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索高職院校發展非學歷教育精準扶貧的有效方法和具體操作策略。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職業教育與培訓是促進就業和消除貧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通過非學歷教育精準扶貧,提升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自我發展能力和斬斷貧困的代際遺傳的目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非學歷教育;精準扶貧
一、國內外發展非學歷教育概況
非學歷職業教育,也被稱為非學歷職業培訓,不是短期性培訓技能的而獲取學歷。這種教育不包括學校教育提升學歷,只注重提高能力。非學歷職業教育扶貧的主要目標是在社會中正在工作的窮人,包括收入在貧困水平線下的窮人,而且他們的觀念落后,缺乏知識,能力缺乏等其他原因導致的相對貧困者。
早在1945年聯合國成立之初,各成員國就一致同意將“消除貧困”寫進《聯合國憲章》。但是,經過近百年的努力,世界各國貧困問題依然存在。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也同樣存在貧困人口問題。到2014年底,我國仍有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12.8萬個貧困村,7017萬貧困人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了全面實施“精準扶貧”的戰略部署,2015年,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將“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列為扶貧攻堅戰役的“五大工程”之一。各級黨委和政府也相繼制定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廣泛開展了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效果。隨之,職業教育在提升貧困人口職業技能、增強其脫貧能力方面表現出獨特功能,已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
我國職業教育扶貧主要措施與成效:
1、西部地區職業教育快速發展促脫貧幫解困
2、免學費政策保障了貧困學生人人就學
3、東部和城市對口支援和聯合招生
4、職業技能培訓扶貧
二、高職院校發展非學歷教育精準扶貧存在問題
職業教育兩大矛盾:一是職業教育入口差和出口好之間的的矛盾,即招生難加之就業旺。其次,國家需求與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低的矛盾,即社會不認可加之國家重視。要命中兩個矛盾,我們必須創造條件,使職業專業教育扶貧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改善顯著。
教育扶貧在實踐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精確度,并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是有待走向扶貧教育精準化。教育精準扶貧是相對于教育粗放扶貧而言,是解決不同地區貧困問題,不同貧困目標,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教育對象進行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核扶貧開發模式。因為許多村民不愿意參加培訓,不得不用錢來請他們,平時每人每次10元,培訓15天后進行測試,測試完將會在發150 元錢。調查發現,這種現象不是個例,當地農民的技能培訓更多的是用金錢來雇傭學生。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農民培訓項目錯位,培訓區域瞄準降低,需要通過培訓的窮人、貧困家庭漏出培訓之列,也不需要培訓的鄉村地區,貧困家庭的重復訓練。
三、高職院校發展非學歷教育精準扶貧的實施模式
目前,非學歷職業教育扶貧的實施和管理主要是縣級政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模式是縣級人事和社會保障局與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合作,通過協議的形式他們將非學歷培訓任務委托培訓機構,由培訓機構在該地區內具體組織和實施。另一種模式是縣級人事和社會保障局將培訓指標和培訓任務分配到鄉鎮,由鄉鎮政府聘請教師并組織實施。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發展非學歷職業教育精準度的對策: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不僅要加大與對口扶貧縣——子洲縣政府的合作,還要分析高職院校與農民培訓的特點,制定針對高職院校非學歷教育精準扶貧的策略。通過多方調研,了解到子洲縣年齡在40歲以上的村民一般只有小學文化水平,年齡越大,文化水平越低。但是他們的子女都文化水平多在高中以上,并希望其考上好的大學。村民有意愿通過學習知識改變目前的貧困狀態,這對于非學歷職業教育的開展大有裨益。一般情況下,非學歷培訓計劃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與農業相關的培訓,還有一種是轉移農民的培訓。當中,農業相關的培訓應該是對熱衷科學種植、養殖和衛生培訓;農民和培訓轉移應該關注物業管理、酒店管理培訓師、保安人員的培訓、電動縫紉工培訓、餐廳服務員培訓、家政服務等等。
我院對子洲縣貧困地區農民培訓模式:農民培訓的需求——確定培訓對象——確定培訓主題——培訓機構(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培訓課程——培訓方式——培訓評價
四、因地制宜的實施非學歷職業教育扶貧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可依托陜北子洲縣自身的特點,例如農產品資源:黃芪、土豆、蘋果、粉條等。通過培訓,農民能掌握網上銷售的相關技能,把自己生產的農產品通過網絡渠道銷售出去,提高家庭的收入。通過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技術培訓,加快子洲縣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臺、配送服務中心和農村服務點建設。這就需要電子商務與物流學院電子商務專業派出相關專業教師來給農民做培訓,哪怕是教農民怎么在淘寶上開網店,怎么在手機微信上開微店,都能間接提高他們的收入。再接下來,跟上銷售專業的老師,教他們用什么方法可以在網絡上提高銷量,諸如此類,達到用非學歷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效果。
除了電子商務專業,其他專業都能發揮優勢,如:學前教育專業可培訓當地幼師,從教育起跑線上入手,促進鄉村孩子全面發展;汽車維修技術專業可培訓當地農民維修農用車;計算機專業可培訓農民學習計算機基本應用知識;旅游管理專業可培訓農民做一名合格的賓館服務員的基本素質;電子商務與物流學院可以培養專業的快遞員……
我們將運用先進思路,開展好非學歷教育,緊跟時代步伐,提倡發展遠距離的教育扶貧,大量運用各種信息技術。將計算機、電子通信、廣播電視等應用于遠距離教育發送和教學服務系統;提倡我院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推出一批資源共享慕課、視頻公開課,擴大職業繼續教育范圍,發展遠程教學等,建設一批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提倡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受教育者良好的職業精神和職業技能,實現精準就業。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精確地通俗的專業技能培訓。針對不同家庭的貧困原因進行精準定位,加強實用技術培訓,讓貧困家庭主要勞動力擁有一技之長,“培訓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是最好最精準的扶貧。
通過研究,探索高職院校發展非學歷教育精準扶貧的有效方法和具體操作策略。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職業教育與培訓是促進就業和消除貧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通過非學歷教育精準扶貧,達到拔窮根、富民生、提升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自我發展能力和斬斷貧困的代際遺傳的目的,最終能讓像陜北子洲縣一類的貧困地區脫貧致富。
參考文獻
[1]劉曉博.河南省“雨露計劃”的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3:19.
[2]祝玉峰,趙茂林.論“十一五”中國西部農村教育反貧困戰略[J].特區經濟,2006(10):286-287.
[3]魏毅,彭玨.“授人以漁”:賦能式扶貧開發效果分析——基于重慶市“雨露計劃”培訓學員的回訪[J].農村經濟,2012(2):66-69.
作者簡介:王佳(1988.10~),女,陜西西安,陜西職業技術學院,講師,2010級碩士。
注: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7年度職業教育研究課題“高職院校發展非學歷教育精準扶貧研究——以陜北子洲縣為例”(課題編號:SZJG-1716)
(作者單位:陜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