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界紅
【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進一步的深化改革,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方法已經并不適合現代教育的發展。所以這就要求我們的高中數學教師能夠解放思想,改革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逐漸由被動地學習轉變為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由于課堂教育教學的時間非常有限,學生自學的習慣較差,所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還是存在許多問題的。
【關鍵詞】 高中數學? 學生? 自學能力? 方法
高中數學新課標改革中的一個基本理念以及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要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方法有所改進,使學生可以學會自主的學習,這樣有利于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
一、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傳統的教學活動的弊端是:教師就是課堂的主宰者,這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要學會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一定要最大限度地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有時,課堂就像一個“大茶館”,學生學的主動性大大激發了教者教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也更加有活力、有生機。重視學生的主體活動是數學課程的熱點問題。數學課程就具有活動性的特點。教師以數學目標的某一項及學習大綱的某個水平為出發點,組織學生學習活動。教師也可以提出開放性課題任務,進行開放性教學活動,提倡一種有愉快感、充實感的課堂。數學課程要加入制作、體驗等活動,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豐富對它們的感性認識。
二、要認真聽課,創新思維的見解
第一,要在自學的基礎上帶著問題聽課,在急于想找到問題答案的欲望的驅使下,聽課效率一定會很高。第二,即使你感到上課之前這節課的內容都會了也要認真聽,聽老師是怎樣對這些問題進行描述的、講解的,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分析的。因為老師簡潔精準的語言、形象的比喻、嚴密的推理正是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樣下來你一定會感到這節課確實受益匪淺。 第三,聽課要全神貫注。全神貫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專心聽講,聽老師如何講課,如何分析,如何歸納總結。另外,還要聽其他同學的答問,看是否對自己有所啟發。眼到:就是在聽講的同時看課本和板書,看老師講課的手勢、表情和演示實驗的動作,生動而深刻地接受老師所要表達的重點。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師的思路,分析老師是如何抓住重點,解決問題的??诘剑壕褪窃诶蠋煹闹笇?,主動回答問題或參加討論。手到:就是在聽、看、想、說的基礎上劃出課文的重點,記下講課的要點,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創新思維的見解。
三、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把握自己所學的知識體系
當學生拿到一道題目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求他們做的并不是提筆就開始解答,而是要教會他們分析問題,在分析中看到解答時需要面對的一些難題,甚至一道題會有很多種不同的解答方式,那么運用哪一種方式才能又快又好的解答出來呢?這就是考驗學生的分析能力的時候了。分析是把事物分解為各個部分、側面、屬性,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方法,而這種能力也是我們認識事物,改造事物的必經階段。要培養學生的這種分析能力,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盡量多給學生回答問題、質疑問題的機會,讓學生在認識一個新定理、新公式、新難題之前,先分析一下這個定理、公式、難題的來源,組成方式等一切可能的解答方式,給他們一些質疑的機會。我們都知道,往往一些新事物的發現都是那些敢于提出質疑的人們大膽創新的結果。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全局性思維能力,能讓學生在一個學科的學習過程中看到該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使學生對自己所學的整個知識體系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學會從整體上把握自己所學的知識體系。
四、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
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人類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賴以生存的能力的一種,是處理人際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人們所必須依靠的重要能力。高中學生已經處于慢慢成熟的階段,他們在很多事情上都不再依賴于家長和老師,在面對問題時能夠自己做出相應的選擇、對策和決定。但在學習上,他們還是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數學課堂上,對于一些教師講授的數學定理,很多同學理解的深度還是不夠,很多學生也缺少批判精神和質疑精神,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他們有的會求助于老師,求助于自己的同學,卻很少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來尋求答案。這里所說的獨立思考,并不是要學生不去找老師,找同學解答,而是要求學生在去找老師和同學解答前先自己靜靜思考,考慮各種可能性,因為有時候自己想通的道理往往比別人講授給自己的印象深刻。
五、學生要找出學習方法,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學生要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在中學上學時,由于年齡偏小,學習能力較弱,需要老師手把手的教,學生慢慢的跟著老師講的學。到了高中階段,學生所在的學習環境和學習的數學知識都發生了變化,對學生來說,能否找到正確科學的學習方法,對他們學習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高中學生需要找出一種適合自己的正確學習方法,著重培養自己主動學習的信念,提升他們對課本預習和復習的積極性,端正自己的學習狀態,課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課,課下要勤奮的獨立做完課后作業,積極的應對各科功課的測驗、考試,努力取得好的考試成績。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時,首先要分析學習方法的指導細節,并且要思考怎么去實施這種指導方式。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出能夠操作、科學使用的學習方法。在針對大部分的學生自學時,老師可以指定一些閱讀書籍和資料,這些資料的內容范圍要相對寬廣一些,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資料多一些,最好能覆蓋一些后面的講課內容,方便學生提前預習一下。只有多多的閱讀,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狀態,這是提升學生自學能力的基礎。
總之,高中數學“自學、展示、講評、反饋”四環節教學實踐研究中,學生自學能力是學習的基礎,如何讓學生“動”起來學習是教師需要關注的,筆者經過實踐研究,發現要想讓課堂活起來,就要鼓勵學生學會自學,讓學生發揮主動權,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 郭榮.自學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淺談[J].中學課程輔導,2011.
[2] 蔣俊.高中數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研究[J].青少年日記,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