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
【摘要】檔案文化是人類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檔案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一部分,對社會有著重要的文化功能,因而檔案館文化建設工作至關重要。本文分析了檔案文化建設的現狀,針對現狀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應對策略,讓人們了解檔案,從而推動檔案文化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檔案;文化建設;策略;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當代中國人的需求也在發生深刻變化,已經由主要滿足物質需求,轉化為主要滿足精神需求。文化建設的核心就是滿足人的精神需求。滿足文化需求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目前,檔案文化的概念還沒有一個權威的、統一的定義,但就檔案而言,他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檔案是文化的積淀,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媒介,檔案反映了文化的變遷,它是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化,是文化的載體之一。檔案事業是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檔案文化建設,既符合國家關于文化建設的需要,又符合檔案自身發展的要求,檔案屬于歷史范疇,它的本質是傳承,在弘揚民族文化,建設現代文化的過程中,檔案的作用無可替代。
一、檔案文化的幾個屬性
(一)客觀性。檔案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他客觀、真實的記錄人類歷史所發生的點點滴滴,是印證歷史的第一手材料。這種原始的記錄決定了檔案本身的客觀屬性,貫穿于檔案材料形成的全過程,所以說這是他自身固有的,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的基本屬性。
(二)權威性。檔案文化與檔案的特殊關系,決定了檔案文化與生俱來的證據性,權威性。檔案文化是一種基礎文化,其他文化的表現都是以檔案文化為依托的,所以說檔案文化對其他文化建設有著基礎性的作用,與各類別文化都有密切的聯系。在原始檔案面前,任何有爭議的內容都可以得到化解。
(三)歷史性。檔案就是歷史的記憶,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具有存史、資政、育人的作用。把人們從事的生產、生活、社會實踐以及在重大事件、重要活動中通過文字記載、圖片、聲像等形式記錄下來,凝固成歷史,固化為檔案。
(四)社會性。文化的產生和發展與社會息息相關,檔案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能也不應該脫離社會獨立存在,檔案需要不斷吸收社會各方面文化的精髓來充實自己,要與社會文化同步發展。
二、檔案文化的現狀
檔案歷來都是重要的文化資源,是記載于繼承歷史文化最原始、最真實,最重要的載體,其在文化傳承過程中具有重大的文化教育、媒介及憑證作用。讓·皮特爾·瓦格在第十二屆國際檔案會上說:“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掏走了多少歷史的積淀,就如那些為淘金而淘沙的河流,而檔案這種金子就是人類記憶、文化和文明的金子”,足見檔案與文化的相輔相成。
現代社會是信息高速發達的時代,檔案也由原來的傳統模式轉變為數字模式,各級檔案館、檔案部門都在努力創建檔案網站和數字化檔案室,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與制約,檔案文化建設與其他文化建設相比明顯滯后許多,檔案的價值未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挖掘。
(一)對檔案文化的理解和認識不足。目前,檔案文化這個概念還停留在相關學者的認知層面,并沒有實現全社會的普及。在老百姓看來,檔案事業就是一種政治事業。常常會有這樣的現象,當你問老百姓對檔案了解多少時,大多數人會認為檔案就是個人履歷,或者是在學校時候的那種檔案,大眾對檔案的認識很片面;而對于檔案工作者來說,其對檔案文化的理解也很粗淺。在各大高校,檔案專業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專業人才欠缺。
(二)檔案文化資源單一。長期以來,雖然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積極拓展檔案資源領域,接收了婚姻、學籍、知青等民生檔案,為檔案文化建設提供了較為豐富的資源保障。但由于各級各部門對檔案重視程度不高,很多檔案,例如農業、水利、氣象等方面的檔案都沒有接收進館,導致文化建設面臨著較大的阻礙。
