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瑜
摘要:將陜西傳統的馬勺臉譜與現代設計相結合,使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在傳統馬勺臉譜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設計出了十二生肖系列臉譜,并與現代設計相結合。“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促進了西部傳統工藝的發展,創新后的傳統工藝更好地融入到了現代生活中的結論。
關鍵詞:一帶一路 社火馬勺臉譜 傳統工藝 創新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9)01-0118-02
Abstract: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Mashao facial masks of Shaanxi with the modern design to integrat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modern life. Innovative design based on traditional Mashao facial masks design.Result: Designed a series of Chinese Zodiac facial masks and combined with modern design."the belt and road"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rafts in western China. What's more, it also can be better integrated into modern life after innovating.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The Mashsao and Sehuo facial masks The traditional crafts The innovation design
引言
“臉譜”是在唐、宋兩代的女性化妝基礎上成長而來的藝術形式,隨著朝代的更迭,戲曲這一藝術形式的輝煌發展和特有的藝術風格的確立,逐漸產生了具有當地文化氣息的臉譜藝術。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逐漸落地,其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本土化、民族化的創新衍生設計興趣不斷高漲,逐步認識了民俗藝術作品的魅力。
一、社火馬勺臉譜的起源
(一)“社火”的由來:在古代,社火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獨特的藝術形式。先是由早起秦代的儺祭和儺舞演變而來,后來宋元時期形成了迎神賽會的民間風俗。唐朝“安史之亂”以后,唐朝向西迀至寶雞,使寶雞成為國家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陜西,高曉、獅子、龍燈等集體游行的藝術形式俗稱“社火”。社火臉譜最開始的時期分布在我國的各個地方,由于王朝更替等一系列歷史的演變,大多社會臉譜演變為某地方的戲劇臉譜。在陜西寶雞等地,馬勺臉譜用于典禮的助興和祭祀活動,再加上偏僻的地理位置,使社火這一集體活動和馬勺臉譜這一藝術形式成為山西寶雞的民俗習慣,從而被較為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二)“馬勺”的含義:社火馬勺臉譜中的“馬勺”類似于現代漢語中“水瓢”,起源于早期陜西民間的勞動生活用具,一般生活中所使用的馬勺都是由柳木制作而成的。在歷史上,馬勺是用來喂馬的工具,是由盛水的圓形部分和添加飼料的長形部分組成的。根據風俗和民俗,柳木有辟邪的作用,所以人們將神話里的人物繪制在柳木制成的馬勺上,希望可以辟邪消災,向往平靜安逸的生活。
(三)社火馬勺臉譜的發源地:社火馬勺臉譜起源于陜西省寶雞地域,其獨具一格的色彩以及通俗易懂的風格成為了當地民間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馬勺臉譜中所出現的圖案和紋樣與商周祭祀文化密切相關。例如,彩陶圖案與青銅圖案中的一些紋樣與馬勺臉譜在不同程度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它又被稱為商周紋飾的活化石[1]。
二、社火馬勺臉譜的藝術特色
(一)社火馬勺臉譜的繪制特點:社火馬勺臉譜,顧名思義,就是在馬勺上繪制社火臉譜圖案。因為社火不需要表演者發聲演唱,僅僅需要通過妝容表現人物形象,所以臉譜裝飾性圖案的設計并不受嘴形的限制。臉譜的設計側重于前額、鼻子和嘴巴的色彩變化和紋理,圖案的繪制帶有原始圖騰的風格,在繪制人物容貌方面表現得十分細致和直觀。同時在勾勒人物的五官上要求十分嚴格,在用色上也有一定的講究。
(二)社火馬勺臉譜藝術設計特點
