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石坤 許鈺枚 李勇冠 肖貝如 陳月娥
【摘要】目的:研究雙歧桿菌四聯活菌在防治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喂養不耐受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 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早產兒進行研究,共計120例,入選早產兒的體重均低于正常值,以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兩組,即A組與B組,B組患兒實施常規治療,A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比較兩組患兒出現喂養不耐受的產生率。結果:比較兩組患兒的喂養耐受情況,A組患兒喂養耐受有50例(83.33),比B組患兒少13例(61.67%),A組患兒的喂養不耐受出現了10例,不耐受產生率為16.67%,B組患兒的喂養不耐受出現了23例,不耐受產生率為38.33%,差異顯著,統計學有對比價值P<0.05。結論:雙歧桿菌四聯活菌運用于低出生體重早產兒的治療中,可有效降低喂養不耐受情況的產生率,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雙歧桿菌四聯活菌;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喂養不耐受;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054-02
隨著醫院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醫院的臨床急救質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生體重低的早產兒存在率。盡管如此,由于早產兒的生理功能以及各器官形態并未發育成熟,特別是免疫系統與消化道,就消化道情況來說,會致使早產兒產生喂養不耐受的問題,從而出現腹脹、嘔吐等情況,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早產患兒的生長發育,嚴重的還會影響到早產患兒的存活率。本研究收治了120例低出生體重早產兒進行研究,分析雙歧桿菌四聯活菌在防治其喂養不耐受情況中的運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挑選我院于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120例早產兒進行研究,全部入選患兒被分成不同的研究小組,即A組(60例)與B組(60例),A組有35例男患兒,有25例女患兒,體重為1-2kg;B組有36例男患兒,有24例女患兒,體重為1-2kg。所有患兒家屬均已簽署了研究知情同意書,同時排除存在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感染、嚴重心肺疾病以及先天畸形患兒,對A組與B組患兒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有對比價值。
1.2方法
B組患兒實施常規治療,依照《早產兒管理指南》對患兒實施治療管理,根據患兒的胎齡、體重情況調適好保溫箱的具體溫度,并將其置于其中。運用微泵輸液,對其生命體征加以監測,同時給予相關的營養支持以及防治并發癥的治療等。
A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開奶后即可為患兒服用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每次服用0.25g,每天給藥2次,將藥片于溫水中融化,并經鼻飼管給藥,連續治療14天。
1.3評定方法
觀察兩組患兒的喂養不耐受的產生情況,不耐受的評判標準:大便稀薄,每天嘔吐多于2次;有腹脹情況出現;胃殘留物存在咖啡樣物質或伴有膽汁;胃內殘留量大于上一次喂養量的30%。
1.4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20.0處理此研究中的數據,計量資料以χ±s來表示,X2檢驗數據差。P<0.05,表明對比結果有顯著差異,統計學有比對意義。
2結果
比較兩組患兒的喂養耐受情況,A組患兒喂養耐受有50例,占本組總例數的83.33%,B組喂養耐受有37例,少于A組13例,占本總例數的61.67%,A組患兒的喂養不耐受出現了10例,不耐受產生率為16.67%,B組患兒的喂養不耐受出現了23例,不耐受產生率為38.33%,差異顯著,統計學有對比價值P<0.05,具體詳情參見表1。
3討論
在醫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低體重早產兒的存活率得到了提升,低體重早產兒由于不足月出生,其消化系統并未得到完全的發育,比如,從而呈現出胃腸道動力較弱以及排空時間較長的現象,為此,在對此類患兒進行喂養時常常會出現腹脹、胃潴留以及嘔吐等臨床癥狀,嚴重的也會致使患兒產生喂養不耐受情況。在低體重早產兒出現喂養不耐受情況時,會使得患兒的腸內營養吸收受到嚴重影響,因未攝入足量的蛋白質與熱量而造就體重無法增漲問題的出現。據相關研究表明,出生體重是唯一一項保護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有效因素,也就是說早產兒出生體重越高,出現喂養不耐受率的機率越低。對于早產患兒來說,免疫系統可有有效防御各類感染問題的出現,然而低體重早產兒通常具有免疫功能缺陷問題,比如T淋巴細胞功能不完善、血漿丙種球蛋白量較弱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均能更快的侵襲患兒的機體,使其出現感染情況。要想推動低體重早產兒免疫系統與消化功能的完善性,提升其腸內喂養質量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研究中,B組患兒實施常規治療,A組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對比A組患兒與B組患兒的喂養耐受情況,A組患兒喂養耐受率為83.33%,B組喂養耐受率為61.67%,A組患兒的喂養不耐受出現了10例,不耐受產生率為16.67%,B組患兒的喂養不耐受出現了23例,不耐受產生率為38.33%,差異顯著,統計學有對比價值P<0.05。
由上可見,對于低體重早產兒展開治療時給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可幫助患兒改善其腸道功能狀態,從而降低喂養不耐受情況的發生率,且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的安全性較高,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孔燕珊,余豐.雙歧桿菌四聯活菌在防治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喂養不耐受中的應用價值[J].海南醫學,2018,29(07):1015-1017.
[2]金少娟,許衛東,趙青萍,王國健,茅紅英.雙歧桿菌及母乳聯合應用治療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臨床探討[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12):1770-1771.
[3]陳艷. 雙歧桿菌對極低出生體重新生兒臨床應用的研究[D].東南大學,2016.
[4]孫琦. 莫沙必利聯合酪酸梭菌—嬰兒型雙歧桿菌二聯活菌防治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臨床觀察[D].安徽醫科大學,2013.
[5]廖鎮宇,黃瑞文,肖艾青.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防治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療效觀察[J].兒科藥學雜志,2013,19(0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