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張康夫
摘要:眾所周知的“大膽、叛逆、怪誕、前衛、黑暗”風格的亞歷山大.麥昆的設計,除了造型獨特多變,其色彩的應用在這種風格的塑造成型中功不可沒。文章將對秀場服裝進行色號提取,再用餅圖和PCCS色調圖等工具,分階段案例分析麥昆一生中設計用色的特點;探尋這位時尚界鬼才的色彩表達規律和技巧,以期對現代獨特另類風格服裝設計在色彩上能作參考之用。
關鍵詞:亞歷山大.麥昆 服裝色彩 風格
中圖分類號:J05文 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0069(2019)01-0068-04
Abstract: Alexander McQueen, known for his bold, rebellious, bizarre, avant-garde, dark style.In addition to its unique and changeable shape, the design col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haping of this style.To explore the color expression rules and techniques of this genius in fashion world, so as to make reference to the modern clothing design in color, the article will carry on the color code from the show,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sign color in the whole life of McQueen by stage case through the pie chart and PCCS color chart tools.
Keywords: Alexander McQueen Clothing color Style
引言
標新立異并不代表天馬行空,它是在具有深厚的專業功底的基礎上,加以巧妙的創新,最終給人以或新奇或驚艷的感受,甚至成為一種時代性或流派性的代表;在麥昆看似隨意大膽的用色背后,一些美的原則也有跡可循。業界學者把亞歷山大麥昆一生的創作階段劃分為灰暗叛逆的早期、浪漫復古的中期和折中百變晚期,這里將取麥昆的作品按三個階段分別進行用色分析。
一、灰暗叛逆時期的服裝色彩特色(如圖1)
(一)麥昆早期設計風格概述
麥昆早期(1992-1998)創作總體以為血腥暴力、死亡恐怖等為主題,在其中融入宗教、維多利亞哥特式等元素,配合以相應文化內涵和心理影響的色彩,設計呈現出一種陰森詭異的暗黑風;早期創作設計中花色較少,除了基本的黑白搭配以各種夸張的造型,還大面積地使用紅色、藍色等色相的灰色,形成麥昆那一時期驚世駭俗的叛逆設計風格。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展示
除了奇特的造型外,麥昆的創作是怎樣用色而給到人以這些奇特又深刻的心理感受的呢?對于麥昆早期作品的,本文通過提取每年秀場發布的服裝色彩的色號,最終分別統計出其從1992年到1998年間春夏和秋冬秀場發布服裝的用色中的冷暖占比、明度比、純度比以及PCCS色調情況,一部分過程和得到的結果(如圖2、3、4):
(三)研究分析結果
1.麥昆早期秋冬秀場用色特點及案例