1.馬勺臉譜的造型特點:社火馬勺臉譜的造型簡潔,在馬勺的基本外形上,創造出了許多形式多樣的臉譜。現有浮雕形式的馬勺臉譜、馬勺形狀的彩繪臉譜,以及運用在生產生活的臉譜。在馬勺臉譜的設計中,最常見的有對稱型和旋轉型。對稱型意味著面部左側和右側的顏色和圖案是對稱的,前額和鼻子是中心軸;旋轉型的意思是大部分的紋飾呈“S”或者反“S”的形狀,其間用祥云、卷草等花紋裝飾。馬勺臉譜的基本構圖法則是對稱型,因為對稱的構圖表現出馬勺臉譜的均衡美,這與中國“中”、“和”的思想密不可分[2]。
2.馬勺臉譜的圖案紋樣:社火馬勺臉譜的圖案樣式復雜繁多,其中許多都具有吉祥的意義。人們可以通過它祈求幸福安康,從而體現了人們希望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愿望。馬勺臉譜上的吞口,也是來源于民間面具。在歷史上,圖騰崇拜和原始巫教是“吞口”的發源地,它也是古代圖騰文化與巫文化的結合,吞口意味著吞噬所有的災難和妖魔,保佑風調雨順,辟邪消災。現有的馬勺臉譜都是經過歷代改良,脫離了最初的巫術、圖騰崇拜,只留下了求福免災的美好愿望。
3.馬勺臉譜的用色:社火馬勺臉譜的用色屬于傳統美術用色的一個分支,它們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象征性。傳統“五色”觀念與馬勺臉譜色彩的象征性密不可分有著重要的關系,也是人的色彩心理感受和馬勺臉譜色彩寓共同作用產生的。初期的社火臉譜首要使用原色以及黑白色,因為那時自然條件的限制,復色和間色相對較少。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又逐漸增加了紫色、橙色、灰色等,但是仍然以原色以及黑白色為主。五行學說起源于殷商時期東西南北四方的概念,后來又加入了“中”的概念,這一學說與后來的五行觀念有著密切的聯系。現代社火馬勺臉譜中,融入了現代的視覺表達形式以及色彩的使用,用色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紅、粉紅、綠、藍等顏色,再配上多彩的紋飾圖案和各種穿插的元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社火馬勺臉譜,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臉譜看起來色彩明麗,色調豐富。豐富的臉譜色彩給消費者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內在感受,可以說,作為視覺語言的色彩在臉譜藝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
三、“一帶一路”對馬勺臉譜創新發展的影響
(一)“一帶一路”對傳統馬勺臉譜的影響:傳統的馬勺臉譜大多以神話故事中的人物為基礎,通過艷麗的色彩,傳統的紋樣來展現伏羲、神農氏、軒轅黃帝等人物形象。同時,傳統的馬勺臉譜也融入了明清文學中演義小說的內容,將大量的歷史人物融入其中,使人們通過馬勺臉譜了解中國文學。“一帶一路”的倡議提出和落實,是推動西部的藝術設計文化產業向多元化邁步,推進了馬勺臉譜的進一步傳播和發展。這一戰略的提出,承載著文化輸出和藝術交流溝通的橋梁,可以促進文化的繁榮和傳統工藝的發展,將類似于馬勺臉譜這種傳統工藝美術傳播到沿線地區。
(二)馬勺臉譜創新的發展空間:若想將中國設計轉化為文化軟實力,就需推動當代設計的發展,將西部的傳統文化進行創新設計應用,通過科學技術的支持,使傳統工藝再發展。民間藝術形式得以傳承下去,是要有能夠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發展的藝術特色,通過創新迎合社會的發展方向。在現代的日常生活中,流行于市場上的各類民間藝術產品越來越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民間藝術類型產品的需求分別在數量上、質量上、藝術品位上都不斷提出了新時代的新要求,這一舉動為社火馬勺臉譜的創新及應用帶來了良好的推動力,也帶來了一定的發展空間。“一帶一路”政策的落實,也為馬勺臉譜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和技術支持,也為應用于現代生活的馬勺臉譜衍生品提供了沿線的銷售渠道。
(三)“一帶一路”為社火馬勺臉譜創新設計帶來的商機:“一帶一路”給社火馬勺臉譜帶來的機遇在旅游業中尤其顯著。旅游文化產品的發展是結合商業化發展的當代新興行業,社火馬勺臉譜的創新性設計衍生品更應該作為傳統工藝美術的一種傳播方式。同時,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也為傳統工藝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宣傳平臺,通過微博、微信、手機APP等方式推廣,使其逐漸走進現代生活。在社火馬勺臉譜創新性設計中傳遞文化元素,將傳統文化的優點繼承和發展,凝聚出優秀的,具有絲綢之路和西部特色的文化,結合最新的設計語言,使馬勺臉譜在新絲綢之路上煥發出新的魅力和價值,這更是西部藝術設計者們代代相傳的工匠精神[4]。
四、社火馬勺臉譜的創新設計
