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林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新課標教育體制經過了不斷的改革和完善,同時也對初中數學教學的改革做出了重點安排。初中數學是學生在初中時期的重要學習科目,其注重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數學思維方式。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當今學生對數學教學的要求。因此,初中學生迫切渴望對嚴肅而刻板的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改變,這就需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創建一個活躍的學習氛圍。基于此,本文對如何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師生互動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50-01
初中數學注重于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思考能力和獨立分析能力,學習數學對初中學生的邏輯思維是一個很好的訓練。但是我們都知道,數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乏味性,這門課程對很多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在初中學生中對數學課產生畏懼心理的學生不在少數,在這樣的狀態下就很難使數學課堂具備一定的教學效果,也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因此,研究如何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對學生的學習有重要的意義。
1.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法落后
目前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雖然經過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但是并沒有起到良好的作用,課堂上采用的依然是傳統教學方法。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真正得到體現,就會使課堂變成壓抑,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在這種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普遍對老師具有畏懼心理,即便有問題也不敢大膽的提問,最終使問題無法得到解決,延誤學習進度,課堂效率不高。
1.2師生互動形式生硬
大多數學生對數學并沒有學習興趣,一方面初中數學已具備一定難度,學生如果沒有一定基礎很難聽得懂,這樣就給學生創造了學習障礙。另一方面就是數學老師在課堂上往往只顧自己講得痛快,卻忽視了學生產生疑問而不敢提問的眼神,即便能夠與學生進行互動,也只是流于形式,起不到實質性的教學作用。
1.3互動內容流于形式
每個學生的數學水平不同,學習能力也參差不齊,有的學生數學基礎好,能夠很快消化掉課堂知識,而有的學生自身數學基礎較差,在課堂上往往得不到實質性的收獲。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往往只限于形式,并沒有針對學生不同的數學學習水平進行提問,而是進行大眾化提問,若全班同學統一回答,很多基礎較差的學生就很難參與進來。
2.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策略
2.1 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已經很難滿足當前初中學生的需求,老師需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改革,在教學過程中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促使學生與老師之間互相積極交流探討。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充分遵循學生的主體地位,精心安排互動形式,這樣能促進學生學習中的引導作用。
例如,在將“勾股定理”這一知識點時,不應該由數學老師舉出實例,老師應該多讓學生回答問題,多舉出生活中的事物,結合生活并與學生多進行交流探討。在交流過程中老師還應多用鼓勵性語言,增加學生與老師交流的自信心和交流欲望。
2.2 注重師生互動的實質效果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擺脫傳統的提問方式,注重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完問題的實質性,就會使學生得到一定的收獲或感悟。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上,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形式應該有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有利于尊重學生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2.3 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組織學生針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探討,并且老師需要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在團隊中起到引導作用。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探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S平行四邊形=底×高,若此種教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有效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并且可以加強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增強師生關系。
結語
綜上所述,師生互動是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缺乏互動的課堂是沒有課堂效果的,因此老師應該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加強師生之間的感情建設。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還應多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式,增加課堂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蔣雪蘭.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策略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7(07):119-120.
[2]蘇滿紅.談如何實現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