興趣,要將執著賦予行動,方能成器。胡爾巖教授在她的著作《舞蹈創作心理學》中對“興趣”一詞有如此定義:“‘興趣,是藝術創作的重要動力”。“‘興趣,不是創作者隨心所欲,偶而出現的暫時心態,而是在長期藝術實踐中所發展起來的一種積極態度和相對穩定的審美心理”。[4]星云大師在《包容的智慧》一書中說:“能夠胸懷大志,熱情奮發,并且按部就班地向目標前進,必定會有非凡的成就”。[5]
當然學編導也不能太緊張,心態放松反而容易有靈感。
在學者朱光潛《文藝心理學》中如此說:“理智的和情感的兩種成分都是意識所能察覺的,但是創造的想象還有意識所不能察覺的成分,這就是通常所謂“靈感”(inspiration)。” [6]
羅丹的《流浪的猶太人》就是在放松的狀態下不經意偶得之。一天他一直在工作,正寫完一章書,猛然間發現紙上畫了一個猶太人,他也不知道它是怎樣畫成的。
靈感有兩個重要特征。第一,它是突如其來的。第二,它是不由自主的。” [6]
然而“靈感既起于潛意識的醞釀 ,所以雖似突如其來,卻不是毫無預備。所謂靈感,就是埋伏著的火藥遇到導火線而突然爆發”。[6]
從事創作,還要為靈感的誕生造就自己的藝術心靈,古時學者常視靈感為神的啟示。
而在學者宗白華的《意境》中有云:
“藝術心靈的誕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即美學上所謂‘靜照。靜照的起點在于空諸一切,心無掛礙,和世務暫時絕緣。這時一點覺心,靜觀萬象,萬象如在鏡中,光明瑩潔,而各得其所,呈現著它們各自的充實的、內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這自得的、自由的各個生命在靜默里吐露光輝。”[7]
二、培養合作精神
編導創作的過程自然少不了合作,從學習雙人舞編舞開始,就不再是自己的獨創過程,教師會根據單元練習的進展不斷變換男女學生的組合,使其在不同的合作對象中產生不同的靈感,也訓練合作的能力,以適應將來面對大型活動編創的團隊行動。
“藝術創作活動作為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是人類特有的一種高級的、復雜的精神活動與實踐活動。它是指藝術家在創作欲望的推動下,運用一定的藝術語言和藝術手法技巧,通過藝術的加工和創造,將自己的生活體驗與思想情感轉化為具體、生動、可感的藝術形象,將自己的審美意識物態化為藝術作品”。[8]在創作中這種遵循自我表達,強調創作個性的規律有時候會讓自己在合作中只顧以自我為中心,而忽略了他人的觀點,總覺得自己的想法最合適,殊不知和諧的合作還能撞擊出靈感的火花,變通還能有更好的辦法。即便別人不正確,也應當有容人的心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人權與文化多樣性》文件中指出,“容忍”是21世紀國際關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價值觀念之一”。[5]
“不必要求每個人都和自己一樣,要學會在沖突中學習,沖突也會變為動力”[5]。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除了在編導系進行教學工作以外,在其它系和學院培訓部也有過教學經歷,關于合作,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教培訓部的群舞課,那是最不好教的課程,因為進修的學生相對難管理,當時有一組學生排練不順利,每天總有人有事不來,積極的同學有怨言,我也著急,因為進修班也要做教學匯報。又一天他們告訴我說,特地早上六點開始排練,人到齊了,但爭吵不停,沒有完成編排,我居然忍著笑很認真地對他們說:“那好,你們再排練我來”,第二天早上六點開始我守著幫助他們一起來完成。而另外有一組由一些女同學自愿組成,她們約定要堅持到最后,實在有誰偶爾缺席,會互相補位,排好一段就讓我提修改意見,形成了很好的教與學的良性循環,她們在合作中表現出的成熟真讓我感動。可見和諧地合作能讓人朝著一個方向共同努力,而不好好合作的效果卻是費時費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呼吁:“防止和減輕全球化環境下的文化趨同,以促進和保護文化多樣性”。[5]
基于對這種觀念的認同,我們還應當有兼收并蓄,開放包容的心態,俗語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對學習者來說,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何樂而不為呢?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認為:“和”的要點,就是對人的尊重。尊重他人的信仰、利益和隱私;尊重與自己不同的觀念與文化;尊重世界通行的游戲規則;尊重自己的對手;尊重自己的員工;尊重不同的聲音;尊重反對自己的人和敢于提出不同意見的人。這種見識,對于學習者來說,未嘗不可借鑒。
三、注重個性化教育和因材施教
現代教育要求我們注重教育個性化——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創造性人才。個性教育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學生的個體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個性教育已成為當今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
在這種形勢下,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更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反省在職業生涯中在這方面是否還存在不足。
教育的個別化強調學生個體的研究,重視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有認知水平、認知方式和認知結構的差異,也有性格類型的差異,要針對每一個學生采取相應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我在古典舞系、民間舞系也有過編導教學的經歷,而這些學生也曾“讓我歡喜讓我憂”,由于這些學生專業主課不是編導,因此一部分不喜好編創的學生也許感到編舞是個負擔,但同時也有學生對此有興趣,因為他們有深厚的專業功底,對舞蹈的素材駕輕就熟,又具有非常好的身體表現力,自編自演很有光彩,其中不泛也有學生的編創稍加修飾就會是完整的作品。對這些學生我會鼓勵他們的積極性,同時根據所有學生的不同程度,不強制規定編舞完成的結果一樣,他們處在一種沒有壓力的狀態下學習,效果反而好。考試匯報時他們彼此為同學的精彩表現叫好,教室里溢滿了青春的朝氣。民間舞系有個男學生編的東西很有趣,表現也很生動,到了考試時他不肯上了,我好好說不管用,急了就脫口而出:你不上給你低分呵!那人家也“臨危不懼”,結果我也狠心真給了低分,就是真的找不出其它好辦法。