(一)傳統工藝創新設計的重要性:傳統工藝的創新不僅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現代生活的需要。改革開放后,西方的設計理念受到當代設計領域的熱捧,部分傳統工藝被認為成“落后”的美術。但事實上,傳統工藝的發展也是需要通過不斷的“再設計”來延續,與現代設計相集合,通過工藝美術的創新設計使其藝術價值得以傳承。而現在對傳統工藝進行創新設計,主要目的是為現代人所用,將傳統工藝融入到當代設計中,與時俱進,從而符合現代審美,適應社會發展的潮流,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中,才能使傳統工藝美術不斷發展、薪火相傳。
(二)馬勺臉譜創新設計:此次“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極大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同時,對社火馬勺臉譜的創新設計和應用也將應運而生。在馬勺臉譜的創新設計中,在傳統臉譜的基礎上,賦予了馬勺臉譜新的形象和較高的辨識度。將其與十二生肖相結合,后期運用在生活用品中。
在馬勺臉譜的創新設計中,與傳統馬勺臉譜不同的地方在于將生肖作為主要的主體形象,通過色彩的表達和紋飾的選取突出各個生肖形象的特點。在“兔”、“龍”、“蛇”的臉譜設計中,最大的特點則是將生肖本身的造型特點與《嫦娥奔月》《東海龍王》《白蛇傳》等神話故事相結合,“猴”的形象設計的靈感來源為《西游記》。在十二生肖的創新設計中,也融合其傳統的譜式結構,以對稱型和旋轉型為主,在紋飾的選擇上也保留了許多傳統的圖條(如圖1、2、3、4)。
(三)創新設計后馬勺臉譜的現代應用:傳統工藝美術的存在,不能僅限于博物館的陳列和瀏覽器的査詢,要充分利用現代傳媒手段,借助網絡,將優秀的工藝美術傳播到現代生活中。據調査,此前馬勺臉譜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建筑方面,比如西安環城西苑內的關中雕塑,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的馬勺斷隔等,并且主要集中在西部傳統工藝發源地,并沒有明顯的擴展趨勢。這一傳統工藝的發展,由于地理位置、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等一系列的問題,在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方面明顯經驗不足,而“一帶一路”方針的落實更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所以此次十二生肖社火馬勺臉譜的設計,也將產生其衍生品,通過“一帶一路”沿線的經濟發展,將西部傳統工藝文化傳播到各地。
在馬勺臉譜圖案創新的同時,將創新后的圖案應用到現代化的產品中,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將馬勺臉譜的形象制作成文化衍生品,印刷在手機殼(如圖5)上,通過互聯網等線上或線下實體店使傳統工藝逐漸融入現代生活。同時,隨著故宮博物院開發設計衍生旅游紀念品后,地方性的旅游景點也開始效仿,但大多沒有突出的特點和系統的規范。將馬勺臉譜圖案、紋飾整合起來,應用于服飾、手袋、抱枕(如圖6)等生活用品上,作為系列文創產品進行售賣,形成該地特有的風格,更好地促進了創新設計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帶動地域特色傳統工藝的發展,同時促進“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的增長。
結語
如今傳統文化不斷傳承發展,臉譜藝術也不再僅僅存在于傳統藝術中,也慢慢融入了我們的生活。[5]“一帶一路”戰略極大地帶動了沿線旅游業的發展,隨著旅游業市場的火熱,旅游紀念品也有極大增長,但是他們基本形式單一,款式古板,無法滿足現代適合年輕人便攜、造型優美、富有創意的要求。這就要求設計師與時俱進,提煉出符合現代審美要求的藝術衍生品,在文化產品本身的基礎上加以創意和應用。現代化的審美要求設計師使用各種設計原則和規律來探索圖案本身的形狀。尋找能夠讓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產品,設計出真正具有文化底蘊的產品,不斷地更新拓展設計思維,用民族元素打造出新的設計形式[6]。
參考文獻
[1]朱玲玉、李永奎、王夢霞.馬勺臉譜元素在旅游產品包裝設計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17(10):241-241.
[2]孫羽田.陜西社火馬勺臉譜藝術特點解析[J].職大學報,2017(5):51-54.
[3]王華清.芻議川劇臉譜藝術特征[J].設計.2017(7):132-133
[4]高原、田藝龍.“一帶一路”倡議對西部藝術設計文化產業發展的影響及其使命[J].設計.2017(23):94-95.
[5]鄧衛斌、李雪、陳媛媛產品設計中傳統元素的創新方法研究——以臉譜元素為例[J].設計2016⑴:128-129.
[6]賀雪梅、馬寧、于佳璇.社火馬勺臉譜文化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工業設計,2017(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