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晗 王淑娥
【摘 要】我國的基礎教育已進入了核心素養時代,教育部在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本文根據《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結合學科特點,嘗試總結了戲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戲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關鍵詞】核心素養;戲劇;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6-0162-01
2016年9月,教育部頒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標志著我國正在進入以“核心素養”發展為本的基礎教育改革階段。《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指出,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
一、戲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學科核心素養被界定為:“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學習方式下所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分析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1]筆者總結戲劇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戲劇感知、創意實踐、審美情趣、文化理解。
(一)戲劇感知。戲劇感知是戲劇活動的基礎,是指學生對戲劇藝術語言、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的感受與認知。因此學生要首先具備感知力,通過在生活和戲劇的情境中感受和體驗戲劇藝術,了解戲劇的藝術要素、風格特征、表現手段等,并初步掌握戲劇基本常識和表演技巧,提高對戲劇藝術的興趣,引起情感共鳴。
(二)創意實踐。創意實踐是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創新意識和豐富的創造性想象的體現。戲劇是用“動作”表現的藝術,是實踐的藝術,并在實踐中進行二次創作。學生在觀察生活、積累素材的基礎上,敢于創新與探索,嘗試創作有創意的藝術作品,并逐步發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審美情趣。審美情趣是指發現、欣賞、評價戲劇作品和生活中美感。學生要學會戲劇藝術欣賞的基本方法,能從美學角度欣賞與認識戲劇藝術,感受戲劇的藝術魅力,初步形成健康的審美判斷能力,逐步提高對戲劇作品的審美理解、分析和評述,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藝術美。
(四)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是指從文化的角度欣賞和理解戲劇藝術。生活是戲劇創作的源泉,戲劇藝術與文化背景、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學生要能夠了解戲劇藝術與文化的關系,尊重中西方文化的多樣性,加深國際理解。認識中華優秀傳統藝術的文化內涵,提升文化認知,堅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二、戲劇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特征
(一)綜合性(跨學科性)。戲劇是一種綜合的舞臺藝術,它把文學、表演、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綜合稱為一種獨立的藝術樣式[2]。任何一部戲劇作品都是運用戲劇影視文學、導演、戲劇表演、舞臺美術設計、服裝設計等多個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完成的,因此戲劇學科的核心素養必然需要多學科核心素養的融合,戲劇學科的人才培養也必然是“全人教育”[3]。
(二)實踐性。戲劇不同于其他學科,教學過程以實踐訓練為主、理論教授為輔,教學目標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科核心素養也需要突出實踐性。學生在親身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思考力、想象力、創造力。
三、戲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注意點
(一)教學方式的轉變。戲劇教學突出過程管理,教師在開展戲劇活動、構建戲劇情境、營造戲劇氣氛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協助學生解決問題,并養成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尤其是在觀察生活訓練中,要引導學生捕捉細節、嘗試了解與感受人物的心理特征,注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而不是單純的教會學生什么是細節,在規定情境中人物應表現出什么情感等。同時學生由戲劇引發的思考、升華出的情感,教師要給予支持,激勵積極的情感體驗,消除消極的情感體驗。
(二)師資力量的建設。專業的教育需要配備專業的師資,但從目前國內基礎教育的現狀來看,在中小學校配備專職的戲劇教育師資困難重重。然而各藝術高校和綜合性大學基本均有開設戲劇相關專業,中小學可以借助高校資源,聘請高校專家為指導教師、開展校內教師的戲劇教育教學培訓,同時吸納校內的音樂、美術等專業老師,充實戲劇教育的師資隊伍,打造專兼職相結合、多學科人才相結合的戲劇專業教師團隊。并鼓勵校內教師參加國內的戲劇教育論壇、大師工作坊,接受最前沿教育理念的熏陶,以專家引領、教師實踐的方式開展教學。
參考文獻:
[1]朱明光.關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1).
[2]關眾.淺談戲劇教學[J].云南教育,2000(12).
[3]王鈺.教育為體 戲劇為用 教育戲劇:促進“全人教育”的有效手段[J].藝術教育,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