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欣欣
摘 要:互聯網環境下,商業模式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保障。因此,根據以往的研究和前人定義重新界定了商業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概念,并且在這個概念定義下討論了互聯網思維下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方向。最終結論是,互聯網思維對商業模式創新有很大的作用:互聯網產生的大數據完全改變了企業的商業模式;充分利用長尾理論的商業模式的邊際效益是遞增的;企業與消費者在互聯網影響下的關系越來越近,企業應當利用這個特征充分了解消費者的個性需求,開拓更大的市場。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商業模式創新;大數據;長尾理論
中圖分類號:F724.6?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5-0117-02
引言
互聯網是一場新時代的技術革命,改變了產業構成,催生出各種新產業。在這種環境下,新興企業的產生對傳統企業產生了很大的沖擊。例如,滴滴出行的大范圍傳播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而且優化了顧客和司機的交易模式,減少了不必要的成本。這些對傳統出租車行業的沖擊都是巨大的。傳統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不再僅僅依靠于產品、服務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商業模式創新的發展。筆者的目的是結合互聯網思維特質研究當今社會的商業環境,提出商業模式創新方向,以幫助傳統企業打破生存僵局。
互聯網技術下的商業模式創新,要結合互聯網思維的特性來看待。大數據是互聯網衍生出的、對人們生活方式以及企業商業模式影響最大的產物。充分開發利用大數據,能夠使得企業獲取更多的利益,開拓更大的市場,更能滿足消費者需求。長尾理論提出了與傳統二八理論完全悖論的理論,這在非互聯網時代是想象不到的。研究長尾理論可以分析得到互聯網時代的市場與傳統市場的差異,有利于企業市場定位更精準無誤。互聯網拉近了企業與消費者的距離,顧客和企業的關系越來越近,企業可以直接得到顧客的反饋,顧客可以得到相對應的信息,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普遍。
一、商業模式的概念新定義以及商業模式創新
學術界對商業模式的研究非常有限,20世紀末才開始對商業模式關注起來,并且各個學者對商業模式的理解不一。Weill & Vitale(2001)把商業模式定義為公司的同盟者、客戶和供應商之間關系和角色的描述,并且還描述主要的信息流、產品流和資金流以及對各種類型參與者主要的利益。我們知道,供應鏈管理是從供應商到客戶之間商業的集成管理,發生在產品轉移過程,其管理核心為產品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這說明Weill & Vitale將商業模式和供應鏈管理混為一談了。荊林波(2001)認為,商業模式是指企業在某一特定的領域市場中所設立的獲益目標和細分市場,以及為了滿足目標顧客主體需要所采取的整體的、一系列的戰略組合。將商業模式認為是企業戰略的衍生。但是,商業模式不僅僅是企業戰略這一個方面,還包含著對多種利益相關體的相互作用,是片面而有失偏頗的。Zott & Amit(2008)認為,商業模式是企業的系統治理結構及其業務活動。將商業模式認為是管理的一種,無法體現出商業模式的獨特性。
由于學術界對商業模式理解混亂,所以直到現在也沒有廣泛被認可的商業模式概念。我們認為,定義應該具有一般意義,應該描述定義對象的特征、構成和作用。因此,為了統一研究,我們認為商業模式的概念是,商業模式即企業在創造傳遞收獲價值的過程中,與利益相關體的交易模式。這里的利益相關體包括員工、供應商、股東、顧客等企業經營發展過程關聯的利益團體。這個定義說明了商業模式的主體是一種交易模式,并且說明了商業模式的是用來創造傳遞收獲價值的載體。商業模式創新是企業增加效益與效率的必由之路。商業模式的中心意義就是為企業創造價值,因此我們主要從價值創造的角度來討論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
二、互聯網思維下商業模式創新方向
(一)大數據改變企業的商業模式
大數據引發的消費者需求結構,需求方式以及需求內容的變革是徹底的。引發的適用的企業商業模型與傳統商業模型大相徑庭。大數據是一項新技術,其應用給企業新的計算統計方式和內容。大數據是一種新的思想,商業模式受到大數據思想的影響發展,為企業對“為誰創造價值、創造什么樣的價值、怎樣創造價值”這些問題的思考提供了新的思路。大數據是一種新的資源,數據的可分離性使得可以用數字表示的數據從產生數據的活動中分離出來,進而指導下一步活動。從大數據中分離出來的具體數據具有很大的商業價值,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收益。
