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 劉勝全 谷紅濤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患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藥物治療當中,患者同時接受甲鈷胺與α-硫辛酸治療的具體效果。方法 選擇該院在2017年4月—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92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為主要對象,將其隨機均分成為參照組與分析組,參照組患者接受基礎治療與甲鈷胺治療,分析組患者則在上述治療方案基礎上同時接受α-硫辛酸治療,對比兩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療后的氧化應激指標與炎癥反應指標,并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 結果 分析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的氧化應激指標與炎癥反應指標要好于參照組,患者治療之后的生活質量也要優于參照組,相關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治療而言,讓其同時接受甲鈷胺與α-硫辛酸治療的整體效果較好,該方案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甲鈷胺;α-硫辛酸;炎癥反應;氧化應激
[中圖分類號] R59?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1(a)-0187-03
糖尿病是目前臨床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代謝疾病,患者在患病之后很容易出現其它類型并發癥反應[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一種糖尿病患者常見慢性并發癥,主要是指患者尺神經、橈神經等周圍神經出現的病態改變,造成患者周圍神經功能異常,進而引發患者四肢麻木、暈倒、休克等反應[2]。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會給患者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帶來不利影響,臨床多會為患者選擇藥物治療,但單一用藥效果有時欠佳[3]。目前,臨床認為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發病與氧化應激損傷等相關,抗氧化病因學治療成為一種新的治療方式[4]。該院針對這類患者選擇將α-硫辛酸與甲鈷胺進行聯合應用,現根據研究情況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接受臨床診治的糖尿病患者當中選擇92例出現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加以研究,該次實驗通過倫理委員會的審批,且預先征得患者及其家屬同意。患者的納入標準為: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標準、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糖尿病診斷內容、糖化血紅蛋白檢驗水平超過7%、自愿入組、一般資料完整患者。該院針對該次研究,將如下患者排除:精神功能障礙患者、其它類型糖尿病患者、全身感染患者、本研究用藥敏感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臨床資料不全患者、合并惡性腫瘤患者、合并動靜脈血管病變患者、其它原因造成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將其隨機均分成為參照組與分析組,每組46例對象。參照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齡47~67歲,糖尿病病程為5~16年;分析組患者中男性為25例,女性為21例,患者年齡46~68歲,糖尿病病程為4~16年,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比較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都需要接受基礎治療,醫生給予患者胰島素強化治療,為其注射適量胰島素,并給予患者口服降糖藥、飲食調整、運動療法等,幫助患者將空腹血糖維持在4.5~7 mmol/L之間,餐后2 h血糖維持在6~10 mmol/L之間。在此基礎上,參照組患者需要接受甲鈷胺注射液治療,護士遵醫囑將100 mL生理鹽水與0.5 mg甲鈷胺注射液混合,給予患者1次/d靜脈滴注,患者治療時間為4周。
分析組患者在上述治療方案基礎上接受α-硫辛酸治療,護士遵醫囑將250 mL生理鹽水與600 mg α-硫辛酸混合,每日給予患者1次靜脈滴注,患者同樣需要接受4周治療[5]。
1.3? 臨床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治療后的氧化應激水平與炎癥反應進行分析,患者氧化應激情況需要參考MDA以及SOD兩項指標,MDA指標利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檢測,SOD指標則利用黃嘌呤氧化酶法進行檢測。患者的炎癥反應指標需要參考超敏C反應蛋白,利用免疫比濁法檢測。
此外,針對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選擇SF-36量表進行統計,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中的各項數據需接受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患者的計量資料表示為(x±s),并接受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臨床指標
分析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相關指標明顯優于參照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生活質量
分析組患者治療后的SF-36評分明顯提高且高于參照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目前糖尿病患者最易出現的一種并發癥,周圍神經病變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發生率較高,且出現時間較早,并且帶有隱匿性特點。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發病機制相對較為復雜,患者如果無法接受及時治療,身心健康會受到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也會不斷下降[6]。因此,對此類患者進行科學治療較為關鍵。
目前,臨床針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發病機制較傾向于氧化應激損傷,糖尿病患者的身體多存在氧化應激異常情況,這會激活患者體內的相關細胞凋亡通路,也會干擾葡萄糖的正常代謝,造成較多蛋白質堆積在細胞當中,并且降低突觸間遞質與生長因子水平等。甲鈷胺是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常用藥物,其有效成分可以激活患者出現損傷的神經軸突再生進程,并且不斷提高患者體內乙酰膽堿與髓鞘脂質的合成水平,進而發揮神經營養作用。但是,單一應用甲鈷胺很難達到根治效果,且部分患者耐受性也較差。該院針對此類患者治療,選擇在應用甲鈷胺的同時,給予患者α-硫辛酸治療。α-硫辛酸是目前抗氧化功效最強的藥物之一,患者接受該藥物治療后體內會形成DHLA,這一過程可以刺激患者體內多種抗氧劑的代謝循環,進而形成大量抗氧化物質,維持患者身體較高的抗氧化水平。α-硫辛酸可以改善患者身體局部血液循環情況,并且不斷增加患者體內神經肽類物質的分泌,進而增強神經傳導的速度與神經纖維的再生速度。此外,患者接受α-硫辛酸治療后,體內氧化應激損傷水平會不斷下降,患者內皮細胞因子的表達會得到改善,且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紊亂情況會得到顯著改善,進而增強其屏障保護功能。患者在同時接受α-硫辛酸與甲鈷胺治療后,兩種藥物可以發揮協同功效,進而確保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
在該次研究當中,兩組患者入院后分別接受不同類型的方案治療。在對比相關數據之后可看出,分析組患者的炎癥反應指標與氧化應激指標都要優于參照組,且分析組患者治療后的生活質量評分遠高于參照組對象,相關數據對比后存在明顯意義。從這一研究數據可看出,甲鈷胺與α-硫辛酸對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治療有明顯優勢。
綜上所述,針對患有糖尿病且出現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藥物治療而言,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患者甲鈷胺與α-硫辛酸治療的效果較好,患者氧化應激與炎癥反應指標會得到顯著改善,其生活質量也會得以提高,該治療方案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董海燕,尤巧英,斯徐偉,等.參芪降糖顆粒、銀杏葉膠囊聯合甲鈷胺及α-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6,34(6):1424-1426.
[2]? 朱蕾.α-硫辛酸聯合甲鈷胺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分析及對氧化應激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79):50-51.
[3]? 司芹芹,牛曉紅,李俊巖,等.α-硫辛酸聯合甲鈷胺治療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震動感覺閾值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9):2175-2177.
[4]? 黃耀寧,韋洪江.α-硫辛酸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對氧化應激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3,53(8):13-15.
[5]? 牟健,陳艷,周芳,等.α-硫辛酸與甲鈷胺聯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及對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5):1141-1143.
[6]? 屈勇,張燕平.木丹顆粒聯合甲鈷胺及α-硫辛酸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0):22-23.
(收稿日期:210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