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文
【摘 要】剪紙動畫課程通過整合教學資源,為小學各學科課程統整提供場域、主體、目的以及方向,同時突破傳統視覺表達局限,借助新媒體表達方式,形成集文化傳承、學科整合、藝術創作、數碼影像、團隊合作為一體的立體式校本課程,力圖使學生獲得完整的知識結構與藝術體驗的同時培養良好的視覺素養與表達能力。
【關鍵詞】剪紙;動畫;小學美術;校本課程
中圖分類號:G420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3-0192-01
剪紙動畫也叫剪紙片,屬于“中國學派”動畫作品,是將傳統民間剪紙藝術與現代數字媒體技術相結合的一種藝術形式,具有豐富的藝術價值與文化內涵。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剪紙與動畫課分別從屬于不同的領域,剪紙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間美術重要的組成部分,貫穿于小學美術課程的始終,學生對剪紙并不陌生,并有一定的造型表現基礎。而動畫在小學生的生活中更加常見,但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涉及的課程數量較少并以欣賞課為主。這兩門課程之間相對獨立,沒有明顯的交集,使得學生所學知識過于零碎。剪紙動畫課程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形成集文化傳承、學科整合、藝術創作、數碼影像、團隊合作為一體的立體式校本課程,力圖使學生獲得完整的知識結構與藝術體驗的同時培養良好的視覺素養與表達能力。
一、融入信息時代語境,傳承剪紙藝術文化
剪紙藝術作為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彰顯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承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表達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與精神需求。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剪紙的生存環境發生了變遷,剪紙的部分功能被消解或削弱,與文化共生的關系逐漸消失,剪紙藝術如何繼承并融入當代語境的問題已然成為時代焦點。
技術的進步給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剪紙與動畫同樣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是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剪紙藝術為動畫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造型材料,動畫作品在這些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恰當的再創造,就出現了獨具民族特色的動畫作品,同時動畫也被賦予了新的意境。采用動畫這種學生感興趣的方法來激發學習興趣,會使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喚起學生對民族傳統藝術認同感與自豪感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進行剪紙文化的傳承。
二、整合學科內部資源,統整跨學科外部資源
在常規的美術教學中,通常以一節課為單位,教學內容較為分散,課程銜接不夠緊密。剪紙動畫校本課程力圖整合美術學科內部資源。如將美術教材中關于剪紙、民間美術、非遺等傳統藝術課程進行整合,作為剪紙動畫欣賞課的教學內容,不同年級可涉及不同程度的剪紙知識。對教材中的動畫課而言,欣賞占主要位置,教師應有針對性地選擇具有民族元素的動畫作品,使學生感受中國動畫藝術美的同時講解動畫制作的相關原理性知識。
剪紙動畫教學內容包括欣賞與評述、劇本編寫、造型設計與制作、拍攝、配音/配樂、后期合成等步驟。涉及語文、音樂、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等跨學科外部資源,真正體現了學科融合,幫助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結構,達到學以致用。
三、突破視覺表達局限,提高美術核心素養
新一輪課程改革將三維目標深化為核心素養,體現的是一種綜合能力的培養。美術學科的五個核心素養包括: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態度、創新能力、文化理解。剪紙動畫具有獨特的審美旨趣,其擁有濃厚“中國學派”動畫作品的藝術特色。表現為線條明朗清晰、色彩簡潔明快、具有獨特的留白藝術與散點透視法,不求形象,但求神似。
傳統的美術教學以欣賞、繪畫、手工為主,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平面的造型藝術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學生的創意需求,利用軟件創作動態影像作品更符合當代學生的藝術追求,而動畫更容易直觀表達抽象事物和抒發學生的情感。學習、借鑒和研究中國民間美術造型與觀念,并將其應用于中國動畫造型的教學和創作中,使中國青少年從動畫學習、創作和欣賞中體悟中國傳統文化與藝術的精神和形式美,逐漸建立起中國民族風格和中國氣派的動畫藝術教學與創作體系。①
四、采取校本教學模式,培養合作學習習慣
剪紙動畫課程屬于非常規美術課,是教師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民族“文化自信”與進行民間藝術再創造而開設的課程,需要學生在掌握系統與完善的相關知識的前提下進行創作。在國家倡導三級課程管理的體制下,校本課程成為支撐剪紙動畫課程較為有效的教學模式。同時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所謂合作性學習,即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間的討論、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學習,互相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進步。剪紙動畫校本課程由于其創作過程的特殊性、復雜性,很難單獨完成創作,這給合作學習提供了主體與場域,學生小組需要共同討論、分工合作才能達到最佳的藝術效果。
五、結語
剪紙藝術的文化意蘊、形象規律和造型方法,在動畫創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思維引導作用。民間美術造型的審美特征自始至終反饋著民族內涵的表達方式,同時暗含著現代設計的基因。②剪紙動畫引入小學校本課程有其文化傳承與實踐操作的雙重含義,并兼具藝術性、技術性、人文性等多重內涵,從學生興趣點出發,對潤澤學生審美態度、培養學生創作表現、激發學生民族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注釋:
①欒立偉.動畫造型與民間美術[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②姚桂萍.動畫創作與民間美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