例如,滴滴的網約車服務,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進行分析獲取顧客大量的信息,包括出行方式、出行時間及出行路線等。通過對大量信息的整合,形成滴滴終端的客戶群的大數據,構建出每個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和構成,利用從大數據中提取的數據,將這些數據應用到出行推廣到餐飲、購物、旅游等各個行業,形成產業鏈,開發更多的產品和更大的市場。
(二)長尾理論下的邊際效應遞增
管理學中傳統的二八定律認為,企業大部分產品是不具備商業價值的,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產品能為企業帶來收益,因此這些產品在企業進行產品定位的時候,經常處于被忽略的境地。克里斯·安德森(2004)提出的長尾理論認為,銷量不佳或需求不旺的的產品共同占據的市場份額在流通渠道和儲存足夠大的時候就可以和那些百分之二十的產品占有差不多的市場份額,甚至會有時候會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長尾理論是互聯網思維下的新理論,認為企業的主要收入并不來自于被人們大量接受的產品,而是被大多數人忽略的邊緣產品。
美國最大連鎖書店巴恩斯&諾布爾的平均上架圖書數目為13萬種。據統計,巴恩斯&布爾書店的上架圖書只占Amazon總銷售的百分之五十不到,這就意味著Amazon有超過一半的收益來自于排行榜外的的低流通圖書。這意味著那些不在書店開架的圖書比主流圖書的銷量還要大。Amazon的成功主要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因為長尾理論下產生的邊際效應遞增效應,二是Amazon的薄利多銷、低成本策略。Amazon是需求引導生產商業模式,Amazon的很多圖書是根據消費者的預定再由廠家提供的,一方面,為消費者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滿足了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大減少生產、運營以及銷售的成本。不同于傳統經濟學的邊際效應遞減規律,長尾效是應邊際效應增加。也就是隨著產品銷量增加,具備長尾效應的商業模式中的產品邊際收入實際上是增加的,買的人越多,企業邊際收益越大。長尾理論在互聯網時期的應用使得企業的效用增加,市場由原來的主流市場擴張到被忽略的邊緣市場。
(三)與顧客近距離接觸
互聯網的出現大大縮減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企業與顧客的距離也越來越短,顧客通常能得到企業的一手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過去因為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消費雙方的利益失衡和資源配置不協調。但是,也正因信息傳遞壁壘變低、信息獲取變得容易、信息傳遞加快,企業打價格戰就不再有優勢。因此,企業應該在與顧客距離縮短時抓住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滿足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三、結論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不能單單依靠傳統觀念的產品、價格變革的,它是與互聯網思維相關的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生存與發展緊密相關的。企業要想有所突破,需要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加入互聯網思維,以互聯網思維建立企業的商業模式,使其更加符合消費者的需求,能夠對抗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有更強的適應力。商業模式是建立在多種利益體的價值之上的,因此,企業要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最重要的前提是增加企業效益。只有符合互聯網時代的特征,最終才能找到一條適用于企業發展并且能適應環境變換的商業模式創新道路。在互聯網背景下,對企業商業模式的研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價值取向下的企業商業模式研究是主流方向。
參考文獻:
[1]? Weill,P.& Vitale,M.R.Place to Space:Migrating to E-business Models[J].Harvard Business Press,2001,(21):32-37.
[2]? 荊林波.對新經濟相關問題的研究[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1,(13):24-27.
[3]? Zott,C.& Amit,R.The Fit Between Product Market Strategy and BusinessModel:Implications For Firm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1-26.
[4]? Chris Anderson.The Long Tail[M].Citic Press,2004.
[5]? 李劍玲,王卓.商業生態系統商業模式創新[J].學術交流,2016,(6):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