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竇金鑫 史志永 崔朝省
【摘 要】本文主要采用調查問卷法對網絡環境下精讀教材對大學英語學習的有效性進行研究,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得出了以下幾個結論。(1)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讀寫教程》為例的精讀教材對于大學英語學習的有效性降低。(2)大學英語精讀教材的編排也應該更符合大學英語實際教學的特點。3、大學英語精讀教材的編排應注意實用性,也可與網絡資源做進一步結合。
【關鍵詞】教材有效性;精讀教材;大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2-0113-002
1 研究背景和現狀
近年來,隨著網絡以及科學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大學英語學習資源的迅速發展,學生對于大學英語的學習以及獲取資料的來源,更加依靠網絡環境下逐步發展的平臺或者網站等,但不僅限于這些。
在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突飛猛進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大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對經典大學英語教材進行全面詳細有效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這將有助于高校英語教師更加深入全面的把握教材內容,提高利用課本資源教學意識,幫助學生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增強意識,進一步從師生兩個方面共同加深對該套大學英語教材的理解,進而更加有效的促進大學英語教學。長期以來,關于大學英語教材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我國大學英語教材有效性評估研究在近30年來幾乎沒有專著,對于大學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性的關注卻甚少,只有少數研究者在其著作中用少量的篇幅介紹國外研究者的評判標準基礎上,做出一定的總結、歸納和補充。
2 研究意義
在大數據的網絡背景下,準確把握精讀教材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性以及如何改善其有效性對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學英語教材對英語學習的有效性研究是大學英語教材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有效性是衡量英語教材的適用性程度的重要指標。教材的有效性程度越高,說明教材對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以及對學生學習英語的作用就越強。進行大學英語教材的有效性研究,在理論層面上,研究結果將豐富英語教材對英語學習的有效性研究的相關文獻;在實踐層面上,研究將為大學英語教師和學生提供選擇和使用大學英語教材的建議和依據,也將為開發新一代大學英語教材的編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3 研究內容
本文通過問卷分析法了解學生對所使用的《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讀寫教程》的使用情況、滿意度、學習教材所占用的時間、對教材版塊設計的偏好等。分析得出在網絡環境下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讀寫教程在大學英語學習的有效性方面的優點和不足之處。
4 數據收集與結果分析
4.1 數據收集及驗證
調查問卷圍繞重視程度、內容、喜好程度、使用效果、有效性五個部分進行設計,共25題,采用社會科學實證研究領域內最常使用的李克特量表法,具體使用了5級量表。共回收調查問卷362份,從回答的效果及時間的長短方面衡量,最終有效問卷31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6.7%。
在進行問卷調查前,首先對初步編制的30個題進行問卷項目分析,求出臨界比率CR值,將未達到顯著水準的8個題刪除。其次將剩余的22個題作因素分析,以檢驗量表的結構效度。采用SPSS22.0對22個題進行球形Baterllet檢驗,結果顯著P<0.01,KMO=0.918,可知本研究中的樣本足夠性適當。
在探索性因素分析中,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最終形成3個維度結構,共22個題。3個維度包括的題分別為: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大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的態度,網絡環境下教材對英語學習的有效性。
對設計出的調查問卷進行信度和效度檢驗。采用克朗巴哈(Cronbacha)信度系數法來進行信度分析,檢驗各維度層面及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由信度檢驗報表得知3個維度的系數均大于0.7所以本問卷信度較高。
4.2 統計結果分析與討論
4.2.1 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對英語的喜愛和重視程度不高,喜歡人數只占36.6%,而一般、不喜歡和非常不喜歡的人數占到63.4%,其中對于教材的重視以及喜愛程度更低,喜歡的人數僅有23.5%。
調查發現,喜歡英語教材的同學每天使用教材進行英語學習的平均時間為1.55個小時,不喜歡英語的同學花費的平均時間為0.7個小時。獨立樣本t檢驗表示兩組每天課外花在學習英語的時間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對英語教材的喜歡程度會影響到學生使用教材進行英語學習的時間,越是喜歡英語教材每天使用教材進行英語學習的時間越久。
從表1可得出除了每天課堂上的一個半小時外學生很少再使用教材進行英語學習,同時不喜歡英語的學生在課堂上也沒有使用教材。這側面的反應了現代大學英語課堂的狀況:學生很難投入近課堂中去,而在課外的英語學習中,不管對英語的喜歡程度如何,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通過網絡進行學習。其中不喜歡英語的同學更加偏向于使用網絡來進行英語的學習。
