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成就卓越、影響非凡,孕育了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意義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為推進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顯然,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肩負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營造良好國際環境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中國方案的雙重使命。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個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的發展和世界和平與發展都需要新思想的引領。一方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需要外交新思想的支撐。近年來,世界部分國家和某些人士對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外交實踐產生了戰略疑慮、認知錯誤和心理恐慌,致使“中國威脅論”、“中國強硬論”、“中國新殖民主義論”等錯誤論調于國際社會甚囂塵上,損毀了中國的國際形象。在此形勢下,習近平闡明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宗旨和原則,回應了國外的某些錯誤言論,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供了理論支撐,指明了前進方向。另一方面,世界和平與發展期待中國智慧的引領。2012年1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在華工作的外國專家代表時說,“中國是個負責任的國家,我們要努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也努力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面臨增長動能不足等諸多問題,國際社會更加期待中國為解決世界和平與發展難題提供方案、貢獻力量。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的品質特征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秉承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原則、方法,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其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無疑是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思想的最新表達。2014年3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指出,“我們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可謂是列寧“不同制度國家和平共處” 思想在二十一世紀的創造性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優秀傳統,其“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和“真、實、親、誠”的對非政策新理念,無不體現“以和為貴”、“和而不同”、“講信修睦”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一帶一路”倡議更可謂“天下為公”、“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等中國古代政治信仰在新時代的創新。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的基本內涵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是一個內涵豐富、思想深邃、邏輯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
(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觀。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總書記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要旨,即“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F實表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和廣泛認同,不僅被寫入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安全理事會、人權理事會、裁軍和國際安全委員會等多個專門機構的決議,還得到許多國家與國際組織的響應和支持。
(二)積極走和平發展的道路觀。歷史與現實表明,傳統大國在崛起進程中均遵循著“國強必霸”、“ 恃強凌弱”的外交理念和發展邏輯。迥異于此的是,中華民族具有愛好和平、講求和睦、崇尚和諧、注重合作的優良傳統,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的新型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鄭重宣告,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不走“國強必霸”的老路,顯示出充分的道路自信。
(三)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高度重視國際安全合作。2014年5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亞信會第四次峰會上表示,“應該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安全觀,創新安全理念,搭建地區安全和合作新架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型安全觀超越了冷戰思維和博弈思維主導下的傳統安全觀,符合國際安全合作的現實需要,為應對國際安全問題提提供了理念支撐和思想引導。、
(四)確立“義利并舉、以義為先”的義利觀。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密切和相互依賴程度的增強,世界各國在利益上呈現榮損與共的交融局面。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非洲期間首次提出“正確義利觀”,同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提出“堅持正確義利觀,有原則、講情義、講道義”,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四大對外援助國。在外交實踐中,中國踐行“正確義利觀”并非不顧自身的正當權益,而是堅決捍衛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五)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觀。作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積極為推進全球治理進程提供智慧和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推動全球治理理念創新發展”“ 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肮采?、共建、共享”的新型治理觀超越了霸權治理、大國治理、西方治理等傳統治理觀,既順應國際社會多極化、民主化的發展趨勢,又契合各國協同推進全球治理的現實需要。2017年9月11日,第71屆聯合國大會關于“聯合國與全球經濟治理”的決議,要求“各方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顯然,“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觀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已成為全球治理所應遵循的基本規范。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544.
[2] 列寧全集,第30卷[M].人民出版社,1990:333.
作者簡介:張家璇(1998- ),男,南陽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2016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