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妲音
【摘要】新時代基層事業單位黨組織通過嚴肅組織生活,增強黨員宗旨意識和黨性修養,提升黨在社會基層單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目前,基層黨組織的組織生活還存在不足,需要探索出適合新時代要求及針對黨員個體特性的方式方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關鍵詞】新時代;基層事業單位;黨的組織生活
基層黨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單位的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最基礎的細胞和神經末梢。群眾最了解的就是基層黨員的言行和舉止,通過基層黨員的一言一行和黨組織的服務能力,直接影響著黨在群眾中的形象和地位。因此,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生活質量,保證黨組織對黨員的有效教育和管理,同時保證黨員充分行使民主權利、參與黨內公共事務,提高黨員的忠誠度和歸屬感,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顯得尤為重要。
一、基層事業單位黨組織生活狀況和問題
黨的組織生活作為黨員參與黨內活動的主要形式,是黨員形成黨性意識的最重要的訓練方式。通過開展組織生活,對黨員養成正確的政治信仰、塑造黨性意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對照習近平總書記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提出的“要堅持不懈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堅決反對黨內政治生活庸俗化,增強黨內政治生活政治性、原則性、戰斗性”要求,近幾年來,基層黨組織組織生活質量和黨員黨性意識都有極大提高。然而,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都在發生著深刻變化,沿用了很久的黨的組織生活方式和方法都在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和影響也不如預想那么奏效。經過調查分析,目前基層黨組織生活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組織生活內容模式化。目前基層黨員過黨組織生活,學習內容基本以學習黨的理論以及領導講話為主,學習方式主要為文件傳達、領導灌輸和自由交流。枯燥抽象的文字表述和黨員自身受政治素養、理解能力等的局限,導致黨員既對時下存在的社會現象、政治現象等無法給出及時、準確的認識,又對參加組織生活熱情減退,“學習”走形式,對組織生活的重要性缺乏理性認識。
(二)組織生活形式單調。組織生活載體形式單一,影響基層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的積極性。目前基層組織生活形式基本從會議到會議,從集中到集中,學習報刊、書籍,或由書記宣讀上級通知文件。黨員與黨員之間、黨員與黨組織間都缺乏溝通和交流,沒有思想的碰撞,缺少必要的民主空間和互動,很難調動和激發黨員的活動熱情。
(三)部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明顯。有的黨員組織觀念比較淡薄、黨性意識不強,對自覺加強黨性鍛煉缺乏應有的認識;部分黨員對組織生活想參加就參加、不想參加就不參加;8小時工作以外的活動,組織硬性要求就參加,組織上沒有硬性要求就不參加;對待單位的規章制度,不能積極主動,帶頭模范執行,在群眾中先鋒模范作用不明顯。
(四)學習資料缺乏指導性。組織生活學習資料指導性不夠強,上級下發的學習資料和書籍中,反映地區特色、行業特色的針對性資料不多,支部自行選購的學習資料又缺乏指導性,對提高新形勢下的黨員黨性修養無法做到“精準聚焦”。不同的思想觀念、文化水平、工作能力、年齡狀況決定了黨員個體的政治素養和政治原則,目前雖然事業單位中、青年黨員占全體黨員的比例比較高,整體呈現高學歷、高素質、高能力的特點,黨員們對于學習資料的要求也比較高,然而能引起黨員共鳴、讓黨員自覺喜聞樂見的學習資料不多,缺乏吸引力和指導性,實際指導作用不明顯。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黨組織生活出現上述問題,綜合起來主要受以下四個因素的影響:一是黨員政黨意識不強,黨組織放松對黨員的管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思想難免受到重經濟、輕黨建思想的影響,然而黨組織也沒有及時做到對黨員思想的正確教育和引導,導致黨員對原著、黨章黨史、國史的系統學習和研究不夠,黨員思想理論基礎不夠堅實。二是受好人主義影響,一些黨員把“社會關系學”照搬進黨內生活中,出現“無原則”“一團和氣”的局面,部分黨員黨性觀念淡薄了,政策紀律松弛了,是非界限模糊了,黨內政治生活走向庸俗化,功能出現退化。三是受多元文化觀念的影響,尤其受“官本位”“商本位”觀念、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比較大,網絡流言、傳聞、朋友圈文化等等,時時沖擊著黨員的思想,而絕大部分黨員對黨的組織特性本身還缺乏理性認識,不能在這種思想沖擊中,準確把握黨的政治思想的本質和理論精髓,挺身而出捍衛黨的尊嚴。四是經費因素,基層黨建工作沒有固定的專項經費投入,黨組織生活開展存在一定困難。