(三)檔案利用服務效率低。檔案是黨和國家寶貴的歷史財富,長期以來,檔案總是披著神秘的外衣,很多珍貴的檔案常年被束之高閣,塵封保存,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檔案文化產品開發力度不夠,數量不多,質量不高,檔案文化在服務社會、服務基層方面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例如我市近幾年檔案利用率有明顯提升,但多數是政府部門前來查閱,個人查閱少之又少。
(四)檔案編研成果稀且不精。編研成果是檔案文化最直接的體現之一。然而,許多檔案部門由于受事業經費短缺、人員編制不足、人員素質不高等問題的影響,往往只注重檔案資源建設、檔案直接利用及檔案安全保管等工作,而忽視了檔案編研工作,對現有館藏檔案的研究不夠深入具體,在開發編研的理念、思路和具體舉措上創新不夠,在如何圍繞黨委、政府工作大局,圍繞經濟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充分發揮檔案的獨特功能和獨特作用,抓住每個時期的工作重點中,編研有參考價值的檔案成果方面還顯乏力,檔案存史、資政、育人功能未能很好地充分地挖掘和發揮,絕大部分檔案部門未能產出高水平、高質量,獨具時代、地方特性的檔案文化精品。
(五)檔案管理中硬件設施不足。這幾年,檔案館的設備在不斷地跟進,但是大部分綜合檔案館始終沒有完全改變檔案庫房面積窄小、破舊,條件簡陋,保護設施差,安全系數低等境況,使得相當多的到期檔案、專業檔案、專門檔案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檔案材料等游離在檔案館大門之外,大量館藏檔案和未移交進館的檔案沒能得到很好的安全保護。
(六)檔案部門與各文化部門之間缺乏聯系。由于歷史的原因和保密性質,檔案給人的感覺總是很神秘,與外界文化缺少互動,在與外界文化的交往中往往比較消極、被動,這就無形中阻礙了人們對檔案的價值以及利用的認識。我黨提出文化強國,但對于檔案文化而言,并沒有成為文化主流,人們往往是在不得不需要的時候才會想到檔案。檔案的利用群體一般都是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以及學術研究者,利用群體范圍狹窄,利用目的單一。與其說檔案部門是一個文化部門,還不如說是一個倉庫。當然,除此之外,還有檔案工作宣傳不足,檔案信息化建設滯后,檔案創新意識不強,檔案人員素質不高等因素均影響著檔案文化建設的發展進程。
三、檔案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檔案文化建設要與檔案部門整體工作相互協調,根據不同時期的工作特點,不斷豐富內容和形式,開展與之相適應的文化活動,從而提高全社會的檔案文化意識,推進檔案文化建設。
(一)強化檔案文化意識。長期以來,我們檔案館的文化功能沒有顯現出來,跟檔案部門的文化意識不強有很大關系。首先,要從檔案部門自身做起,在檔案部門和檔案人員中強化文化意識,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我市檔案館自2014年搬入新館后,先后做了大量工作,先是布置了愛國主義教育展廳,然后舉辦書畫展,邀請名家前來參加,并獻上珍貴的墨寶,希望能不斷提升檔案館的文化氛圍。其次,檔案工作者應當從庫房走出來開展廣泛的社會服務活動,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平時的工作中要不斷發現、挖掘有益的文化素材,時刻保持敏銳的文化觸覺。
(二)加強依法治檔。檔案行政執法是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按照法定職權,在執行法律、行規、規章進行檔案事務行政管理過程中,對具體事件和行業管理相對采取的、發生權利義務關系的具體行政行為,是檔案工作領域中的一種特殊的管理行為。檔案部門本身是一個“清水衙門”,在社會活動中知名度比較低,檔案法律法規相對于其他法律法規起步比較晚,并不為人所熟知,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困難。在檔案行政執法過中,要特別強化檔案法制意識,堅持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推進依法治檔,用法治的手段來規范檔案工作,推進檔案文化建設。
(三)加強檔案宣傳力度。除了提高檔案部門工作人員自身的文化素養以外,還應加強檔案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檔案,了解檔案,了解檔案文化的獨特魅力。一要把檔案的宣傳教育面向大眾,把廣大市民作為宣傳對象。我市檔案館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到市直各個單位進行宣傳,發放宣傳資料,還利用“6.9國際檔案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走上街頭為老百姓宣傳。二要把握好檔案宣傳教育的時機。利用重大節假日適時宣傳,并做好本市重大活動和重大賽事的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工作,從而促進特色文化的建設,我館將市里重大活動的檔案都接收進館,整理保存。三要使檔案宣傳的手段多樣化,拓寬檔案宣傳渠道。檔案館可以依托自身的資源優勢,深挖掘,廣收集,建立多種形式的展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向廣大市民開放,把檔案穿插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事情當中,圖文并茂地展現給大家;還可組織工作人員進社區,辦講座,發放宣傳單,向大家講述檔案及檔案文化的相關內容;再一個,利用公眾媒體,對檔案進行大量的宣傳,讓老百姓先做到耳濡目染,再做到心中有數。
