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教學可以促使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同時還可以收獲到想要的教學效果。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采用合理的方式來優化自己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造一個高效性、個性化、趣味性的語文教學課堂。因此,為了有效地進行語文教學,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尊重學生的差異和他們本身的特點,為他們營造良好融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分析
有效教學的前提是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要充分把握自己班級學生的大體狀況,制訂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計劃,根據差異制訂共性和個性教學內容。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合理的教學方式來創造語文高效課堂,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收獲知識,增長能力,以學生需求為主要立腳點,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既能學會合作,也能適度進行競爭,幫助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差異教學,整體與局部兼顧
基于新課標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自己班級內學生在學習能力和性格等素質上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設計安排,同時還要兼顧整體,注重整個班級內部的學習效率。通常而言,在一個班級內部存在三個學習水平層次的學生:學習優等生、學習中等生、學習困難生。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初中語文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習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教學計劃調整和安排。對于學習優等生而言,他們本身理解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較強,而且都能熟練掌握語文的基礎知識,因而教師可以拓展他們的思維,強化他們的能力,讓他們多進行一些思維訓練,促使他們更上一層樓。對于學習中等生而言,他們能力普遍中等,能夠比較輕松地解決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但是在解決一些難題或者變通性的題目時常會出現束手無策的情況,因而,教師應該鍛煉他們的基本能力,促使中等學生提高思維變通和反應能力。對于學習困難生而言,他們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普遍偏弱,因而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入手,要求他們多花費些時間在識記基礎知識上面,夯實自己的基礎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解《春》這一篇課文時,就可以要求學習困難生熟記這篇課文中的字詞和成語,在基本掌握的基礎上再去深刻理解文章的脈絡結構;要求學習中等生嘗試自己梳理文章的段落結構,理解作者所用的描寫手法和表達技巧;要求學習優等生背誦記憶自己認為描寫優美的段落,提煉出作者所用的表達技巧,嘗試利用作者所用的表達技巧進行文章寫作。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不要故意忽略這種差異,合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努力提升班級整體的學習效率。
二、以生為本,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應該重視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教師具有充足的人格魅力,會吸引學生不自覺地提高學習語文的熱情和積極性,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給予學生最大的發揮空間和學習自由,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上真正的主人。例如,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新型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利用微課教學模式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觀看學習視頻,促使他們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一至兩個知識點的精髓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課堂互動模式來增強彼此之間的交流溝通,同時課堂互動也是一種尊重學生的表現,在課堂互動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的意見和觀點,要使用適度的語言來指正學生出現的問題和錯誤。例如,在教授《“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特長,以及讓學生交流自己和父母之間相處的模式,詢問學生是否為獨生子女,在生活中如何對待父母的批評和贊賞,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舞臺,借助這篇課文,并對課文進行適當的延伸,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重在鼓勵學生,引導學生思考生活處事的積極態度,全面地來看待問題,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盡可能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創造一個有效課堂,達到有效教學的理想效果。
三、合作競爭,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既應該掌握自主學習這種基本能力,也應該學會與別人共同合作探究。社會環境需要能夠與別人進行合作的綜合性人才,在合作中也可以營造出競爭氛圍,激發動力。例如,教師在講解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這一篇課文時,根據文章的內容教師可以設計幾個不同的教學任務讓學生來進行處理,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來完成這一節課的教學任務。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性格特點等多種要素進行學生的小組分配,要求每個學生在自己小組內都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組內成員解決教師布置安排的教學任務。為了促使學生更有動力去進行學習,教師可以設置激勵制度,根據每個小組完成的成果進行打分,以一個月為期限進行積分總結,對表現優良的小組進行表揚激勵,促使學生更有動力去完成任務,增長自己的經驗。因此,為了提高自己教學的效率,達到有效教學的目標,初中語文教師要合理地安排課程,設計教學方案,要讓學生都能學會合作、學會配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成就整個小組,促使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讓學生能在合作中學會借鑒別人的長處和優點來彌補自己的短處和不足,學會與別人進行合理的交流溝通,增強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這樣的做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合作熱情,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共同建設一個高效的課堂學習氛圍,完成有效教學的目標任務。
有效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根據學生的需求設計安排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促使學生在語文課堂能夠收獲更多的知識,這樣才能凸顯出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是互利共贏、保質保量的。因此,教師一定要構建起完善的教學體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其增強學習自信心,鼓勵學生多多進行合作探究,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為學生以后更好地發展奠定基礎,促使教師提升教學效率,構建初中語文有效課堂。
參考文獻:
[1]吳世珍.拓寬閱讀視野,提高語文素養: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探究[J].學苑教育,2017(8):38-39.
[2]劉健偉.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探究:以課堂動態生成為抓手[J].考試周刊,2017(67):37.
[3]胡倩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探究:以《春》的教學為例[J].中學語文,2017(30):97-98.
作者簡介:崔寶芝(1973.02—),女,吉林舒蘭人,漢族,本科,職稱: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有效教學。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