平心教授所著的《舞蹈心理學》中說:“教師的教導愈生動、明晰、深刻,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勁頭也就越大。學生運用自己的智慧克服的困難越多,興趣也就越高,學習的效果也就越好”。[9]
因此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和能力,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一方面要注意分析學習者的特征,分析清楚學習者的歸因類型,使他們能不斷努力提高自己;對不同焦慮水平的學習者應采用不同壓力水平的教學,使他們提高自信心,排除學習的顧慮。[3]我想我是在這些方面不夠細致,有待提高的。
我非常贊賞劉長樂總裁對鳳凰衛視的管理,他強調:“在上市公司、電視屏道的運作規則上,我們老老實實按規矩辦,在規矩之內,你有多少個性,請盡情張揚”。[5]對于編導教學,創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也十分重要,我們不妨試試劉總裁的這個方法。
后來在對舞蹈學系的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特點想了不少辦法。他們好學,思維活躍,圣經故事、薩特的《禁閉》,都能成為他們創作的題材。由于他們基本上都是高中生考進舞院的,因此身體表現力相對弱些,在前期的教學中,如何在有限的課時里,使他們放松心態,迅速進入編舞及自我表達的狀態?有時我感覺自己幾乎“連哄帶騙”在引導他們。在編舞技術的單元練習中,我曾加了輔助練習,專門給一點時間練習動作的延伸感;雙人舞的表演不敢對視,就兩人一組有表演感情地練對視;有個男生動作編的不錯,但缺力度不夠松弛,就讓他回憶現代舞基訓的動作感覺,讓好的女同學給他示范,以此刺激作為動力﹍﹍。通過這些有意識的訓練,在后階段的小品創作完成中,使他們的創造性發揮顯著提高,有的作品在學院的比賽中獲得編創及表演獎。
通過這些教學我認識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挖掘學生的個體潛能,確實需要尊重個體差異的存在,注重因材施教,是我在教學中需要改進的,這樣教與學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動,取得較好的成績。
四、培養使命感
曾任北京舞蹈學院院長的呂藝生教授,在“舞蹈編導在舞蹈史中的地位”這個章節里說:“要弄明白我們所要做的這一工作,肩負著多么沉重的歷史重任。也可以這樣說,一個國家或是一個舞蹈團體,舞蹈事業先進與否,能否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一個非常關鍵的事就是編導力量如何,那些推到歷史前沿的編導是天才還是庸才,關系十分重大”。[10]
作為教師,努力培養富有創造性的敢擔歷史重任的編導是我們的使命。
“能把自己的理想變成現實的人,一定不缺少責任感和使命感。有了責任感,就會懂得 ‘利他;有了使命感,就會勇于擔當”星云大師語。[5]
當陳維亞和張繼剛(副總導演,都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編導系)率領的團隊,將第29屆奧運會開幕式在鳥巢那么完美地展現給世人,我們不難理解星云大師的這番言語。可他們都編創過許多的優秀獲獎作品、舞劇,導演了很多的大型晚會,豐富的創作經驗以及強大的組織能力,使他們具備了承擔這樣國際性的大型活動的條件,并且成功地完成了黨和國家賦予的歷史使命。
戴爾·卡耐基說過:“意志力的強弱取決于采取行動的概率和堅定的程度,就像思考越多頭腦越靈光一樣,越有信心的人也越忠誠”。[11]
創造性和意志力是獲得成功的必備條件之一,是足夠擔當使命的底氣,可這種功底,是日積月累鑄就而成的。我用《改變自己——美國人最推崇的15條人生定律》這本書中的一句話作為結語:
“如果你有天賦,又富有沖勁的話,自我創造原則將為你的天賦提供一個最佳的機會。開放、敏銳的思維加上勇氣和熱忱,將組合成最適合創造的環境”。[12]
【參考文獻】
[1] 劉建、孫龍奎.宗教與舞蹈[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8年
[2] 孫天路主編.中國舞蹈編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 吳疆主編.現代教育技術教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年
[4] 胡爾巖.舞蹈創作心理學[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4年
[5] 星云大師、劉長樂.包容的智慧[M].武漢:湖北長江出版集團、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6]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7] 宗白華.意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8] 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9] 平心.舞蹈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0] 呂藝生.舞蹈編導理論(教學資料),1994年
[11] 戴爾·卡耐基著﹝美﹞.成功的性格[M].黃鳴,編譯. 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年
[12] 方道編著.改變自己——美國人最推崇的15條人生定律[M]. 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