4.2.2 大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的態度
首先調查發現認為英語教材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有影響的學生占36.9%。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喜歡英語教材與不喜歡英語教材在認為大學英語教材對英語學習有影響有顯著差異。結合大學生對于英語的重視程度分析的結論可以得出喜歡英語教材的學生通過英語教材進行英語學習的時間較長,同時認為英語教材對于自己英語學習有影響的比例較高。在未來的英語教材的編寫中應該增加教材的趣味性以此來提升學生對教材的喜歡程度最終提升英語教材對于英語學習的有效性。
對教材整體難度來說覺得非常難與難的人數占34.7%,對于教材的整體編排,30.3%的學生表示喜歡,說明大學教材在編寫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增加難度。
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的具體部分的態度如表2。
從上圖可得Text A與Text B相比,學生更加喜歡Text A。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之中,老師也著重對Text A進行講解,Text B部分靠學生自學。從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分析得出學生在課外使用教材進行英語學習的時間特別的少,我們可以推測對于Text B學生基本上并沒有進行學習。同時Text B的整體編排形式與Text A沒有太大的差別,所以在未來的教材編寫過程之中可以考慮對Text B的文章結構進行一定的調整,使其整體的編排與具體的內容更加適合學生進行自我學習。
對于課前練習、課文、課后練習題來說喜歡程度最高的為課文。同時在使用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的哪一部分比較多的問題中有73.6%的同學選擇了課文。新視野大學英語教材的課文難度適當,選材較為貼近學生的生活。同時也是課堂上重點講解的內容,與四、六級考試內容關聯性很強,所以較受學生的喜歡。而喜歡程度較低的為課后練習。課后練習一般是課下自己進行練習,上課老師進行提問檢查,但是與四、六級的關聯性不大。可以得出,教學方式會影響到學生對于教材的態度,所以在教材的編寫時也應該符合大學英語實際教學的特點,注意實用性,比如與四、六級相結合。
4.2.3 網絡環境下教材對英語學習的有效性
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網絡環境下教材對英語學習的有效性有所降低,認為通過使用百詞斬、可可英語、星火英語、扇貝聽力等軟件,外研社等網站,教材對提升英語水平非常有效與有效的人數分別為46.8%,36.6%,16.6%。說明各種英語學習軟件、網址等對于英語學習的有效性相比課本來說更大。
通過網絡環境進行英語學習具有方便快捷,形式多樣,趣味性較高,也可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大學英語教材與高中英語教材相比并沒有多大的改變。但是大多數大學生經歷過多年的英語學習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語法、詞匯等知識,所以面對同樣的教材形式,學生容易產生抵觸的心理。而通過網絡進行學習英語與高中的學習模式有著巨大的差異,新穎的學習方式更容易吸引學生。
5 結論與啟示
通過網絡進行英語學習有著諸多的優點,對于英語水平的提升有著較大的作用。與網絡資源正相反,大學英語教材對于英語學習的有效性有所降低。在課外時間大部分學生是通過網絡而非英語教材來進行英語的學習,但是教材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卻不容忽視,一本好的教材對于英語學習的影響是巨大的。通過教材進行英語學習較為全面、系統,同時具有良好的指導性,也可以更好的與課堂講學相結合。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研究,對于未來英語精讀教材的編寫,有以下3點啟示。
(1)在未來的大學英語教材編寫中應該充分結合網絡資源。在網絡環境下英語教材對于英語學習的有效性降低,但并不意味著通過網絡和通過教材進行英語學習是對立的。如果可以結合網絡資源對教材進行合理的編排,反而可以提升教材對于英語學習的有效性。同時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老師也應該主動的將網絡資源與教材相互結合,取長補短。
(2)在未來的大學英語教材編寫時要結合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教材與四、六級考試內容關聯性強,會更容易受學生的喜歡。從內容講,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的選材、以及難度適當的語句,也將會是老師在課堂上重點講解的內容。課后練習一般情況下是課下自己進行練習,上課老師進行提問檢查,但是與四、六級的關聯性較低,學生的喜歡程度就較低。所以,要想使有效性得到提升,首先要提升學生對于教材的興趣,將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需求聯系起來。
(3)在未來的大學英語教材編寫中應該對現有的文章結構以及排版進行適當的調整。在《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三版讀寫教程》中,Text B的整體編排形式與Text A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同時Text B也不作為課堂上的重點內容,同時課外學生使用教材進行英語學習的時間也很少。所以在未來的教材編寫過程之中可以考慮對Text B的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其整體的編排與具體的內容更加適合學生進行自我學習。
【參考文獻】
[1]盧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4(04):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