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嘉
摘要: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并已躍升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但與此同時,我國目前還屬于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高投入、高投資的發展方式已經無以為繼。面對這些環境的變化,如何才能保證我國經濟持續發展?通過對西方經濟發達國家成功經驗的借鑒不難看出,唯有科技創新、完善服務模式才能真正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為鼓勵創新,我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了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使得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力量。本文將就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積極探尋企業成本管理的新模式,為促進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新技術企業;成本管理;存在問題;創新模式與策略
一、引言
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起步較晚,經營規模并不大,面對不斷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為了能夠使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優化企業自身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微利時代,加強對成本的管控,已經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必要選擇。不同于傳統企業的經營環境,高新技術企業無論是在生產過程,還是在產品結構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期、新環境對高新技術企業成本計量和管理的要求,如不能及時得以創新必將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制約。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涌現出眾多高新技術企業,例如:騰訊、聯想、華為、阿里等正在不斷發展壯大,并且已經成為世界級的企業。但仍有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正處于初創期、起步階段,這些企業大部分持有科技專利,具備了一定的盈利能力,但往往缺乏管理,缺乏可持續的發展能力,特別是在成本管理問題上,很多高新技術企業還摸不著頭腦、找不到門路。因此,高新技術企業必須以成本管理為切入點,找到優化和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穩步、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高新技術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先進的成本管理理念
近年來,隨著生產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很多產品的生產不再是單純的依靠人工操作來完成,更多是依靠科學技術來帶動機械工業化的發展。與此同時,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加快了信息更新的速度,由此而引發了產品結構的變化,并逐漸減少了產品中直接材料和人工的成本比重,而間接費用的比重不斷增加。例如:在高新技術企業中研發費用不斷飆升。可見,在高新技術企業中成本管理已經成為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核心內容,但是由于高新技術企業自身管理水平不高,企業內部條件有限,很多企業仍采用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嚴重阻礙了高新技術企業的全面發展。
(二)陳舊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要求
在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中,主要是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對產生成本差異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再通過一定的管理制度、提高設備的效率等來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高新技術企業在研發費用上投入巨大,并且沒有規律性,傳統的成本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要求,特別是在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方面的種種不足,嚴重影響了高新技術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很多企業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理念的影響,將生產成本的管理視為成本管理的重心,而忽略了對其他環節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隨著企業內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其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逐漸增加,這就要求企業不能只局限于從生產成本方面進行考核,否則很可能會導致企業投資和決策的失誤。企業成本管理不單純的是針對物質成本的管理,更需要加強對人力、資本、產權、環境、服務等非物質產品成本的管理。這就需要企業將成本管理視為一項系統性工程來抓,并且轉變觀念,從成本管理對象、管理內容、管理方法等方面著手進行詳細的研究與分析。同時還必須加強對成本的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并充分發揮成本管理的預防性作用。例如:有的高新企業為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認為節流是有效的方法。殊不知,現代成本管理理念告訴我們:成本費用控制是在一定條件下才能完成的,如果一味的追求降低成本,很可能使產品質量出現問題,由此而產生質量不合格風險。
(三)成本控制可能會為高新技術企業帶來一些負面行為和影響
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和控制過程中為了實現或者不超過預想的成本限額,會通過一定的會計方法進行計算,并對其結果進行對比和分析,然后將實際發生成本與限額進行比較,對于產生的不利差異及時予以糾正,并在衡量企業的經營成果的同時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有的高新技術企業成本核算中一般采用編制差異報告的方式,將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進行對比和分析,在不斷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這種成本控制方式很可能為高新技術企業帶來諸多負面行為。例如:有的高新技術企業為了追求效率差異增加了產量,使得企業的庫存量增加;還有的企業在片面地追求價格差異的同時批量購買原材料,而這些原材料的質量較差,造成原材料大量堆積,產品質量令人堪憂。
上述內容可見,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成本管理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和不足。當企業面臨生產原料價格上漲時,如果不能及時對成本進行控制很可能會導致企業由于供應鏈管理的不全面、資源浪費等問題使企業的資產價值補償能力下降。由于企業的管理者缺乏成本管理意識,不了解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再加之成本管理方法不恰當,導致成本管理的職能作用不能及時發揮,對企業的生產帶來了負面影響。
三、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成本管理模式的創新策略
(一)轉變觀念,樹立戰略成本管理理念
戰略成本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中一個較為先進的成本管理理念,它實現了成本管理和戰略管理的有機融合。這就要求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必須樹立全新的戰略成本管理理念,站在企業未來戰略發展的高度,并以此為導向,充分考慮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全面收集各種成本信息,以此為基礎,制定一套真正適合高新技術企業成本管理要求的模式。
(二)實現企業的供需平衡,全面優化企業供應鏈
高新技術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要進一步平衡供應端和需求端之間的矛盾,全面優化企業供應鏈。比如:高新技術企業應深入調查研究和分析行業的原材料供應,提高配件廠商的綜合實力,并與為企業提供核心原材料的配件廠商構建長期的、穩定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避免由于二次采購而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再例如:高新技術企業應該追求生命周期較長的原材料、配件替代短生命周期的原材料,并對目前行業中的原材料、配件的更新換代速度等特點進行匹配,以此來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輸出。
(三)始終保持創新活力,有效降低企業研發成本
高新技術企業在進行研發的過程中必須與同行業企業進行橫向比較,不斷對產品進行創新才能有新的亮點和賣點。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部門,在獲得豐碩科研成果的同時,其研發成本過高的問題直接阻礙著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因此,高新技術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須始終保持鮮活的創新能力,并不斷有效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例如:企業產品的不斷創新性是保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條件,這也是毋庸置疑的,高新技術企業必須以創新的形式來保持競爭優勢,企業可以派遣市場調查員對不同的市場環境進行調研,了解和分析處于不同受眾人群、不同市場的真正需求,并將調研的數據及時反饋企業研發部門,以便企業能夠對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配置和創新。
綜上所述,高新技術企業進行成本管理和控制并不是單獨為了降低成本,而是為了尋求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高新技術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找出真正適合自己長期發展的成本管理模式,使高新技術企業能夠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贏得優勢、謀得發展。
參考文獻:
[1]鄒玲.戰略成本管理在高新技術企業中的應用探討[J].當代論壇,2015 (3):8-10.
[2]張玉竹.淺談成本控制與財務管理目標[J].品牌,2015 (8):20.
[3]余興榮.目標成本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