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冉冉
摘 要:文章分析“互聯網+”背景下山東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并分析“互聯網+”背景下山東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提出相應的策略:打造“互聯網+”大數據教學平臺;高校間建立師資隊伍協同共建機制完善資源共享體系;結合“互聯網+”重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創新創業教育重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業技能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山東省高校需要以知識創新為己任,以科技成果向現實社會生產力轉換為依托,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時代創新對于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在提高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作為高校,不僅要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滿足地方經濟發展要求的應用技術型人才,也應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優秀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山東省高等院校進行教學改革進而推動自身發展的有效舉措。
一、“互聯網+”背景下山東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
(一)山東省全國創新創業50強情況分析。2016年山東省有山東協和學院、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2所學校進入全國高校創新創業50強高校。2017年山東省有山東大學、山東農業大學、魯東大學、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四所學校進入全國高校創新創業50強高校。2018年山東省有山東科技大學、山東英才學院、東營職業學院三所學校進入2018 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0強”。
(二)目前山東省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措施。目前山東省內高校通過建立各類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給學生提供創業的平臺以及在學校里實際創業的機會。實施創業導師制,為學生提供校外具有實踐經驗的創新教育導師、創業教育導師及學科專業導師,為學生提供接觸實踐經驗導師指導的機會。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在組織機構上進行調整,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也為創新創業教育創造條件。調整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體系,提高創新創業類通識選修課慕課課程,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雖然,山東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山東省創新創業教育依然處于改革的過程中,還沒有達到“互聯網+”時代的需求。
二、存在很多問題
(一)高校教師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不夠深入。很多教師由高校畢業直接進入高校任教,缺乏實踐工作經驗,只能照本宣科的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大部分高校教師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只是為了學生畢業后的創業,而沒有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是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在學習和工作中都要有創新的思維。
(二)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概念的認識不夠完整。部分學生參與“挑戰杯”、“互聯網+”大賽等比賽,其中很少學生認為創業活動跟自己有關系,而大部分學生對于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興趣不夠大,缺乏熱情。而選擇創業的學生一旦創業失敗就會失去信心。
(三)學生對于創新創業課程缺乏興趣,課程的吸引力不夠。多數學生認為學校開始創業課程就是為了促進就業,有興趣的可以選修,沒有時間和精力的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同時創新創業指導教師的作用也很大,學校在提供優質的創業教師師資方面沒有對學生形成吸引力和師范作用。
三、“互聯網+”背景下山東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互聯網+”時代對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互聯網+”時代,隨著信息技術與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共享經濟和網絡支付等多種商業模式也在近幾年興起?!盎ヂ摼W+”帶來商業模式的巨大變革,從而對“互聯網+”新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雖然高校開始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是有的高校對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沒有足夠的重視,平臺建設僅僅局限于教學的延伸或第二課堂,相應的服務和配套措施也落后于社會,不少高校實踐平臺形式大于實質。
(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方式需要作出調整。目前很多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方式本身就缺乏創新性,缺乏長期有效發展的定位與思考,所以實踐育人功能不足。與此同時,有的高校重“建”輕“管”的現象比較突出,使用效率低下。沒有形成對學生多方位評價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缺乏與激勵機制的結合。不少創業項目滿足于通過比賽獲取收益,同時項目指導老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支持還遠遠不夠。
四、“互聯網+”背景下山東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對策
(一)打造“互聯網+”大數據教學平臺。“互聯網+”強調跨界融合與共享互聯。在“互聯網+”思維下,高校要打破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門檻,打造多元、多層次的開放式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在互聯網思維下,高校應堅持平等、開放的原則,始終從大學生的需求出發,以大學生的視角看待創業教育。利用日益成熟的網絡平臺,打造“互聯網+”的大數據線上教學平臺。平臺上匯聚海內外優秀名師和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打破第一課堂的空間、時域限制,讓學生能夠隨時在互聯網上共享資源,得到創業方面的指導。
(二)高校間建立師資隊伍協同共建機制,完善資源共享體系。高校之間應成立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協同共建機制。每個高校由于學科背景、專業特色不同,在創新創業教育上都有其獨特之處,高校間師資的協同共建,能夠使優質的資源得到共享,不同學科的交流,就是跨界,就是變革,就是重塑融合。敢于跨界,創新的基礎就更堅實,融合協同,群體智能才會實現。由此,必定能夠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產生質的飛躍。
(三)結合“互聯網+”重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利用大數據精準分析不同層次對創新創業教育有不同需求的學生,設置多層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分別為創新創業基礎類課程、提升類課程、實踐操作類課程以及項目實施類課程。
基金項目:文章為2018年山東省就業創業研究課題《“互聯網+”背景下山東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18SYB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