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亮
摘 ? ?要: 在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創新和改革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提高教學水平。核心價值觀是指引學生發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中,既能夠促使學生掌握學科知識,又能夠提升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識,這對于學生的發展有積極作用。本文分析核心價值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融入方法。
關鍵詞: 核心價值觀 ? ?小學語文 ? ?課堂教學
將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保障學生發展方向正確。因此,教師要分析核心價值觀與語文教學的聯系,將其全面融入實際教學中,達到提升學生素養的教育目的。
1.核心價值觀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聯系
新課標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要求有所變化和提升,需要教師重視創新教學方法,促進教學的發展。將語文教學與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形成新的教學結構,這對學生的發展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在新課標的落實中,以往的教學方法很難適應現代化教學要求,需要在新的教學方法的輔助下保證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強調其教學改革與現階段的教學發展相吻合[1]。核心價值觀與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人文性關系密切,將二者結合,可以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2.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核心價值觀的教學任務
在融入核心價值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其教學任務有所變化。這就需要教師詳細了解教學的有關標準和要求,實現核心價值觀和語文的有效融合,使其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新階段對語文課堂教學任務有了新的要求,需要重視學生的價值取向教育,繼承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樹立時代發展精神和榮辱觀等。這些都需要在融入核心價值觀、創新教學方法的同時,完善各方面的教育,最終提高語文教學水平,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由此可見,應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融入核心價值觀[2]。
3.核心價值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融入方法
3.1增加學生情感體驗,構建核心價值觀。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引領學生走近文本,豐富其情感體驗,從而構建核心價值觀。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體驗身臨其境的學習,進而進入課文的角色,強化情感體驗,在情境中發現并解決問題。以《草原》為例,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導入課文內容:“同學們,你們在看到題目時首先想到什么?”這樣學生就會暢所欲言,表達自己聯想到的歌曲、畫面、詩詞等內容。同樣的,在教學即將結束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如果你是文中蒙古包的主人,想要對遠方的客人說些什么?如果你是這里的客人,那么你又會說些什么?”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豐富、深刻,了解大草原的情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教師將環保、待人接物及審美等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素養。
3.2設計互動教學活動,融入核心價值觀。
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核心價值觀從狹義上看,就是通過互動教學將“對話觀”融入教學中,以師生平等為基礎,確保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從廣義上看,“對話觀”的教學目標是師生的生命發展,將文本、學生和教師三者相融合,以創造性、生成性和開放性為主要特點,設計人性化的互動教學活動[3]。“對話觀”的教學活動本質是創新教學,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例如:《詹天佑》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的需求,精心設計教學導語:“在中國這個美麗的國家,每一年都有感動我們的人物,與這些人展開零距離對話,我們的心靈都能夠接受一次洗禮,那么在你們的眼中、心中,有哪些感動中國的人物呢?”這樣學生就會主動探究知識,各抒己見。教師可以順勢提出英雄人物——詹天佑,并進行簡要的介紹,通過對話將學生帶入課文中,讓學生感受核心價值觀的存在,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并且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和理解?;咏虒W既能夠為學生對話提供豐富的素材,又能夠成功激發學生的對話欲望。
3.3多元解讀教學文本,引領核心價值觀。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創造性和探究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有創意的閱讀,通過閱讀期待、反思及批判等環節,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即實現多元閱讀。教師在思考如何教的同時,也要思考讓學生指導學生學,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從而在教學中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將方法與觀念、創新與繼承有機結合[4]。例如在《掌聲》教學中,教師應舉例說明在哪種情況下會響起掌聲,這些掌聲都代表什么。掌聲是對對方的鼓勵和贊同,我們在鼓勵他人時會鼓掌,別人贊美我們時也會鼓掌,由此引出“課文中的掌聲是為誰而響”,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其進行探究性閱讀,分析課文內容;與此同時,可以提出幾個拓展性問題,在閱讀過程中拓展學生的思維,體驗多彩的生活。在多元文本解讀中,要讓學生在解讀過程中從整體上感知知識,在厚積薄發中釋放自己的天性和能力,在涵泳品味中增強教學效果,達到引領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目的。
3.4堅持求同存異思想,培養核心價值觀。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傳遞“共贏”的核心價值觀,將以人為本作為教學理念,增強課堂教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性。這就要求教師將教學與生活對接,反映生活的同時,又將語文知識運用在生活中,促使學生關注生活,接受大量信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從語文教學特點和學生健康成長需要出發,采取求同存異的教學方法,協調核心價值觀。例如在《我們的民族小學》教學中,民族小學的生活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似乎沒有關系,漢族學生的生活習慣與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活習慣有很大區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民族的團結生活,以求同存異為教學戰略,抓住課文內容的線索,在求同教學中縮短學生與校園生活、民族小學的距離感,在存異的教學中體會民族小學的魅力。在欣賞和對比教學中,要全面并且準確地掌握每一個事物的特點,從似是而非進入到豁然開朗的階段,從而實現求同存異、協調核心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3.5充分挖掘課外資源,升華核心價值觀。
在語文教育中,要將其作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方向拓展,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學校生活等相結合,增加學生對知識和生活的認識。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資源不僅包括課堂資源,還包括課外資源,具體有風俗民情、自然風光、重要事件及文物古跡等,這些都是豐富的語文課外資源。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是語文教學資源,時時刻刻都能夠學習語文知識[5]。因此,在融入核心價值觀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尋找和開發課外資源,并將其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最終升華核心價值觀教育。例如:講解《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的好人好事,增加學生對雷鋒精神的體會和感悟,使學生了解什么是雷鋒精神,通過教師選擇的生活事例理解教學內容;通過正確的引導,促使學生學習雷鋒精神,成功將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教學中,深化雷鋒精神在學生心中的印象。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核心價值觀,教師需要充分挖掘課外資源,升華價值觀教育。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核心價值觀,需要教師從具體的教學活動、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分析,通過增加學生情感體驗、設計互動教學活動、多元解讀教學文本、培養求同存異思想、充分挖掘課外資源等方法,成功融入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并使其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同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榮貴.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小學語文誦讀方法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4):142.
[2]呂春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以《金色的魚鉤》課堂設計為例[J].華夏教師,2015(03):31.
[3]楊梅娟.把握小學語文課程新取向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基礎教育參考,2018(13):61-62.
[4]孫慶杰,張光林.小學語文教學如何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探研[J].才智,2018(25):86-87.
[5]陳藝華.有機融合價值共生——芻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培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7(21):187-188.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核心價值觀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的策略研究》階段成果,立項號GS〔2018〕GHBZ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