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菊云 吳立新 宣元芳 程惠芳
[摘要] 目的 對比分析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CVC或外周靜脈留置針的臨床應用效果。 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需要長期輸液治療的患者進行觀察,根據不同輸液方式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采取CVC或外周靜脈留置針進行輸液治療;研究組采用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記錄兩組患者一次性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并發癥(穿刺點滲血、靜脈炎、血栓、感染)、滿意度。 結果 研究組一次性穿刺及置管成功率(96.00%,96.00%)明顯優于對照組(76.00%,7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52 8,8.389 0,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4.00%)明顯比對照組低(2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52 8,P<0.05);且研究組患者滿意度評分(93.1±2.5)分明顯優于對照組(85.7±4.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187 5,P<0.05)。 結論 對需要長期輸液治療的患者給予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PlCC置管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并發癥少,相對于CVC或外周靜脈留置針具有明顯優勢,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值得推廣。
[關鍵詞] 外周靜脈留置針;CVC;超聲引導;應用效果;改良塞丁格技術
[中圖分類號] R47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1(a)-0153-03
經外周靜脈穿刺中心靜脈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適用于長期靜脈補液、輸注特殊藥物(刺激性藥物、高滲藥物、血液制品等)、多次靜脈抽血檢查的患者[1]。具有留置時間長、操作簡單易行的特點,避免了反復靜脈穿刺給患者造成的痛苦[2]。開展超聲PICC技術前置管困難患者輸液通路的選擇只能放棄PICC,選擇中心靜脈導管(CVC)或外周靜脈留置針完成輸液,操作簡單,外周靜脈留置針的主要部位在四肢淺靜脈,一般留置時間為72~96 h,留著時間短,容易引起皮下血腫。CVC經頸內靜脈穿刺進入上腔靜脈進行固定,保留時間為2~4周,留置時間短,容易脫出、護理不便,并發癥較多。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在B超引導下,借助撕裂鞘、擴皮器將導絲經撕裂鞘送入導管,置管成功率高,手臂舒適度、活動度好,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較長時期的管道,最長可留置一年,價格更合理,護理更方便[3]。該文就該院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長期輸液治療患者采用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CVC或外周靜脈留置針應用效果進行對比觀察,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為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50例需要長期輸液治療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根據不同輸液方式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25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8例;年齡23~78歲,平均(43.2±3.6)歲;研究組中男16例,女9例;年齡24~77歲,平均(43.0±3.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次研究所選病例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CVC或外周靜脈留置針進行輸液治療,CVC經股靜脈、鎖骨下靜脈或頸內靜脈將導管插入上腔靜脈進行固定;外周靜脈留置針在四肢淺靜脈進行穿刺,放置留置針;輸液時,直接將針頭插入肝素帽,輸完后用肝素鹽水封管。
研究組采用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超聲定位選擇合適的血管,常規消毒后用1.9Fr針穿刺,有回血后固定針芯,將導絲經穿刺針緩慢進入血管,移出穿刺針。手術刀在皮膚上作0.25 cm切口,導絲上套上撕裂鞘、擴皮器,選擇推進至血管,將導絲、擴皮器移出,經撕裂殼將導管置入血管,撕裂殼后退并撕裂、移除,用沾有肝素的無菌紗布擦凈血漬,連接安裝器,穿刺點用無菌紗布覆蓋后固定。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發癥(穿刺點滲血、靜脈炎、血栓、感染)、滿意度評分情況。口頭咨詢患者對不同留置針方式的滿意度情況,滿分100分,得分越高,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3.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經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滿意度評分(93.1±2.5)分明顯優于對照組(85.7±4.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1875,P<0.05);研究組一次性穿刺及置管成功率(96.00%,96.00%)明顯優于對照組(76.00%,76.00%);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4.00%)明顯比對照組低(2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靜脈補液是臨床治療各類基本的基礎方法,對于需要長期補液的患者,反復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疼痛感,對血管有明顯損傷,尤其是輸注高濃度、高滲液體時,需要建立血管通路,通過留置輸液方法補充液體,減輕患者穿刺痛苦。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改進,輸液技術也有了明顯提高[4]。對于癌癥、化療、惡性腸梗阻等需要長期補液的患者,安全有效的輸液技術對輸液安全及效果有直接影響。
