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麗
【摘要】目的:觀察會陰無保護接生技術在低危初產婦分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7年2月-2018年7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經陰道分娩的初產婦11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接生方法,研究組采用會陰無保護接生技術。比較兩組產婦會陰切開情況、會陰裂傷情況、第二產程時間以及產婦疼痛情況。結果:研究組會陰切開率以及會陰裂傷程度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當P<0.05)。研究組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研究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為(47.52±4.37)min,對照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為(47.58±4.86)min,兩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顯著性(P<0.05)。結論:在會陰無保護技術可以明顯低危初產婦的會陰側切率、會陰裂傷率,產婦疼痛程度較輕,值得在臨床進行廣泛的推廣。
【關鍵詞】會陰無保護技術;低危初產婦;正常分娩;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155-02
在臨床助產時,臨床上往往會采用外力壓迫胎頭保護會陰的方法來防止會陰破裂,然而,如果保護不當,可能會造成皮下深部肌肉及盆底筋膜的損傷,導致遠期的不良后果[1]。會陰側切可以損傷產婦,對產婦的產后恢復不利[2]。本文觀察分析了會陰無保護接生技術在低危初產婦分娩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2月-2018年7月我院婦產科收治的經陰道分娩的初產婦11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5例。所有產婦均符合經陰道分娩的指征,均無嚴重產科并發癥。其中觀察組孕婦年齡20-35歲,平均年齡(28.34±3.28)歲;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18±0.89)周。對照組孕婦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28.36±2.57)歲;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21±0.89)周。兩組產婦的基本資料經過統計學分析處理后,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的會陰保護法進行接生。研究組產婦采用無保護會陰法進行接生,具體操作如下:在胎頭先露時,助產士指導產婦向下短時間屏氣,反復多次進行,以將陰道充分擴張。胎頭著冠時,以胎兒的枕骨在恥骨弓下娩出為支點,助產士采用右手的示指、無名指輕輕壓迫胎頭枕部,拇指置于胎頭的前方,協助胎頭俯屈,使胎頭緩慢的下降。在胎頭娩出時,宮縮時指導產婦張口呼氣并且不用力,宮縮間歇時適當運用腹壓,無須保護會陰。整個分娩過程中,強調的是自然地、慢慢地讓胎兒娩出。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會陰切開情況、會陰裂傷情況、第二產程時間以及產婦疼痛情況。
1.4疼痛評價標準
①產婦無疼痛的感覺或稍感不適為0級;②產婦的腰腹部感到輕微的疼痛,但對于休息和睡眠無影響為I級;③產婦的腰腹部有明顯的疼痛,但是可以忍受,常伴有出汗、呼吸急促等,嚴重的影響睡眠為Ⅱ級;④產婦腰腹部的疼痛感覺非常強烈,難以忍受,多伴有喊叫、哭鬧甚至輾轉不安為Ⅲ級。
1.5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當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會陰情況比較
如表1所示,研究組會陰切開率以及會陰裂傷程度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當P<0.05)。
2.2兩組疼痛情況比較
研究組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
2.3兩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比較
研究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為(47.52±4.37)min,對照組產婦第二產程時間為(47.58±4.86)min,兩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顯著性(P<0.05)。
3討論
在產婦分娩時行會陰側切會增加產后疼痛,有時可能帶來各種并發癥。在分娩時采用保護會陰的方法進行助產接生,由于在使用外力壓迫胎頭的同時也阻止了胎頭的仰伸,導致胎頭壓迫恥骨弓的力量轉向會陰,使得會陰的損傷的幾率明顯的增加;另外,如果保護措施不當,可以損傷皮下深部肌肉及盆底筋膜,可以使得產后產婦存在不同程度的會陰傷口疼痛,而且還可以引起產婦多種遠期并發癥的發生[3]。無保護會陰接生技術不對會陰進行任何的人工干預,助產士用手控制胎兒頭部娩出的速度,使得胎頭在通過產道時的速度略微減慢,將產道緩慢擴張,并且均勻的壓迫陰道,使得產道的張力達到最大化,對會陰的損傷較輕,也使得會陰側切的幾率明顯的減輕,產婦子宮收縮良好,會陰自然擴張,產婦的疼痛程度也較低[4-5]。本次結果顯示,研究組會陰切開率、會陰裂傷程度、疼痛程度均明顯的低于對照組;兩組第二產程時間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顯著性(P<0.05)。綜上所述,在會陰無保護技術可以明顯低危初產婦的會陰側切率、會陰裂傷率,產婦疼痛程度較輕,值得在臨床進行廣泛的推廣。
參考文獻:
[1]陳小紅,葉清花,付麗文.無保護會陰接生技術在低危初產婦分娩中應用的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3,13(12):152.
[2]張宏玉,謝春麗,黃明媚,等.低危初產婦正常分娩會陰側切的病例對照研究[J].護理學報,2011,18(5A):10-12.
[3]欒媛穎.會陰無保護接生技術對降低低危產婦會陰側切率的作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8,17(2):26-28.
[4]張愛清,嚴素紅,宋秀美.低危初產婦自然分娩中無保護會陰接產法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4,29(14):6-8.
[5]王少芳,黃銀英,章慧燕.會陰無保護接生技術在低危孕婦正常分娩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