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恩來 陳新義 張程 馬金明
[摘要]隨著全國教育大會的開展,教育部長陳寶生提出要健全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政策機制,適當給大學生增壓,培養一流型人才。全國各地高校都相繼開始實施教育改革、新型人才培養計劃。近年來,高校課堂學生的學習熱情嚴重不足,教學質量提升緩慢。而教學內容晦澀、師生缺乏互動、課堂評價體系不完善是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熱情的主要原因。本文以河南城建學院教育改革為例,以一種新型的課堂教育模式,結合網絡教學,為高校教育體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校教育;教育改革;新型課堂;教學方式
引言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逐步邁向大眾化教育,教育質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的影響。近年來,高校學生的學習熱情嚴重不足,教學質量提升緩慢。而教學內容晦澀、師生缺乏互動、課堂評價體系不完善是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熱情的主要原因。現階段國內各大高校都在尋求一種科學有效的方式,來加快教學成效提高的腳步,并且強化高校內部的管理與監督。
一、傳統教學模式出現的問題
(一)課堂內容晦澀不夠生動
在高校課堂的學習當中,理論課占課程的絕大部分。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學習理論課程主要以老師授課的方式來進行。一些調查顯示,學生上課缺乏興趣的原因之一是老師上課內容枯燥單調、教學方法單一。久而久之造成學生上課注意力渙散、開小差。因此教學課堂應該與時俱進,更多地啟迪學生去探索,發現學科的真正魅力所在。
(二)課堂缺乏互動
課堂教學中傳統教育觀念依舊存在,受其影響,教師依然采用單一固化的“滿堂灌”式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未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是導致高校課堂教學效率及質量偏低的主要原因。要強調教學課堂不應是老師一個人的脫口秀,教師通過互動的方式,激發學生深人思考,同時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三)專業化師資隊伍建設不足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普及發展,高校生源數量急速增長,加之素質教育改革,對教師綜合素養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但事實上,由于高校教育培訓乏力,專業化師資隊伍建設不足,造成諸多課堂教學問題。
二、網絡課堂教學建設現狀
網絡的飛速發展使我們學習知識的渠道更加的便捷,更加的多樣化。在線慕課就是被倡導在網上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這為各種人群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渠道,同時也將成為我們學生學習課外知識的很重要的一個渠道。這可以使我們領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不同專業講師的風采。而作為開放型學習的資源,慕課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認證。開放教育資源是非正式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來說,人們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學習開放教育資源。在此情況下,網絡學習也為大學之間持續的、有規模的開放教育資源合作與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這種形式使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的融合以及為學習者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有很大幫助。
三、新型網絡課堂教育設計模式
(一)開發網絡課堂App
以河南城建學院為例,通過利用“學習通”軟件,將網絡教學與講授教學相結合。上課前老師利用學習通App,對學生進行簽到,改變了傳統學生簽到的方式,既節約上課時間又督促了學生來課堂學習,有效避免了學生逃課的情況。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設置問題,讓學生利用手機進行搶答,讓學生參與老師設計的課堂。下課后通過軟件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并設置提交作業時間。學生的平時成績不再是以單一的作業方式體現,更多的是參與課堂的教學環節。學期結束后,利用軟件統計學生的平時成績。該種教學方法,有效避免了傳統課堂上死氣沉沉的現象,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聽課的愉悅感,啟迪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
(二)課堂以學生為中心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老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老師上課學生聽講,這種方式單調而又效率低下。現在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參與講課環節,老師通過學習通App,提前給學生布置上課需講的內容,學生通過分組(3人一組),查閱相關資料,完成講課需要的內容。老師通過軟件隨機抽簽,被抽中組通過制作ppt等演示文稿的形式,展現自己的課外學習收獲。
(三)新型課堂模式暢想
研究國外高校教育,不難發現,小班教學為主要的教學方式。通常以10人為一組,結合不同的課程需要進行不同的教學模式。比如:老師上課前預留一些與該課程相關的話題,給予學生導航,讓學生自己在網絡上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總結。上課時,再隨機抽查檢驗。同時,更多地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絡,查詢與本專業相關的話題,有效改變以老師為中心的局面,讓學生主動去參與。
結語
高校的四大基本職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幾乎每所學校都在強調,“人才培養”排在第一位,與課堂質量緊密相關。其中,高校課堂教學應該適應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轉變人才培養觀念是關鍵,按照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的原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新型網絡課堂的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種新模式,潛移默化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新方案。結合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的講話要加快建設教育現代化,改變高校學生傳統的思維模式,增強學習能力。注重與現實結合,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何山,羅亮.高校教育改革背景下課堂教學的設計思考[J].北方文學,2017(15):151-152.
[2]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人民教育,2018(2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