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材插圖作為語文課本組成內(nèi)容,更是教學活動中重要資源。正確使用插圖能夠充分調(diào)動小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小學生理解能力與邏輯能力。增強知識記憶效果的基礎上,培養(yǎng)小學生想象力和觀察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材插圖 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40-01
1.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作為學習活動中有效的動力因子,想要實現(xiàn)高質(zhì)量學習,必須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站在語文教學角度而言,對比于通篇文字,小學生更加關注色彩鮮明的圖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材中增添了較多富有童趣、顏色鮮艷的插圖,借助于這種和教材內(nèi)容相關的插圖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實際教學階段,任課教師必須合理運用這些生動形象的插圖引導小學生分析課文內(nèi)容,并且在閱讀中尋找答案。比如:《富饒的西沙群島》課堂教學中,組織小學生觀看課文中西沙群島相關的文字資料與配圖。同時,提出和課文相關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聽說過西沙群島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總結問題答案,西沙群島是我國南海上的一群島嶼,由許多的小島組成,是國家海防前哨。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展示西沙群島的風光片,加深學生印象,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2.加深小學生知識印象
小學生由于心智不夠成熟且認知有限,對于課文中各種知識無法全部理解,使得語文學習質(zhì)量大打折扣。但是,如果合理融入插圖,則能夠幫助其更直觀且具體的領悟知識。比如:《晏子使楚》教學難重點包括:第一,幫助小學生正確讀寫“侮辱”、“規(guī)矩”、“柑橘”等14個生字;第二,精讀晏子和楚王針鋒相對的話,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怎樣反駁,理解句子的含義,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與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zhì)。由于學生在課文閱讀時很難真正體會其意義,任課教師可以展示相關的圖片,插入問題: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怎樣反擊的?畫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講講你的理解。參照栩栩如生的圖片,帶著一連串的疑問,充分激發(fā)小學生想要找到答案的急切心理,更加主動與積極的進行思考。
3.培養(yǎng)想象與觀察能力
加強視覺感知是培養(yǎng)小學生想象能力、觀察能力的最佳方法,相較于單維性文字展示,圖片通過生動地線條來模擬實際生活,然后選擇象征性顏色進行填充,最終形成帶有鮮明特征的二維空間。因此,插圖教學能夠在輔助教學活動的同時培養(yǎng)小學生觀察、想象能力。比如:《山雨》課文教學中,對于“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段話,相對抽象難懂,任課教師引導小學生結合插畫進行想象:“綠得耀眼,綠得透明”是寫雨霧中的色彩,給人以清新、舒暢的感覺。而“這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則是作者對雨色的想象,因為作者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這綠色,所以講“流進我的心胸”。通過營造富有詩情的意境中,讓小學生在朗讀和想象中使心靈自由飛翔。需要注意的是,引導小學生進行插圖觀察時,應該采取正確方式,由人至景、由遠至近、由整體至局部、由上至下等,確保小學生觀察入微,無形之中鍛煉其思維邏輯性與連貫性。
4.提高小學生審美情趣
插圖是可以說明文字的圖畫,運用顏色和線條勾勒出帶給人沖擊感的圖畫,進而代替文字進行情感表達。比如:《匆匆》這篇散文的教學,任課教師引導學生朗讀“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展示“燕子、楊柳、桃花”等美麗的圖片,講述雖然它們都走了,但是沒關系,在來年的春天都會回來的。鼓勵學生深入挖掘文章內(nèi)容,標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發(fā)現(xiàn)通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以細膩的筆觸生動的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在此基礎上,升華主旨,道出作者對虛度光陰感到惋惜和無奈,警示人們要珍惜時間與生命。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材插圖對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有著輔助性作用。任課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到插圖不僅是課本排版的需要,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合理運用插圖,深化教材內(nèi)容,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出美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茂瑩.論插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7(7):93.
[2]高梅媛.小學語文教學中教材插圖的運用分析與解讀[J].時代教育,2018(2):13.
作者簡介:
齊曼古麗·亞森(1982.1.19-),女,維吾爾族,新疆烏蘇人,新疆師范大學中小教文科專業(yè),大專學歷,小學高級教師,講師級,主要研究方向:小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