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
【摘要】目的:研究納洛酮對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療效果及臨床安全性。方法: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間我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選取82例進行本次研究,患者入院后采用隨機雙盲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1例,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納洛酮治療。結果:觀察兩組患者的清醒時間、癥狀消失時間及呼吸頻率恢復時間,發現試驗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中兩組均未發生嚴重的并發癥。結論:納洛酮治療急性酒精中毒能夠加快患者恢復,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且不存在嚴重的并發癥,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納洛酮;急性酒精中毒;治療效果;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595.6 I【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086-02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診科最為常見的一種急性疾病,患者由于大量飲酒造成酒精中毒,中樞神經受到損傷,還可能引發共濟失調,甚至使患者陷入昏迷[1]。急性酒精中毒是一種較為危重的疾病,需要及時送醫干預,否則極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現階段,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療多數依靠藥物治療,納洛酮就是其中一種較為常見的治療藥物,能夠有效緩解患者體內的酒精毒素作用,較快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2]。本文就納洛酮對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進行研究,選取相關病例展開隨機對照研究,且取得較為理想的結果,現將研究結果以論文形式呈現。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間,我院收治的無基礎慢性疾病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選取82例進行本次研究,患者入院后采用隨機雙盲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1例。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齡在25-6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3.72±6.04)歲;試驗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5例,年齡在24-6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2.67±5.99)歲。就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來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等)并無顯著的統計學差異,即P>0.05,可以進行隨機對照研究。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均接受常規治療,給予吸氧、補液、保護胃黏膜,并且維持患者的電解質酸堿平衡等治療。在此基礎上,試驗組患者接受納洛酮治療,首次采用0.4-0.8mg納洛酮注射液,進行緩慢靜脈注射治療,之后再將1.2-1.6mg的納洛酮注射液加入100ml的5%葡萄糖溶液中混勻,進行靜脈滴注治療,治療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清醒時間、癥狀消失時間及呼吸頻率恢復時間等指標的差異。
1.4統計學處理
以SPSS19.0系統對兩組患者的計數、計量資料進行檢驗,將數據錄入軟件分別行卡方值、t值檢驗,如有P<0.05,則可以說明差異有效性。
2結果
觀察兩組患者的清醒時間、癥狀消失時間及呼吸頻率恢復時間,發現試驗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中兩組均未發生嚴重的并發癥,詳見表1。
3討論
急性酒精中毒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急性疾病,急診科接診率較高。酒精,化學名為乙醇。當患者一次飲入過量酒精或酒類飲料引起興奮繼而抑制的狀態稱為急性乙醇中毒或急性酒精中毒。酒精經胃和小腸在0.5-3小時內完全吸收,隨著血液在人體內循環,分布于體內所有含水組織和體液中,包括腦和肺泡氣中。吸收到體內的酒精10%由腎和肺排出,90%在肝內代謝、分解。其中80%酒精在肝內由乙醇脫氫酶氧化為乙醛,20%則經微粒體乙醇氧化系統轉化成乙醛,乙醛經醛脫氫酶氧化為乙酸,乙酸轉化為乙酰輔酶A進入三羧酸循環,最后代謝為CO2和H2O。另有一部分乙醛經乙酰輔酶A的作用變為脂肪酸。小劑量酒精能被機體代謝排出,對人體不會造成嚴重傷害。當一次大量飲酒,肝臟的代謝功能無法承受,酒精就會在體內出現蓄積,相繼發生乳酸增高、酮體蓄積導致代謝性酸中毒;糖異生受阻后可出現低血糖。乙醇具有脂溶性,可迅速透過大腦神經細胞膜,并作用于膜上的某些酶而影像細胞功能。隨著劑量的增加,由大腦皮質向下,通過邊緣系統、小腦、網狀結構到延髓。小劑量出現興奮作用,這是由于乙醇作用于大腦細胞突觸后膜苯二氮卓-GABA受體,從而抑制GABA對腦的抑制作用。血中乙醇濃度增高,作用于小腦,引起共濟失調;作用于網狀結構,引起昏睡和昏迷。極高濃度乙醇抑制延髓中樞引起呼吸或循環衰竭。機體對血中乙醇濃度升高程度的耐受性個體差異較大,但血液中乙醇致死濃度并無差異,大多數成人致死量為一次飲酒相當于純酒精250-500ml。根據中毒程度,臨床主要表現為興奮期,共濟失調期,昏迷期。進入昏迷期,患者出現昏睡、瞳孔散大、體溫降低,心率加快,血壓下降,呼吸減慢。危重時出現深昏迷,呼吸、循環麻痹而危及生命。目前治療急性酒精中毒的主要方式有藥物治療,而其中較為常用的藥物之一就是納洛酮。
納洛酮是一種羥二氫嗎啡酮類衍生物,屬于阿片類受體拮抗劑,納洛酮可以通過患者的血腦屏障,能夠對患者體內的阿片樣物質進行拮抗,取代阿片類物質與受體結合,從而對其毒性作用進行抑制,同時能夠促進患者的體內酒精分解代謝,改善酒精代謝產物對中樞神經的抑制作用,從而緩解患者的酒精中毒癥狀。且在臨床應用中,尚未發現納洛酮的嚴重毒副作用,報告的并發癥情況也較少,相對安全性較高,且未見耐藥性,也未見生理或精神依賴性,臨床應用價值較高。藥理研究顯示,納洛酮還能對酒精毒素中的β-內啡肽進行拮抗,從而改善患者的代謝,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清醒,提升治療效果。
本文研究中,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治療,而試驗組患者再加入納洛酮治療,研究結果顯示,觀察兩組患者的清醒時間、癥狀消失時間及呼吸頻率恢復時間,發現試驗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中兩組均未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即納洛酮能夠使患者更快清醒,更快緩解癥狀,更快恢復正常,且安全性較高,可以放心使用。
綜上所述,納洛酮治療急性酒精中毒能夠加快患者恢復,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使患者快速恢復至中毒前正常狀態,并且不存在嚴重的并發癥,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當然,在治療中應用劑量的選擇可以根據患者的中毒程度進行調整,用藥過程中也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給予患者治療。
參考文獻:
[1]黎廣平.納洛酮治療急性酒精中毒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36):68-69.
[2]周紅勤.納洛酮治療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觀察與護理配合[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31(1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