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煙蘭 王閩陽
【摘要】筆者通過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問題鏈為思維載體,引發學生討論細胞癌變的相關內容,以期培養學生良好的生命觀念和社會擔當。
【關鍵詞】生命觀念 細胞癌變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4-0177-02
《細胞的癌變》是人教版必修1第六章第四節的內容,此前學生學習細胞的整個生命歷程:生長、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在和諧的細胞社會中,每個細胞各司其職,兢兢業業,共同維護生命的穩態;當細胞社會中出現“不法分子”,即細胞癌變,將會威脅整個細胞社會的安穩。
1.細胞癌變的教學過程
細胞是生命系統最基本的單位。從個體層面而言,人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成的上億個細胞組成;從細胞層面而言,細胞經歷生長、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的整個生命歷程;從分子層面而言,細胞的分裂由遺傳物質決定,引導學生回顧頭發絲綁住蠑螈細胞,一半有核一半無核的實驗,證明細胞的分裂與細胞核有關。
本節主要以what-why-how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問題串為思維載體,來展現談癌色變的癌細胞,及得癌后并不可怕的生命觀念,培養學生科學理性面對癌癥,健康生活及關愛癌癥患者的生命素養。
1.1 醫生如何診斷出癌癥
因病死亡率中癌癥位居第二,許多名人如:姚貝娜、喬布斯因癌癥而離開我們,那么醫生是如何診斷出癌癥?學生根據平常的生活經驗,說出CT、核磁共振等,引導學生回顧癌變細胞膜成分發生變化,血液中可檢測到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還有病理切片的顯微觀察和癌基因的檢測。引導學生思考為何能采用病理切片的顯微觀察?借助顯微鏡觀察細胞的形態,癌變細胞與正常細胞形態不一樣,通過顯微觀察辨別出來。接下來引出細胞癌變的特征,展示PPT引導學生觀察顯微鏡下的正常細胞與癌變細胞的圖片。讓學生回想生活周邊的癌癥患者,他們患癌部位的器官往往腫大,為什么會腫大?腫大與什么有關?細胞數目,而細胞數目與細胞分裂有關,由此學生總結出癌變細胞的不正常分裂,接著展示“海拉細胞”的資料,學生了解到是因為癌變的細胞可以無限增殖。再引導學生回想晚期癌癥患者的救治率較低,其他正常的部位也有檢測到癌細胞,原因是什么?因為癌變的細胞會從患病部位轉移到鄰近正常部位,說明癌變的細胞可發生轉移。之前在顯微鏡下觀察正常的細胞是粘連在一起,是因為細胞膜上糖蛋白的作用。學生意識到癌變的細胞發生轉移是因為細胞膜上糖蛋白減少,黏著性顯著下降,容易在體內擴散和轉移,由此總結出細胞癌變的三個特征。
1.2每個人是否都有罹患癌癥的可能
拋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每個人是否都有罹患癌癥的可能”。以各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教師邊巡視邊指導。癌有關的基因是否只存在于癌癥患者體內?正常情況下,人體內含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學生普遍存在疑惑:與癌有關的基因為什么存在正常人體內?有什么功能?引出原癌基因負責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不正常的增殖。引導學生回顧細胞有絲分裂細胞周期,細胞周期主要是蛋白質的合成和DNA的復制,當蛋白質的合成出現異常時,導致細胞分裂行為紊亂;抑癌基因異常,就無法阻止異常分裂的細胞。并引導學生總結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突變才有致癌作用,變成癌基因。
1.3哪些生活習慣會增大罹患癌癥的可能性
學生討論及自檢哪些生活習慣會增大罹患癌癥的可能性,各小組炸開了鍋,激烈地討論,由各小組代表發言,再由其他小組作補充。學生舉出紫外線、燒烤、二手煙、熏制食品、發霉的花生等。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分類為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教師介紹P.Rous發現Rous腫瘤病毒的實驗過程,總結出病毒癌基因通過整合到宿主細胞染色體上,從而誘發宿主細胞癌變。各小組討論合作,用文字加箭頭的形式總結出正常細胞轉變為癌細胞的機理。引導學生根據概念模型總結出癌細胞的概念,正常細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使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生基因突變或整合,即細胞中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內外因共同作用下變為癌細胞。
1.4 如何降低細胞癌變的可能
各小組圍繞“如何降低細胞癌變的可能”暢所欲言,其他小組作補充。遠離致癌因子、健康飲食、保持愉悅的心情。如果看見爸爸在吸煙,學生紛紛表示會勸阻,且以后盡量少吃燒烤食品,以身作則并對身邊人宣傳健康的生活習慣。
1.5 癌癥目前治療手段有哪些
課前學生通過收集資料了解到癌癥的治療方法有:手術切除、放療和化療。教師質疑:每項療法的原理是什么?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后,展示癌癥治療模型圖,放療是使用高能X射線或r射線集中照射患病部位,殺死癌細胞;化療是利用抗癌劑殺死癌細胞。兩者都是控制癌細胞轉移,展示資料并介紹新型的免疫療法,增強免疫系統的抗癌功能。讓學生知其所以然,深入了解每個知識點。
1.6 關于癌癥我們目前能做些什么
各小組討論開放性問題“關于癌癥我們目前能做些什么”,最后的討論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有強烈的主人翁意識,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培養自己的生命素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現在努力學習,以后投入醫學事業攻克癌癥;關愛癌癥患者,給予他們內心的溫暖;成為宣傳小使者,宣傳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本節課關于生命觀念的反思
本節課通過以問題串為思維載體,設計一系列問題情境,以細胞增殖為前提,以癌細胞概念為核心,引導學生從分子層面理解細胞癌變的機理,最后情感上的生命素養升華,倡導學生健康的作息生活,爭當社會主人翁,科學理性面對癌癥,談癌色變,但得了癌癥也并不可怕,癌癥可以預防,可以治療;同時要關愛癌癥患者,讓他們的身體和精神同樣得到康復,培養自身積極向上的生命觀,讓生命素養灑滿人間。
參考文獻:
[1]張旭.“細胞的癌變”教學組織[J].生物學通報,2012(12):22-24.
作者簡介:
陳煙蘭(1988年-),女,研究生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