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偉
摘 要:物理是研究生活與自然、世界與人類乃至宇宙的學科,以其廣闊吸引著不少學生的探索興趣,同時也以其深奧性、嚴密性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是一門教學藝術,在新課改的深入推廣之下,具體的方法和手段則層出不窮,教師需與時俱進、大膽創新,采取多樣的教學方式,活化物理課堂,解決學生學習困惑,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促進學生物理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效率;提升策略
一、來自教師教學藝術的熏陶
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是一門教學藝術,而教學則是語言藝術、方法藝術、手段藝術甚至于聯想藝術的匯合。比如,物理教材宛如一塊鋼板,教師教學藝術是通電的線圈,學生是鐵釘,教師要帶有與深奧的物理學識相匹配的哲學性的幽默,集思廣益地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豐富物理課堂的教學情境,活化物理課堂的教學氛圍,將物理教學演繹成磁力強勁的電磁鐵,使教師的教學富有“磁性”,學生的物理學習更有向心性。
二、結合社會生活情境展開開放式教學
物理學科的社會生活屬性非常顯著,帶有強烈的應用性、實踐性和拓展性,物理教材的內容則處處指向社會生活乃至宇宙空間。物理教學面向萬物,同時,高中生也積累了相當程度的生活經驗和一定程度的社會經驗,二者交相輝映、相輔相成,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社會生活情境的引入必然是重要的一環,也將必然顯著地拓展物理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提升高中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并鍛煉高中生的物理實踐應用能力。
比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萬有引力和航天”的教學中,我們知道我國的航天事業處于世界第二梯隊,也是舉世矚目的,我們在觀看航天領域的新聞時,有關衛星的運動軌道多是橢圓的,而且據地時遠時近,速度則是時慢時快,這是為何呢?教師在教學第5節“宇宙航行”時,可以用“宇宙速度”來解釋,即衛星繞地橢圓運動的速度介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間,即7.9 km/s 三、合理切入問題情境,展開科學探究 高中生在包羅萬象的物理世界中學習,難免又因其深奧性、嚴密性而產生諸多問題,影響學生對物理世界的認知和探索,影響高中物理教學效率和質量。在教學中,教師應勉勵學生善于觀察、積極思考、樂于提問,并能順應物理教材大綱路線及學生的認知進度,合理切入問題情境,引導高中生展開物理學方面的科學探究。 比如,溫室效應之下,全球整體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但為何個別年份又會進入“小冰期”?在物理方面,涉及“三相變化”(對應到選修3-3第九章《固體、液體和物態變化》)和“能量轉化”(對應第十章《熱力學定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餌誘導學生提出類似問題,或直接將此問題拋給學生,并結合教材與學生一同探究。例如,在“物態變化中的能量交換”一節,“熔化熱”和“汽化熱”的理論中明確講到,熔化和汽化現象中的分子在擺脫其他分子的束縛或吸引的過程中需要做功,因此要吸收能量,即從周邊環境中“吸熱”。那么教師即可舉生活中“下雪不冷化雪冷“的俗語來與學生進行互動解析:化雪是晶體熔化或升華以及液體蒸發的過程,自然是吸熱的。根據“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轉化或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那么化雪的過程要從環境中吸熱,環境中的熱量必然減少,環境便會趨冷,所以“化雪冷”;那么,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及蒸發加劇等,自然也是要“大規模吸熱”的,這就導致兩極及其周邊緯度地區的熱量損失,其區域性氣候自然趨冷,同時洋流運動趨強,各種對流運動更趨活躍,促進了區域冷氣流的轉移,綜合各方面因素,一些年份自然會進入“小冰期”。所以會出現“全球變暖”的大趨勢之下,又會出現“局域性、短期化的小冰期”,這并不矛盾,相反是必然的,而且通過物理的推理,類似極端天氣在將來的全球范圍內還會加劇。如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有關物理問題展開深入探究、掌握有關物理知識的同時,還有效活躍了課堂氛圍,錘煉了學生的物理推理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強化了學生的物理思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除此之外,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和手段還有“體驗性的活動教學”“信息化教學”“反思性教學”等,但條條大路通羅馬,教師在物理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始終要注意將教材、教師、學生完美統一起來,使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得到顯著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偉娜.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中學),2015(1):73. [2]陳偉.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J].神州,2017(31):202. 編輯 魯翠紅