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安娜
【摘要】目的:探討C-反應蛋白在早產兒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42例早產兒感染性疾病患兒為A組,選取同期62例早產兒非感染性疾病患兒為B組,選取同期正常早產兒46例為對照組,對三組早產兒均實施C-反應蛋白檢查,做好各項記錄,對比三組C-反應蛋白水平情況。結果:A組所得C-反應蛋白數值高于B組和對照組所得數值,B組所得C-反應蛋白數值高于對照組所得數值,統計學有意義(P<0.05)。結論:C-反應蛋白在早產兒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效果非常顯著,值得應用。
【關鍵詞】C-反應蛋白;早產兒感染性疾病;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969.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2-090-01
早產兒(prematureinfant)指的是產兒分娩時胎齡低于37周,因早產兒為提前分娩,針對來自母體各類抗體會嚴重缺乏,還應體液免疫、細胞免疫等不成熟,皮膚屏障功能非常差等,早產兒對外界因素的抵抗能力非常弱,極易出現感染性疾病,因早產兒的特殊性,患兒的各項癥狀表現不顯著,當比較明顯時,患兒多處于晚期階段,危害性非常高,如何早期將感染性疾病診斷出來非常關鍵,應重點關注[1]。本文為探討C-反應蛋白在早產兒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42例早產兒感染性疾病患兒為A組,選取同期62例早產兒非感染性疾病患兒為B組,選取同期正常早產兒46例為對照組,其中,A組中27例男性早產兒,15例女性早產兒,27-36周胎齡,(32.27±0.38)周平均胎齡;B組中38例男性早產兒,24例女性早產兒,26-36周胎齡,(32.31±0.42)周平均胎齡。對照組中29例男性早產兒,17例女性早產兒,28-36周胎齡,(32.24±0.35)周平均胎齡;三組在年齡、性別方面,統計學無意義(P>0.05)。納入標準:本研究早產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早產兒家屬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精神疾病者。A、B兩組患兒判定標準依據《實用新生兒學》[2]進行判定。
1.2方法
對三組早產兒均實施C-反應蛋白檢查,引導早產兒家屬完成手續操作,為早產兒建立專門管理檔案,主要內容為姓名、胎齡、病案號、體重、胎齡等,對早產兒的心率、體溫、喂養狀況等進行密切觀察,做好記錄;針對早產兒的操作均在無菌狀況下實施,在早產兒未使用抗菌藥物前,對早產兒進行外周靜脈穿刺操作,采集早產兒靜脈血液2ml,實施血液C-反應蛋白水平檢測,針對分娩后不超過48h早產兒,等待早產兒不低于48h后,再為早產兒采集檢測血液標本,做好各項檢測記錄[3]。
1.3觀察指標
觀察三組C-反應蛋白水平情況。C-反應蛋白的檢測選用芬蘭QrionDiagnostica公司提供C-反應蛋白試劑盒,美國BeckmanCoulter公司提供SynchronCX5delta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選用顆粒增強透射免疫法為早產兒進行檢測,做好記錄。
1.4統計學處理
將各項數據收集,輸入SPSS18.0中,數據平均值用(x±s)表示,檢驗用F值,計數用百分比%表示,所得P值<0.05,所得數據擁有統計學比較意義。
2結果
2.1三組C-反應蛋白水平情況
A組所得C-反應蛋白數值高于B組和對照組所得數值,B組所得C-反應蛋白數值高于對照組所得數值,統計學有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早產兒也稱之為未成熟兒,多指胎齡不足37周就分娩的活產嬰兒,出生后的體重多數在不足2.5kg,頭圍不足33cm,早產兒的身體各器官功能及適應能力明顯低于足月兒,極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進而形成各類疾病,細菌感染為其常見病癥,患病后,早產兒癥狀表現不是非常明顯,一旦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會危及早產兒生命安全,應重視[4]。
通過對早產兒感染性疾病的研究,如何在早期快速、有效的診斷出早產兒的病況非常關鍵,臨床上,針對感染性疾病的檢測金指標為“細菌培養”,該方案的診斷準確率非常高,可靠性非常強,但是,細菌培養操作時間較差,會耽誤早產兒的救治,為早產兒選擇一種新診斷措施非常重要;C-反應蛋白擁有5個多肽鏈亞單位,能對吞噬細胞的吞噬效果進行加強,還能對補體進行激活,對侵入的組織細胞及病原微生物進行清除,在針對正常免提體中有著良好調節效果;當早產兒產生感染后,會導致早產兒體內多種細胞因子受到刺激,進而使得肝臟細胞合成C-反應蛋白的速度加快,使得C-反應蛋白在早產兒體內中的含量提升,因此,C-反應蛋白能夠作為早產兒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診斷指標,值得選用[5]。
綜上所述,早產兒指的是產兒分娩時胎齡低于37周,C-反應蛋白在早產兒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效果非常顯著,能夠作為早產兒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診斷指標,C-反應蛋白值得在早產兒感染性疾病診斷中應用。
參考文獻:
[1]蔣艷瓊.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診斷應用[J].罕少疾病雜志,2016,23(3):54-55.
[2]周玉福,張莉梅,吳亦農,等.C反應蛋白、前清蛋白聯合白細胞計數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及應用[J].重慶醫學,2017,46(22):3088-3089.
[3]李瑩,劉啟星,江先錦.白細胞、超敏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聯合檢測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6,11(4):179-181.
[4]趙陽.白細胞、C反應蛋白及前降鈣素水平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診斷中的價值比較及聯合應用[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5,28(8):1251-1252.
[5]周素芽,王麗娜,周琴,等.血清降鈣素原與超敏C-反應蛋白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評價[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2):2837-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