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禹婷 陳柯潯 張莉 鄭文波 周栩帆
【摘要】??? 目的:了解岳池縣白廟鎮居民對現場急救的認知和行為,尋求有效的方法提高居民現場急救能力。方法:隨機抽取廣安市岳池縣白廟鎮居民293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①居民的現場急救知識知曉率低。②61.8%的居民認為現場急救培訓有必要,12.3%的居民參加過現場急救培訓活動。③當有人需要現場急救時,27.6%的居民會采取現場急救措施。結論:該地居民對現場急救的認知不足,現場急救能力較差,但對學習現場急救知識的積極性較高,需廣泛開展急救培訓,提高該地居民現場急救能力。
【關鍵詞】??? 城鎮居民??? 現場急救??? 認知??? 行為
引言:21世紀,現場急救能力的相關培訓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而我國公眾的急救知識基礎薄弱,現場急救能力較差。本研究以岳池縣白廟鎮為例,旨在調查當地居民對于現場急救的認知及行為,對居民現場急救能力的提高和急救培訓的推廣有重大意義。
一、對象和方法
1、調查對象。以廣安市岳池縣白廟鎮300名居民作為調查對象。
2、調查內容。調查內容包括:(1)居民基本信息(性別,年齡等);(2)現場急救認知情況(溺水等急救措施,心肺復蘇等);(3)現場急救行為情況(是否參加急救培訓,緊急情況采取的急救措施等)。
3、調查方法。調查員對調查對象講解調查目的、內容和意義后,發放問卷,以詢問形式、自填方式完成,問卷后當場收回問卷。
4、統計學方法。剔除無效問卷后,采用epidata3.1錄入數據,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分析方法一般包括:統計描述、卡方檢驗等。
二、結果
1、基本信息。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有效問卷293份,問卷有效率為97.7%。其中,男性153人(52.2%),女性140人(47.8%);20歲及以下95人(32.4%),21~40歲79人(27.0%),41~60歲63人(21.5%),61歲以上56人(19.1%);文化程度為不識字或識字很少45人(15.4%),小學53人(18.1%),初中85人(29.0%),高中/中專/職中76人(25.9%),大專及以上34人(11.6%)。
2、現場急救認知情況。對于急救知識水平的自我評價,表示了解的居民占21.2%,一般了解的占44.7%,不了解的占34.1%;在調查的8項基本急救項目中,知曉率最高的為醫護急救號碼(94.2%),最低的為海姆立克急救(30.4%)。
3、現場急救行為情況。僅12.3%的居民參加過現場急救培訓,但89.8%的居民認為參加現場急救培訓有必要。當遇到緊急情況,會主動采取急救措施的居民僅有27.6%。多數居民不會進行急救的原因主要為害怕自己施救錯誤(68.6%)。
三、討論
3.1現場急救認知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當地居民對現場急救知識的知曉率不高,尤其是對心肺復蘇時,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的頻率的知曉率為30.7%,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公眾對于心肺復蘇的認知度不高,這與王玉調查公心肺復蘇認知度的調查結果一致[1]。
3.2現場急救行為情況
在突發緊急情況時,僅少部分居民們會主動采取急救措施。而參加過現場急救培訓的居民更多會主動進行現場急救。目前我國公眾培訓的覆蓋面有限,尤其是農村鄉鎮,常用急救技能培訓處于空白狀態[2]。
四、建議
4.1宣傳現場急救知識,擴大普及度
運用現有大眾媒體如電視、廣播等在急救知識宣教中作用,增強宣傳教育效果。可發放現場急救宣傳資料,開展相關講座,強化廣大居民對急救知識重要性的認識。
4.2開展多元化現場急救培訓,提高急救能力
開展各式各樣的現場急救培訓活動,例如進行急救模擬操作演練,并由專業人員講解演示。通過多元化方式普及現場急救技能,促進政府、醫院和公益組織等機構的密切配合,從而提高居民的現場急救能力。
4.3制定相關政策,強制特殊工種人員接受急救培訓
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政策,強制接觸意外傷害機會較多的人群或者為居民服務的人員,如礦工、司機等,上崗前必須接受急救培訓[3]。同時讓擁有急救培訓合格證的人員按一定比例分布在村鎮之中,保證出現緊急情況時病人能夠得到有效救助。
參? 考? 文? 獻
[1]王玉,李學惠,劉玉珍,王華靜.公眾對徒手心肺復蘇認知度的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7(21):69-70.
[2]蒲曉煜.國內外公眾院前急救培訓現狀及我國院前急救培訓展望[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9,26(4B):39-40.
[3]2012年”調研山東”大學生社會調查課題組.農村居民急救知識認知情況調查——以山東沂南為例[J].調研世界,2014(05):4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