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PICC技術開展之前,臨床主要采用PICC盲穿、CVC、留置針等輸液技術進行長期輸液治療,CVC操作簡單,由麻醉醫師或專業醫護人員操作,經頸內靜脈穿刺進入上腔靜脈進行固定,輸液時直接將針頭插入肝素帽,輸液完成后用肝素鹽水封管即可。留置時間約為2~4周,費用約為700元左右,每日維護費用約為20元,費用相對較高。留置期間患者的舒適感欠佳,容易脫出、異位,引起感染、血氣胸、血栓、心律失常、心肌穿孔等并發癥[5-7]。外周靜脈留置針操作難度小,每次費用約為70元左右,留置3~4 d,每日維護費用約為20元。主要在前臂靜脈進行穿刺,操作簡單,由護理人員完成。并發癥少,感染、血栓發生率低,但是留置時間太短,不適用于長期補液患者。對照組一次性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分別為76.00%,76.00%,一次性穿刺及置管成功率還有待提高。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24.00%,不良反應多。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能清楚顯示動靜脈、血管結構,超聲直視下指引導管正確穿刺至血管,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張瑜等[8]學者研究結果顯示,心電監護輔助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 PICC時,104例患者注重有100例(96.2%)患者能準確判定導管位置,減少導管異位入周圍靜脈的情況發生,還能夠提高導管末端位置的準確率。該文中研究組一次性穿刺及置管成功率96.00%,96.00%,說明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PICC置管成功率高,定位準確。細針穿刺、刀片擴皮進入位置表淺,1.9 Fr細針直徑小,對血管組織損傷小,降低了穿刺點滲血、械性靜脈炎等并發癥發生率,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4.00%。主要在肘上貴要靜脈穿刺,靜脈分支少、血管粗、血流快,不受手臂活動影響。操作簡單,置管長度短,患者手臂活動度、舒適度高,患者的滿意度高,疼痛輕。
CVC、外周靜脈留置針主要針對肉眼可見的血管可進行,對于肉眼不可見血管以往只能放棄PlCC置管。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較長時期管道,對血管組織損傷小、定位準確、患者手臂舒適度高,置管困難者也可采用PICC置管,一次性穿刺及置管成功率高,并發癥少,患者滿意度高,與CVC、外周靜脈留置針比較具有明顯優勢。
[參考文獻]
[1]? 顧景艷,朱靜,曹小云,等.非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與傳統PICC置管術應用于化療患者的對比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4):1320-1322.
[2]? 鄭素惠,黃韓英,朱婷等.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在嬰幼兒上臂PICC置管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24):1879-1881.
[3]? 柴穎,王申.患兒全麻下超聲引導結合改良塞丁格技術行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的體會[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6,23(2):215-216.
[4]? 黃曉春,楊琴芳,李婧,等.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穿刺PICC置管術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6,13(21):85-87.
[5]? 王艷,李穎,鹿夢溪等.超聲引導與傳統PICC置管術在腫瘤患者中的對比研究[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6,37(11):1344-1346.
[6]? 蔡志云,李蘭,韓秋英,等.超聲引導下二次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術在1~12月齡患兒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7,23(16):96-98.
[7]? 鄭曉燕,門倩倩,鄭超,等.直式靜脈留置針結合改良塞丁格技術在危重嬰幼兒PICC置管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10):930-931.
[8]? 張瑜,郝春艷,王迎春,等.心電監護在輔助超聲引導下改良塞丁格技術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的臨床研究[J].中國循環雜志,2016,31(10):1009-1012.
(收稿日期:20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