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晗
【摘 要】綜合類高校的舞蹈教學隊伍擔負著將民族民間舞蹈藝術文化發揚光大的光榮任務,讓專業的舞蹈教育成為傳統與現實的橋梁。舞蹈要摒棄單純傳授技藝的訓練,要把專業訓練看作是解放思想與身體的訓練,不能只注重專業教育和其中技術訓練,“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才是舞蹈教育的真正含義。
【關鍵詞】民族性;傳承;發揮優勢;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3-0185-01
一、如何使綜合類高校舞蹈專業學生“文舞雙全”
如何使我國民間舞蹈文化在世界文化舞臺能夠擁有一席之地,綜合類高校民族民間舞的教學隊伍擔負著將民族民間舞蹈藝術文化發揚光大的光榮任務,讓專業的民族民間舞蹈成為傳統與現實的橋梁。經濟的發展帶動文化的發展,中國民間文化中有民族民間舞的一席之地。時代的發展使舞蹈專業要面對新的局面。在傳統的民族民間舞蹈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專業的民族民間舞蹈。這幾年來,中國綜合類高校民族民間舞的教學方法上依然有許多問題。加大對綜合類高校的舞蹈專業教學方法的變革力度,這樣才能較快的適應時代的發展,使其具有民族性、傳承性、科學性、合理性。
舞蹈作為一門古老的藝術傳統,根植于原始先民物質與精神生活的雙重需求。在語言作為交流的主體產生之前,原始的人類就開始利用肢體的活動表現感情、交流生活技能,原始的舞蹈雛形出現。在當今社會,因為可以塑造優美的外在形態、培養高尚的內在情操等優點,舞蹈逐漸成為素質教育和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在我國高等舞蹈教育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舞蹈的教育模式逐步進行著變化,人才的標準也逐步向復合型、創作型靠攏。綜合類高校的舞蹈教育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學科模式單一、教學力量不足、教育資源缺乏、課程不完善、創新能力弱、人才供應與市場脫節等方面都是我們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從綜合類大學舞蹈專業存在的問題,可以看出,想要使其快速發展,有兩方面。第一是改革觀念,第二是改變模式。這兩個方面可以使我國綜合類高校的舞蹈教育的全面發展和提高素質教育,進而完成學生“文舞雙全”的終極目標。
二、以“通識教育”為基礎開拓舞蹈普及化領域的人才培養
如今,根據綜合類高校舞蹈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式的不斷改變,通識教育成為熱點話題。雖然,對于通識教育意義,學術界對其的理解并不一致,但是,這沒有對我們就這個問題的思考和研究造成影響。通識教育中的“教育”二字,就顯示了其中的含義是與對人才的培養分不開的。何況從古至今的發展都可以表明,人才的形成與通識教育密不可分。是學術研究類高校也好,或者是應用技術類大學也罷,除了使大學生獲得不同的專業技能之外,還得使青年學生們擁有共同的高級素養。普及高等教育門類眾多,辦學宗旨也各不相同。同時也面對許多共同的問題。在使人成才的社會活動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學的活動和師生的相互影響之中,其中的目地和含義,在成為學生的思想和行動之后,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因此,優秀的通識教育在教學方法上,應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自覺因素,立足民族文化,適應自身發展的需要,是通往成功之路。通識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具有時代性、社會性和民族文化特征。完善綜合類高校舞蹈專業的通識教育,需要改革教學方法,資源不斷創新,拓展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隨著在全國高校范圍內提出和全面展開的素質教育,使舞蹈教學從專業的課堂中漸漸走出來,作為美育教育普及的有效方式與非舞蹈專業領域的學生親密接觸,以培養他們的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高等舞蹈教育以其藝術修養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是指以舞蹈藝術教育相結合,以舞蹈為教學內容的學生教育,使舞蹈藝術的傳播繁榮與發展。同時塑造學生的高尚品德產生積極作用的一種教育活動。
作為一名舞蹈人,如果仍像傳統觀念中的“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顯然已經不能稱其為優秀的舞蹈人才。深厚的基礎和文化對于一名舞者來說是非常具有積極意義的。具體來說,一方面,舞蹈藝術是表現人類情感的載體,是一種交流方式,通過這種載體想表達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表達方式更加重要。無論是舞蹈演員、舞蹈教師、舞蹈編導或者舞蹈評論,只要與舞蹈相關的工作都是如此。另一方面,不可回避的問題是能用來表演的舞蹈時間非常短暫,青春飛揚過后無論是想繼續發展或者轉行,深厚的文理知識和淵博的學識基礎都是非常重要的。細數國內外的所有舞蹈大師,無一例外的都在文學、音樂、戲劇、哲學等專業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老一輩的舞蹈家也在不斷提倡這一觀點。例如吳曉邦先生,他一直致力于提倡舞蹈藝術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美育活動,舞蹈要摒棄單純傳授技藝的訓練,要把專業訓練看作是解放思想與身體的訓練,不能只注重專業教育和其中技術訓練,“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才是舞蹈教育的真正含義。
參考文獻:
[1]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2]朱紅琪.試析高師舞蹈教育的師范性[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1(02).
[3]劉青弋.民國時期的學校舞蹈教育[J].文化藝術研究,2009(05).
[4]趙向欣.淺議高等師范舞蹈教育改革[J].教育與職業,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