三、解決基層事業單位黨組織生活問題的建議
(一)上級黨組織加強對基層黨組織的學習指導。針對基層黨組織生活學習資料指導性不夠強的問題,建議上級黨組織每年年初為下級黨組織下發學習資料和書籍書目,指導下級黨組織結合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書籍資料開展學習;上級黨組織要定期研究基層黨建工作,經常深入基層調研,幫助發現問題和解決具體困難,指導基層黨組織推動黨建工作。
(二)增強組織生活的共識,塑造黨員政黨意識。人并非天生就具備某種政治意識,只有通過不斷學習、體悟形成特定的政治價值取向和政治行為模式,才能掌握處理政治事務的知識和能力。堅持“三會一課”學習制度,定期組織開展黨性黨課教育,如書記講黨課、邀請黨齡長的老同志分析黨建新情況新問題、聽專家解讀黨的方針政策、研究革命歷史、黨的傳統和改革開放成就等,加深黨員對黨的認識。通過定期教育引導,強化黨性意識、正確定位黨員的政治角色,養成正確的政治信仰,塑造黨員政黨意識并自覺按照黨的要求行動。
(三)增強歸屬感,創新組織生活形式和內容。黨內組織生活需要一定的載體,而且這些載體不是固定不變的,必須隨著我們所處的時代背景的變化、黨員活動特點的變化而不斷豐富完善。載體創新的重點方向是要適應當前黨員主體意識增強、權利意識增強的趨勢,為本單位黨員提供參與性、互動性的活動載體。一是要拓寬黨組織活動形式。盡量避免照本宣科式的學習方式,善于采用多種形式開展學習,如每年固定安排黨員外出參觀紅色基地、參觀區域內高新技術發展建設項目等;組織觀看具有時代意義、教育意義的電影或電教片;收聽一、二場引發共鳴的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組織黨員開展一次黨章黨規知識問答賽等,避免就組織生活過組織生活的困境,把“學習”自然融于活動中。二是要增強黨組織對黨員的心理保障。培育黨員政治心理是實現黨組織生活正常化的先決條件,要切實加強黨內心理溝通與關懷,實現黨內談話常態化、正常化,支委會成員要代表黨組織及時了解黨員的訴求和思想波動,當黨員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難時,要及時關心和幫助。三是鼓勵黨員參與支部建設。黨員本身作為各領域的先進分子被吸收進黨組織,自身組織意識和政治覺悟都比較高,要充分發揮這個優勢,如讓普通黨員選擇主題,輪流上臺做交流講黨課、黨員策劃實施組織生活等。讓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選舉權、監督權得到落實,黨對組織的歸屬感自然也會增強。四是要加強思想交流。圍繞對現行政策的理解看法,以及黨員關心的各類黨內生活問題、社會公共性話題,讓黨員自己講、互相議、大家談,在對話、辯論、研討中達到自我學習、黨性意識提升的目的。
(四)嚴肅組織生活政治紀律,提高忠誠度。黨組織通過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開展黨內政治生活,對黨員一視同仁,重視每一位黨員的民主權利和訴求;黨員自身嚴格遵守黨的各項組織紀律,主動按時交納黨費,積極參加黨組織的活動,嚴肅認真開展批評和討論。通過提升黨內政治生活的約束力和規范力度,提升黨內制度公信度,提高黨員對黨的忠誠度。
(五)與時俱進,善用新方法新技術。抓準現代網絡媒體覆蓋率高、參與度廣、對青年黨員吸引力大的特點,開設諸如黨內政治生活網站、微信微博平臺、APP手機學習軟件等,鼓勵黨員在虛擬空間積極交流,使虛擬的政治空間實體化;抓準黨員的思想脈搏和關注點,提煉黨員感興趣的經濟形勢、國學哲理、歷史文化、藝術鑒定等主題,每年組織1-2個主題開展學習研究,組織講座座談等,提升黨員綜合素質;借鑒國外政黨的做法,黨組織定期公開發布黨內議題,鼓勵黨員開放式討論等。
(六)黨員活動經費保障常態化。上級黨組織對基層黨組織開展支部活動建立固定保障機制,“確保經費用于基層黨組織,特別是黨支部正常開展工作和活動”,明確經費的使用范圍,將基層黨組織工作和活動經費的使用管理情況納入基層黨建工作考核,確保專款專用、規范使用。
【參考文獻】
[1]甄小英.提高黨內政治生活質量的四個著力點[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5(03).
[2]梁妍慧.把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化作群眾工作的有效機制[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3(03).
[3]李斌雄,張銀霞,等.基層黨組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及其問責機制探討[J].探索,2016(01).
[4]吳超.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問題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2012.
[5]崔建周.構建黨內政治生活正常化支持保障體系的思考[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