從數據結果看出,這七年間麥昆秋冬秀場用色中,整體多灰暗色調,少量的強烈色調;在色彩冷暖比例上,黑色使用占比最大,其次是灰色,再下來是暖色調色彩,冷色調相對較少,白色使用最少;其中黑色占了約三分之一;黑白盡管是各大品牌的基本用色,但是用到三分之一這樣的比例著實鮮見,由于亞歷山大.麥昆的時尚設計充滿了對黑暗、孤獨的獨特的美學闡釋,這樣比重的黑色的運用,與麥昆早期的暗黑風格有直接聯系;在1997/1998年秋冬“弱肉強食的地方(It's a jungle out there)”系列中,黑色在整場秀中甚至占據將近半壁江山,以表現其主題中地獄、宗教等氣息;因為黑色本身就給人一種沉重感受,并且黑色在羅馬天主教會中代表死亡的悲哀和墳墓的黑暗;而麥昆早期所有秋冬設計中很少用到白色,且其白色在作品中多是與藍色和黑色組成花色點綴出現,一方面使整個畫面不至于太壓抑;另一方面由于白色在西方象征著純潔、歡樂和光榮,與麥昆秋冬秀場黑暗主題不符;但是在1997年秋冬秀場上出現幾款白色毛皮的服裝,那溫暖的皮草搭配美好又明亮的白色,與整常秀中多黑色、灰暗色調對比似乎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這正是麥昆表達其在黑暗恐怖的現實中對美好的向往,讓人們在深淵看到希望的設計理念;而使用較多的紅色系中,或加了大量黑色,使明度和純度都降低,以至于一種玄色的色相,呈現出一種凝固發黑的血液那樣恐怖的視感;或配合有光澤的面料和亮片,使紅色看起來鮮艷欲滴,那暄囂又可怖的色澤正是象征著主題中透露出的血腥和暴力;另外,大量使用了明度較低藍色;藍色原本給人在心理上以純凈、晶瑩、寒冷、冷靜、理智、廣闊、平和、憂郁等感受,而在麥昆靈感來自于中世紀佛蘭德繪畫的1996/1997秋冬秀場“但丁(Dante)”系列上的藍色,卻給人一種病態的、陰郁的感受;低純度與光滑面料、或強烈色調與丹寧面料配合下的藍色讓“包屁者”bumsters)超低腰褲的設計充滿情欲色彩,造成更為轟動的效果。
2.早期春夏秀場麥昆的用色特點及其案例
(如圖5)和(如圖6)是麥昆早期春夏秀場服裝色彩的分析統計結果;從結果可看出,麥昆在春夏秀場上使用的色彩在色調跨度上很大,其中灰色調使用與秋冬秀場相比明顯減少,暗黑色調與亮白以及鮮艷色調交替出現,給人視覺上很大的落差和刺激感受;黑色同樣占有很大比例,使用白色占比相較于秋冬秀場有所增加;整體使用暖色系較多,冷色系和灰色使用較少,但麥昆的暖色系并不是給人溫暖活潑的印象,而是多由明度和純度都較高的鮮紅色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如1995/1996年春夏的“鳥群(The Birds)”和1996/1997年春夏“血魔(The Hunger)”系列,大面積的紅色或搭配黑色和白色,配合裂口、露乳等古怪造型,表現一種狂野叛逆的情緒和電影靈感來源中的吸血鬼的主題;白色在中期春夏秀場上高頻出現,麥昆對于白色的運用,比較新穎的是用白色透明的PVC面料服裝直接套在沒有穿內衣的模特身上那似有若無的效果讓人耳目一新;而時尚是有周期的,隨著潮流的回歸,這種“透明塑料布”在近兩年又開始大放異彩,在2017和2018年國際時裝周中,各大國際品牌如CalvinKlein、Chanel、BURBERRY、Valentino等在時裝周中運用了大量的PVC材質的設計,再次引起時尚界的轟動;可見,麥昆的設計是非常具有時尚前瞻性的,并且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另外,在麥昆整個早期春夏秀場上,除了無彩色外大部分都是較高明度的色彩配合光澤面料,比如熒光藍和絲綢光澤面料的軍綠色、橋黃色,液態金屬材料的銀色等在大量黑色出現過后,以一種迷幻耀眼的方式刺激著人們的感官,令人著迷又有些不敢直視。
(四)麥昆早期設計用色小結
早期的麥昆設計色彩不花哨,較單一而不單調,在秋冬秀場用單一反復強調渲染氣氛,而春夏的用色在單一中賦予變化和創新。虛幻與真實、莊重與放蕩、傳統與革新都是他的標簽,這種對于時代主流價值觀的矛盾思想并不是一味反對,而是更加深層次的思索,所以隨著麥昆對于生命和時尚的深度思考,他的設計和用色也在相應發生階段性的變化。
二、浪漫復古時期的服裝用色(如圖7)
(一)麥昆中期創作特點概述
從2005年開始麥昆的秀場上開始出現男裝,但這一階段男裝的設計和色彩風格特點與女裝無甚差別,所以這里將男裝和女裝一起統計分析。通過與分析麥昆早期服裝色彩相同的工具和手法,發現亞歷山大.麥昆中期(1998-2007)創作不管在造型還是服色上整體都不再那么叛逆和駭人,并且有愈趨于主流審美但又不落俗套的傾向;這一時期前五年麥昆入駐紀梵希,在設計上雖稍有收斂自己的任性和張狂,但仍然保持著自己鮮明而極端的設計特點;而2002年離開紀梵希以后麥昆的設計更是開始更加注重融入藝術表現手法,服裝給人一種藝術的,無與倫比的美的享受的同時,不禁要贊嘆設計師的驚人的天賦和才華,而不僅僅像早期設計那樣讓人因為遭受視覺和精神上的沖擊從而被吸引并發出感慨。
