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京
【摘要】本文從理論角度,依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為主要內容,圍繞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展開研究。首先從理論方面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其次從知識的產生方面,最后從教學方法上對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054-01
自21世紀初,新一輪教學課程改革已經開始持續推進,這次課程改革的最重要環節就是教學課程的實施,而課堂教學是實施課程的途徑。對于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教師尤其是數學教師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我們在課堂中的教學方。教師作為高中課堂教學中的指導者和主要參與者,在具體的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我們的教學策略、教學方式方法甚至教學風格等都對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影響。而我國的高中數學教學怎樣在這一大的背景下,順應潮流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
一、研究理論,明確教學深廣度
首先,教師應該明確“有效教學”既是一種理論概念,又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我們日常課堂教學的基本追求。高中數學教學與有效的教學相結合,就是用高中數學新課程基本理念來指導具體的教學工作,以期實現高中數學課程教學目標。通過教學策略的有效實施,達到促進高中生數學學習乃至終身發展,從而獲得積極的教學效果、良好的教學成果以及較高的教學效率為主要特點的師生活動。
其次,我們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否有效,主要考慮教師的教學活動能否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展、能否實現教師預期的教學目標。研究課堂教學,是在研究課堂觀察、具體進入班級聽課評課、以及組織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教師個人教學實踐反思和組織開展并積極參與學校有關有效課堂教學的相關活動的基礎上,通過比較一些不同的有效教學形式,找出自己課堂教學現狀與新課程目標的差距,并認真分析產生差距的原因,進而研究在新課程背景下,以學生發展為主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以及構建新課程背景下高效的、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最后通過課堂教學的主體即學生的反思性評價,以期達到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目的。
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眾所周知,知識是產生于可感知的教學活動以及具體教學情境中,學生的學習應當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情境教學,能夠有效地將學生思維帶入到特定的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讓其置身于愉悅的學習氣氛中,由此引發學生對于新知的探究心理與求知欲,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高中數學作為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抽象性與系統性的理工類學科,教學內容不可避免枯燥、乏味,學生容易失去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效率可能不高。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情境教學法從而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以期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可以在日常的教學中引入身邊的具體事例,例如身邊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是時事新聞內容,把學生帶入到具體的情境中,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可謂一舉兩得。
三、分析學情,合理選擇教學方法
首先,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開展教法優化設計,可以為高中數學教學帶來重要的內驅動力。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鮮明的學科特點,我們如何將抽象的數學認知直觀化處理,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些都是高中數學教師需要重點考量的學情。在高中數學教學具體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際學情展開深入細致的研究,從技巧方法構建上展開調研,這樣才能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其次,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數學教師要充分的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綜合的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素質和綜合能力。其中,創設問題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它可以激發學生在課堂的學習興趣,數學教師創設良好的情景,設置問題串能讓學生產生懸念,急于獲取問題的結果,讓學生從一開始就對新問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活躍思維、豐富想象、加深記憶力。
最后,高中數學教師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上關注每個學生的表現和發展,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樹立三觀,在提高數學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思想政治素養。堅持以學論教、因學定教,切實落實教學的針對性,解決“最近發展區”的問題,真正實現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宇.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中國校外教育,2018(11)
[2]李鐘全.關于提高高中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討.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