(四)豐富館藏資源。館藏檔案資源建設是檔案文化建設的基礎,進一步優化和豐富館藏檔案的種類,改變檔案館檔案種類單一的現狀。為做好這項工作,必須要大范圍、寬領域地收集、征集檔案。檔案館作為儲藏檔案資源的地方,一方面要持續加大對散存在社會以及其他機構的檔案進行收集和征集力度,把這些有開發利用價值的檔案信息資源集中到檔案館統一保存;另一方面,要加快檔案館的信息化建設,盡快實現各個地區檔案館之間的資源共享。
(五)加強檔案編研工作,打造檔案文化精品。檔案文化的主要職能作用是傳承人類發展過程中有價值的資料與信息,其在留存歷史記憶、引起群眾共鳴、傳承優秀文化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悠長的人類歷史長河中,把形成的檔案資料完好、真實地保存下來,可作為許多正確的重大決策的有力證據,更是文化資源中的精髓。檔案編研要充分依托館藏檔案資源,深挖掘、細研究,編研出能展現地方歷史、人文等信息的作品,可以舉辦專題展覽,拍攝專題片,開設專題講座,讓檔案走出倉庫,走近老百姓,積極為社會各界提供各類信息,最大程度地滿足人們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為廣大社會公眾創造豐富的檔案文化產品與服務。
(六)打造高素質檔案文化隊伍。檔案文化建設的關鍵因素是人,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斷提高檔案工作者的素質,不僅要求檔案工作者有過硬的業務技能,還要有很高的文化意識和文化修養,有了高素質的檔案文化建設隊伍,就有了檔案文化產業發展的保障。
(七)加強與有關文化部門的合作。檔案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部分,是社會文化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文化休戚相關,因此,必須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一是加強和圖書館、博物館的聯系,圖書館、博物館的圖書、文獻資料等對檔案館來說是重要的資源補充,雙方可以互補,資源共享,這就相當于拓寬了檔案館的查找范圍。二是可以和當地的旅游局、文聯、地方志等單位建立聯系,這些單位在本地的歷史遺跡、民間風俗、地方文化等方面都有很珍貴的資料,都可以作為檔案資源共享。三是和社團文化組織聯系,比如文化研究協會,攝影協會等,我們有豐富的館藏,借助文化工作者的專業特長,對檔案文化建設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幫助。
四、新時期加強檔案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檔案是對歷史的真實還原,檔案文化是以檔案為依據,對傳統文化的再挖掘、再升華,在挖掘歷史文化、弘揚民族文化、發展地方文化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檔案文化的特定屬性,在新的歷史時期,檔案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傳承歷史,推進文明。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從甲骨文化開始,山頂洞人文化,古代四大發明,這些都反映了人類發展的歷程,所有的這些都是在記錄的基礎下才流傳至今,這就是檔案的雛形,而檔案文化就是在對這些真憑實據的研究下衍生出來的一種文化,它記載了國家興衰,政權更替,制度變遷,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財富。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就是檔案文化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大量的歷史記錄在紀念館展出,凡是去過的人都被那一幅幅畫面深深震撼,從而激勵大家勿忘國恥。
(二)教育民眾,豐富生活。現在國際之間的競爭,經濟是硬實力,文化是軟實力,我們在提高經濟的同時,也要防止文化的入侵,檔案文化恰好是開展政治、思想、教育和提高全民素質的生動教材。現在學校的課程里加入國學,就是對傳統文化的弘揚。檔案館聯合其他文化部門可以舉辦各種專題展覽,講座等等,在豐富百姓生活的同時,讓大眾更多地了解歷史,了解文化,了解檔案的重要性。
(三)助推檔案,相輔相成。檔案文化,不是檔案與文化的簡單疊加。檔案是檔案文化發展的基石,豐富的館藏是檔案文化發展的強大后盾,相應的檔案文化的開展,也帶動了檔案事業方方面面的發展:首先是檔案的基礎設施得以加強。其次培養了一批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人才隊伍,也轉變了工作人員的工作理念,由被動變為主動,從而使檔案的利用得以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公眾對檔案工作的認識和了解。再一個,優質的檔案文化產品對檔案的宣傳起到極大助推作用,使得檔案工作以更貼近民眾的方式走進公眾的生活,檔案對大家來說變得不再陌生,老百姓意識到檔案的重要性,檔案各方面工作都會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