(二)反映麥昆中期特色及典型作品案例分析
1.中期秋冬秀場的藝術表現手法
1999年春夏秀場上的壓軸作品“天鶴之死(The Dying Swan)”,由模特著白衣優雅旋轉的同時,兩旁的機器手臂用高明度低純度的黃綠色和黑色油漆現場噴繪完成,如果直接展示黃綠加黑色配色的成品會給人色彩臟掉的印象,但用這種動態現場上色的展示方式讓人們看到潔白優雅“天鵝”被中傷和抹黑直至“死亡”的過程,這種手法貝I」可以傳遞出一種凄美和傷逝的效果,引發觀眾的同理心;整個秀場從舞臺、燈光、模特妝容、表情、動作、服飾和道具都給受眾強烈的震撼力,通過外在的表現形式揭示設計師對于表與本、美與丑以及生命的哲學思考。在整個中期作品中,秋冬秀場仍然以無彩色為主打,但白色的比例相比早期增加了許多,這使整個時期作品不再陰森可怖;由于模特造型和舞臺布置效果,其中也不乏又一些詭異的、戲謔氣氛的設計,如2001/2002年秋冬“旋轉木馬(What a Merry-Go-Round)系列”,舞臺中央的骷髏和旋轉木馬道具,模特的小丑妝容著黑和灰色服裝,搭配亮片裙子和鮮艷發色鮮明對比,表現出一種怪誕畫面和譏諷的情緒,給人深刻的印象;除少量這種負面情緒的設計,麥昆其他大部分作品開始趨于積極和溫柔浪漫。
2.中期秋冬秀場用色的浪漫復古表現
1999年秋冬秀場就開始出現駝色系皮草和皮革、橋色毛衣和白色羽絨服,中純度高明度和暖色系給人冬日里以溫暖和柔和的向往;整片的奪目的紅色逐漸退出麥昆中期秋冬秀場設計,取而代之的是少量的低純度的穩重而內涵的酒紅色和棗紅色,修身袒領的酒紅色皮革連衣裙在2002/2003年秋冬“難以置信(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系列中女人味得令人“難以置信”。而2003年秋冬秀場上的紅色以不同純度與明度分別與白色變化花紋配合都營造出了一種動感和活力,也表現出麥昆與早期相比思想上的更積極和活潑的一面。另外,麥昆最具中期的浪漫和復古風格代表的是2006/2007秋冬“克洛登的寡婦(Widows of Culloden)系列”;整個系列除了黑白就全是灰色調,略顯凄涼和憂傷的色調正是表現出主題中對受霸凌的異族女性的同情和對歐洲文明進程中這種現象的反思與控訴。另外,秀場上暗紅與黑色相間的蘇格蘭紋、黑色中世紀蕾絲和駝色復古紋樣表現復古情懷;白色的紗質和蕾絲的荷葉邊以及模特頭頂各色羽毛元素裝飾表現出浪漫和凄美。他的這種時裝設計風格不斷地挑戰人們對于時尚和美的理解,使人們能夠看到褪去浮華與美艷之后最真實的悲傷與恐懼。
3.中期春夏秀場用色開始豐富
麥昆中期創作春夏秀場服裝用色不再似早期那樣色調跨度極大,這一時期的春夏秀場上多了許多柔和的灰色;同時色彩搭配上逐漸豐富起來;躍動的紅白和色和醒目的紅黑色在2002春夏“扭曲的斗牛舞(The Dance of the Twisted Bull),,系列中深受麥昆的喜爰,高明度和高純度的紅色再次被麥昆擺上舞臺以表現主題中的激情和活力。另外,麥昆在2003年春夏秀場運用了豐富和艷麗的色彩表現“爰爾蘭人”,除了深棕色皮革的夾克、皮裙和筒靴的酷酷的海盜風,還有高彩度的藍色、黃色、綠色、紅黃搭配、紅、藍、黃搭配和彩虹色堆疊裙等,表達出麥昆對爰爾蘭人的印象是那樣的鮮艷美好、熱情活力。
(三)麥昆中期用色小結
麥昆在中期的設計用色,秋冬同樣偏爰無彩色,但在春夏秀場已經開始嘗試多彩色搭配的創作。這個時期他的作品常以狂野的方式表達情感力量、天然能量、浪漫但又卓越的現代感,具有很高的辨識度。
三、折中百變時期的服裝色彩搭配特點(如圖8)
(一)麥昆晚期用色特點及案例
亞歷山大麥昆在晚期(2008-2010)的創作中,女裝色彩搭配的豐富和變化是其設計中最鮮明的特點,而男裝則通過用無彩的黑色和灰色以及紅色黃色色相的灰色搭配紋理或大花紋,或由黑白以及低純度的黃色紅色大面積色塊插入式的搭配,表現男性的低調沉穩而富有內涵;另外,春夏和秋冬秀場上出現冷暖色調比例相當的現象;晚期的設計色彩總體上豐富起來,但一款設計上多種色彩的情況主要表現在春夏秀場,秋冬秀場基本是三種及以下的配色;而三種及其以下的色彩組成的花色圖案多整齊和規則或者色塊面積分布較均勻;如2009/2010年秋冬“豐收號角(The Horn of Plenty)”中類似千鳥格紋樣的黑白花紋系列,由黑白紅三色搭配的款式在圖案上就不再規整,但是作為主色的紅色在色彩面積分配上比較卻是均勻,位置分布上也比較規律。在多彩的春夏秀場,呈現色彩小面積化的特點;即使是單一的顏色也被分割成細碎的花紋;在多色彩系列中,冷暖色調高低明度的色彩出現在同一畫面里,麥昆則使色彩純度基本一致以保持和諧,用律動的組合圖案來保持節奏,讓豐富多彩的畫面不至于讓人眼花繚亂。對于對比色和互補色的搭配,麥昆通常使用較大面積的有彩灰來過渡以達到和諧效果。麥昆第三階段被評價為“折中百變”,我們可以從被英國著名設計師阿曼達.維克利(Amanda Vickery)稱為麥昆職業生涯巔峰之作的2010春夏“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Platos Atlantis)中看出,即使是一組黃色和綠色這種類似色的搭配,也通過使半身色彩細碎分割組合,半身大色塊組合這樣的疏密效果來使色彩看起來變化萬千。使用同色系色彩細密的交替組合成排列的、放射的圖案,中間或點綴少量的黑白、有彩灰甚至補色以豐富畫面,或搭配明度差距很大的較大面色塊來使花哨的畫面有視覺重點而不凌亂。
(二)麥昆晚期用色小結
沉穩柔和的男裝用色和豐富多彩的女裝配色共同形成了麥昆晚期“折中百變”的設計風格。
結語
從麥昆生平創作中,在有彩色部分,除了棕色駝色這種有近乎和黑白色一樣普遍和基礎的服裝暢銷色彩、有彩灰和2008年春夏秀場上的玫紅和紫色以及其他秀場上極少量的橋色、橙色、粉色,麥昆基本上都使用正色,然后在正色的明度純度上做變化再使用;紅色系和藍色系一直頗受麥昆喜爰,這正是麥昆狂熱的內心和冷靜的理智并存的矛盾個體的表現。標新立異需要的不僅是勇氣,而更是一種“敢為人先”的魄力;盡管對麥昆一生的作品的評價存在爭議,評價如他的作品風格一般,呈現兩個極端的現象;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位致力于時尚創作的設計師短暫的一生都備受全世界的矚目,他的作品猶如時尚界上空一顆耀眼的明星劃破天際;他對時尚設計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以及對藝術創作的執著精神,值得后人的頂禮膜拜。
參考文獻
[1]RalphYUU.誰愛這不息的變幻關于亞歷山大.麥昆,關于藝術的精神歸宿[J].設計,2011(01):93.
[2]李橙.亞歷山大.麥昆的設計研究[D].蘇州大學,2014:27-33.
[3]黃元慶等編著.服裝色彩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3:47-49.
[4]張康夫.色彩文化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88-89.
[5]劉星雯,吳衛.英國服裝設計史上的傳奇——亞歷山大.麥昆作品探析[J].設計,2017(13):45-47.
[6]李敏,王德慶.符號學視角下的設計作品創意分析——以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McQueen)時裝設計為例[J].設計,2016(23):82-83.
[7]陳于依瀾.淺談“時尚鬼才”亞歷山大.麥昆對當代時尚的影響[J].藝術科技,2015,28(10):107.
[8]李洋.結合黑格爾《美學》的觀點解析藝術作品的創作理念——以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McQueen)的服裝作品為例[J].輕紡工業與技術,2012,41(03):69-71.
[9](韓)金容淑.設計中的色彩心理學.[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26-40.
[10]賈璽增.中外服裝史.[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6:27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